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界

当水井坊遇见ESG,一场关于"时间"的价值重构

来源:懂酒谛

2025-05-16 14:31:40

(原标题:当水井坊遇见ESG,一场关于"时间"的价值重构)

作者田野

在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中国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作为以"双重重要性"框架升级ESG战略的企业,水井坊于2025年4月29日发布的《2024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不仅是其连续第四年交出的可持续发展答卷,更勾勒出中国酒业领军者的绿色转型蓝图。

这份报告以全价值链低碳转型为核心脉络,通过可量化的目标体系、全链条的实践布局和突破性的治理创新,为行业树立了ESG治理的新范式。

碳目标的"破圈"之路

当前,全球酒业正在融入碳中和的变革,水井坊的碳减排目标展现出了突破性战略视野——通过单一减排到全链协同的范式革新,水井坊逐渐实现了自身碳目标的“破圈”之路。

水井坊在《2024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在2024-2030年期间,要累计减少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温室气体至少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将减排责任延伸至范围三(价值链相关排放)。这一目标的含金量在于,它不仅打破了传统酒业聚焦自身运营减排的局限,更建立起"从一粒种到一滴酒"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在原料端,水井坊构建起"绿色原粮护城河",通过100%原粮订单种植模式,将碳排放管理前置到了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在扩大绿色食品认证规模的同时,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的溯源管理,让每一粒粮食都成为低碳转型的起点。

在生产端,水井坊的革新更具技术含金量,通过对邛崃工厂与土桥工厂的设备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其中,邛崃工厂的沼气发电系统堪称循环经济典范——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被转化为清洁能源,年发电量可满足部分厂区用电需求;土桥工厂则通过酒泵节能改造,有效减少了生产电耗;邛崃工厂的酿酒车间冷却水实现100%循环利用,土桥工厂将50%的包装洗瓶水回用于污水处理环节,彰显出水井坊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物流与消费端,水井坊的创新同样可圈可点。他们通过持续提升新能源运输车辆的占比、不断优化运输路线,来实现企业在物流端的低碳目标;他们倡导绿色包装与低碳消费,通过简化包装设计,企业全年减少使用ABS塑料近70吨、PE塑料约1.7吨,同时计划到2035年实现包装减量、材料替代与循环利用的全面升级。

ESG治理的“双重突破”

水井坊此次ESG报告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采用“双重重要性”分析框架。这一源自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的先进理念,要求企业从“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双维度评估ESG议题。通过量化分析,水井坊梳理出31项核心议题,其中“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低碳转型”、“水资源效率提升”等议题同时进入双维度、高优先级别。

这种分析框架的应用,标志着水井坊ESG治理正在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管理”。以水资源管理为例,企业设定了“2030年用水效率较2020年提升30%”的硬性目标,并通过邛崃工厂冷凝水全回收、土桥工厂洗瓶水50%回用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淡水消耗。这种将环境影响转化为运营效率提升的逻辑,体现了“双重重要性”框架的核心价值——ESG不仅是成本项,更是创新驱动力。

在公司治理层面,水井坊将ESG纳入董事会战略议题,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管理层直接牵头碳管理工作。这种"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基层落地"的三级治理体系,确保了低碳目标与年度经营计划的深度融合。

2024年,水井坊通过购买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抵消11,773.54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65万棵冷杉树,这一举措既符合国际碳市场规则,又为国内酒企提供了碳管理的创新样本。

从本土实践到国际认可的价值跃迁

水井坊的ESG实践,不仅在中国白酒行业成为典范,同时也赢得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信任票"。

在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中,水井坊以48分的得分,超越76%饮料行业参评企业的成绩,连续三年获评"行业最佳进步企业"。在明晟(MSCI)ESG评级中,水井坊所获评级已提升至BBB级,位居中国白酒行业前三甲。

值得关注的是,水井坊的ESG案例《由历史,向未来:水井坊的ESG探索之路》被纳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库,成为首个以实境教学形式探讨酒业ESG管理的行业范本。

在这些认可背后,是水井坊扎实的社会责任实践——"小酒花"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时长超759小时,覆盖环保倡导、社区帮扶等六大领域。

在行业共治层面,其联合发布的《白酒成都产区浓香型白酒名优老窖池团体标准使用管理指引》,推动300年以上窖龄的老窖池建立数字化档案,为非遗保护提供制度保障。这种"企业责任-行业共治-社会价值"的三级跳,展现出了水井坊作为领军企业的格局。

长期主义的“四维方程式”

在水井坊总经理胡庭洲看来,ESG是企业“健康、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能。水井坊的这种认知,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的战略布局中:

其一,战略融合度。将ESG目标写入《2025-203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设定碳减排、用水效率、包装转型等12项量化指标,与营收增长、利润目标形成“双轨考核”的做法,完美体现了水井坊ESG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

其二,技术创新度。水井坊在2024年ESG报告中明确提到,其邛崃全产业链基地项目二期将新建研发与创新中心,涵盖酿酒工艺优化、低碳技术应用等领域。

其三,伙伴共生度。2024年,水井坊为32家核心供应商提供了低碳生产专项培训,内容涵盖能源效率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帮助供应商显著降低了生产电耗,通过与上下游伙伴的协作,构建起一个“低碳生态圈”。

其四,文化渗透度。水井坊将ESG战略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以“水井坊·敬未来”作为ESG战略核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价值观深度绑定,同时通过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将ESG理念转化为群体行为准则。

这种“战略-技术-生态-文化”的四维模型,构建起水井坊ESG治理的护城河。正如报告提出的“五更”愿景即更锦绣的河山、更高效的治理、更成功的伙伴、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社会,让这家拥有600年酿酒历史的老字号,正在用可持续发展,重新定义“中国白酒的未来模样”。

当水井坊遇见ESG,一场关于“时间”的价值重构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水井坊的ESG实践揭示出一个重要命题: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将企业发展置于更大的时间维度——不仅关注一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效益,更要考量更长周期的环境影响;不仅追求一个财年的业绩增长,更要谋划一个时代的社会价值。

从全价值链低碳转型的技术突破,到“双重重要性“框架的治理创新,再到全球权威机构的评级跃升,水井坊正在用自身的实践证明——ESG不是企业的“附加题”,而是穿越周期的“必答题”。

当600多年的酿酒技艺邂逅双碳时代,这场传统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对话,或许将重新书写中国白酒的价值坐标。而水井坊用四份ESG报告勾勒出的发展轨迹,正为行业指明一条路径——在追求“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的同时,更要守护“手可摘星辰”的生态底色。

这或许就是水井坊的真正担当:让每一滴美酒,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