来源:证券之星
2025-08-15 11:03:24
在全球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中国AI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7月17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中国AI模型Kimi K2的发布引发全球轰动,被誉为“又一个DeepSeek时刻”。Kimi K2的发布只是中国AI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全球科技周期来看,我国正处于 AI 引领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AI 加速渗透至经济和社会各层面。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科技产业仍是政策重点支持领域。而港股汇聚了国产 AI 核心资产,涵盖算力、模型、软件应用和硬件终端等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今年以来,港股科技板块凭借估值优势与成长确定性,率先引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成为全球资金增配中国科技的核心标的。从资金流向上来看,南向资金5 月再度开启新一轮流入趋势,6 月和 7 月净流入合计超 2150 亿港元,日均净流入 51 亿港元。
在此背景下,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港股通科技 ETF 基金,代码:159101)于 8 月 18 日起重磅发售,该指数通过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便捷工具。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优中选优的港股科技标尺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港股市场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制度禀赋,已崛起为连接中国科技创新与全球资本配置的核心枢纽。作为港股科技领域的标杆性指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其独特的编制方法和筛选标准,今年以来持续获得市场青睐——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规模从2024年末的77亿元迅猛扩张至278亿元,增幅达259%,增速在同类指数中位列榜首。(数据来源:国证指数网,截至2025.07)
从指数编制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充分体现了“优中选优”的理念。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精选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高且营收增速快的科技龙头股。筛选时,要求成分股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大于 10%,或者研发费用率超过 5%。这一标准,既考量了企业市场规模优势,又重视其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入选企业成为港股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同时,指数样本调整机制灵活,能定期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样本,确保指数始终活力满满、竞争力十足。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该指数行业分布比较均衡,前三大行业电子、传媒、医药生物占比分别为23%、22%、15%,与恒生科技指数相比,港股通科技指数特有成分股聚焦于创新药板块的配置,占比达13.16%,这也是今年以来该指数持续领先的主要原因。(数据来源:wind,2025.8.12,创新药出海数据来自华泰证券)从成分股来看,其科技属性也更为纯粹。在同类指数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样本股数量最少(30只),但权重股比例更高,更加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企业。具体而言,该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达到5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囊括了腾讯、阿里、小米、比亚迪、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科技巨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篮子优质科技资产。(数据来源:ifind,红色火箭,时间截至2025.7.31)
从长期收益表现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绩斐然。2017年以来,累计收益率为159.9%,年化收益率达 10.29%,跑赢中证港股通科技(累计收益率127.3%,年化收益率9.81%),中长期及短期表现均大幅高于恒生科技和港股通互联网等指数,尽显科技板块高成长优势。同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锐度更高,年化波动率为36.2%,科技类指数整体波动率偏高,适合风险偏好偏高的客户,对于有交易能力的客户,其高弹性提供了获取较高收益的可能。(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区间为2016.12.30-2025.8.12,标的指数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净值增长率为:19.42%、18.05%、-36.39%、6.15%、12.35%。)
在估值方面,纵向比较,截至2025年8月12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市销率分别为24.46倍、2.92倍,处于指数上市以来27.27%、45.02%分位点,风险溢价为2.38,处于基日以来88.74%分位点,指数整体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横向来看,港股科技股在全球科技资产中折价显著,当前估值远低于纳斯达克、创业板指等主流科技指数,估值差距尚未充分反映其成长潜力。与此同时,2025年1-7月腾讯、美团等成分股累计回购超千亿港元,股东回报力度持续加大,为估值提供坚实安全垫。(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统计区间为2021.3.8-2025.8.12,采用整体法,剔除负值,市净率采用中报数据。)
港股ETF赛道领跑者,华夏ETF旗舰再落一子
作为国内ETF市场的开拓者与引领者,华夏基金始终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耕ETF业务领域。自2004年发行境内首只股票ETF——华夏上证50ETF以来,公司不断突破创新边界,先后推出中小板ETF、恒生ETF(境内首只跨境ETF)、首批行业系列ETF、首只沪港通ETF、科创50ETF、A50ETF及自由现金流ETF等里程碑式产品,始终站在行业变革的前沿。
在权益ETF领域,华夏基金已连续20年保持规模领先优势。截至2025年二季度,公司旗下权益ETF产品数量突破100只,管理总规模超7200亿元,稳居行业首位。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华夏基金在指数投资领域的深厚积淀,更彰显了其持续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的能力。
在港股ETF领域,华夏基金同样占据先发优势与规模优势。目前,公司管理14只港股ETF产品,合计规模达942亿元,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管理规模均位居全市场第一。通过构建覆盖港股核心板块、优质龙头企业的ETF产品矩阵,华夏基金为投资者开辟了高效、透明的港股投资通道。(数据来源:华夏基金)
支撑这一领先地位的,是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强大的投研实力。作为业内最早成立的独立量化投资团队(2005年成立),该部门汇聚了近40位经验丰富的海内外专业投资经理与研究人员,以系统化的投研框架和精细化风险管理,为ETF产品提供坚实支撑。
在H 20芯片解禁带来的算力供给释放、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激增、AI模型迭代加速推动技术突破,以及外卖行业补贴战降温促进市场理性回归等多重利好的共振下,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系统性估值重塑的黄金窗口期。港股通科技 ETF 基金(159101)的发行,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绝佳机会。8月18日起,与华夏基金一起,乘AI东风,抢占中国科技核心资产的全球重估红利,共享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15
证券之星
2025-08-15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15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15
国际金融报
2025-08-14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