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豚投研
2025-02-06 15:46:49
(原标题:Uber:怎么看自动驾驶的发展和影响)
以下为 $优步(UBER.US) 2024 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纪要,财报解读请移步《Uber: FSD 风声鹤唳,小过也得大惩》
一、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二、财报电话会详细内容
1、资本结构:公司保持了较强的流动性,截至本季度末,无限制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 70 亿美元,较上季度环比下降 21 亿美元。公司于本季度赎回了 20 亿美元的现有债务。此外,公司持有的股权价值为 85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上市公司股权。在未来几年中,公司计划适时且审慎地将这些股权变现,以最大化 Uber 及其股东的长期价值。公司将继续按照资本分配优先事项使用这些收益。
2、资本分配优先事项:
投资增长:公司首要任务是投资于核心业务以及能够进一步产生持久自由现金流增长的资本高效机会。公司可能会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实力,投资于支持长期优先事项的项目,例如建设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营生态系统。
维持财务政策和充足流动性:公司计划维持与稳健投资级评级一致的财务政策和充足流动性,以支持不断扩大的市场并提高现金效率。
评估收购机会:公司将继续评估符合战略的收购机会。公司对任何并购机会都保持着高门槛,成功的有机增长努力将对健康的单位经济保持严格关注,同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规模。
3、股票回购:公司将继续通过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多余资本,并计划逐步减少股份总数。公司在第四季度回购了价值 5.5 亿美元的普通股。2025 年 1 月,鉴于公司股价相对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折扣,公司宣布了一项加速股票回购计划,以注销 15 亿美元的普通股。因此,在公司宣布首次股票回购计划后的 12 个月内,公司已回购了价值 27.5 亿美元的股票。公司预计将在现有 70 亿美元的回购授权下,继续积极且审慎地回购股票(截至加速股票回购计划后,剩余未使用额度为 42.5 亿美元)。
4、外汇波动管理理念:鉴于美元持续走强带来的显著逆风,现在是讨论公司管理外汇波动理念的合适时机。作为一家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由于大部分成本(特别是司机和商家支付)以当地货币计价,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外汇波动中自然对冲利润。然而,公司并非完全对冲,因为部分可变成本和大部分固定成本(特别是研发和一般管理费用中的人力成本)以美元计价。公司希望投资者以固定汇率评估总预订额增长,并且公司致力于管理利润表中的外汇驱动成本波动,并履行调整后的 EBITDA 承诺。
5、业绩展望:
2025年第一季度预期:
总预订额:预计第一季度总预订额同比增长 17% 至 21%,按固定汇率计算。这相当于报告的总预订额为 420 亿至 435 亿美元,因为公司的展望假设总报告同比增长将面临大约 5.5 个百分点的货币逆风(其中包括出行和配送分别面临大约 7 个百分点和 4 个百分点的货币逆风)。
调整后的EBITDA:预计第一季度调整后的 EBITDA 为 17.9 亿至 1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 至 37%。
2025年上半年预期:预计出行总预订额同比增长 20% 以上,配送总预订额增速在固定汇率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
2025年全年预期:公司对 2025 年继续在三年展望中取得强劲进展充满信心。
2025年基于股票的薪酬:预计为 17 亿至 19 亿美元。
6、细分市场表现:
高端市场:推出 Uber Business Black,融合豪华体验与 Uber 便捷性;Uber for Business 总预订金额同比增长 50%,已与 20 万家企业合作。
青少年市场:Uber for Teens 在美国成功,4Q24 订单量环比增长 50%,已推广至 50 个国家,2025 年将进一步扩展。
低价市场:UberX Share 总预订金额超 20 亿美元,已进驻 10 个主要机场,计划扩展预约选项;Uber Shuttle 在纽约运营良好,新增拉瓜迪亚机场路线,2025 年将在更多机场推出。
7、25 年价格展望:
预计 2025 年美国市场价格环境改善,主要受三因素推动:美国劳动力市场改善,司机供给平衡且增长,提升乘客体验、减少动态加价;通胀压力缓解,二手车和燃油价格下降降低成本;公司通过技术优化和政策调整控制保险成本上涨。
8、保险成本:预计 2025 年每单行程保险成本同比增幅维持高个位数(不含加州和新泽西更低)。为刺激需求,公司仅向消费者转嫁保险成本上涨,2025 年 UberX 在美国价格预计小幅上涨。
9、外卖业务未来展望:公司将重点提升价格可负担性、扩展新类别、改善低密度地区服务:
价格可负担性:投资商户补贴和低成本选项(如自提服务),帮助商家提升销量、降低用户支付成本。Q4 商户资助优惠超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
杂货与零售:优化商品选择、扩大覆盖,新增 Home Depot 和 Wegmans 等合作伙伴,推出 “Shopper Pick & Pack” 功能,提升配送效率。
低密度市场扩展:在美国和国际市场复制网约车业务经验,推动低密度地区增长,活跃用户和商户增长速度超过高密度市场。
8、对自动驾驶业务的看法
Uber 认为自身在美国 1 万亿美元以上自动驾驶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基于与技术开发商、汽车 OEM 厂商等的合作。公司预计商业化仍需较长时间,并指出五大关键挑战:
安全性:自动驾驶需超越人类驾驶员安全标准,Uber 与 Waymo 等公司合作推动透明化标准。
监管:各州监管差异大,公司支持全国性标准,已在阿布扎比推出自动驾驶服务,计划扩展至更多国际市场。
硬件成本:自动驾驶车辆成本高,未来汽车 OEM 厂商将帮助降低成本,所有新车预计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并优先接入 Uber 网络。
运营管理:自动驾驶车辆使用强度高,Uber 具备行业经验,支持合作伙伴高效运营。
需求波动:Uber 混合模式(自动驾驶 + 人工驾驶)确保最高资产利用率和收益能力。
Uber 认为其平台模式对自动驾驶企业至关重要,自动驾驶公司可借助 Uber 全球网络加速商业化。公司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战略,计划与 Waymo 在奥斯汀启动合作,并在亚特兰大扩展服务。用户可在 Uber App 加入 “自动驾驶兴趣名单”,获取最新动态并提高匹配自动驾驶车辆的机会。
9、会员计划:Uber One 会员数量本季度大幅增长,目前达 3000 万,同比增长约 60%,较上季度增加近 500 万。已覆盖所有外卖业务运营国家,公司通过提升用户留存率和增强客户价值推动增长,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会员权益强化其影响力。如 Uber One 会员可享受优先配送(Priority Delivery)、订购杂货时优先匹配顶级购物员;推出新的出行与通勤福利,包括高端乘车返现优惠、往返机场优先接载(priority pickup);试点多项新福利,计划 2025 年正式推出。
2.2、Q&A 分析师问答
Q:自动驾驶汽车(AV)美国市场受关注的公司较少,公司如何看待市场未来发展,会不会局限于少数公司?
A:自动驾驶汽车业务方面,美国和全球市场潜力巨大,预计仅美国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虽然目前公司看到像 Waymo 这样优秀的企业已经进入市场,同时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参与者也在努力推进技术的成熟应用,但公司判断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还需要很长时间。
技术商业化进程漫长,需满足五个要素,即法规监管、超人类安全记录、成本效益高的硬件平台、一流地面运营、高利用率网络。公司认为与生态系统合作是集齐要素的关键,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目前虽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参与者有限,但未来几年随着各要素到位,美国和国际市场会有更多企业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Q:从资产组合角度,如何看待对自动驾驶相关资产的进一步投资?
A:在自动驾驶业务方面,公司处于有利地位,大力投资资产组合各方面。每推出一款新产品,公司首先会在供应端进行投入,构建供应端的流动性。因为只有具备这种关键的流动性,才能实现供需匹配,满足多变的需求,并提供稳定在 5 - 6 分钟的预计到达时间(ETA),进而发挥公司在本地的网络效应。
公司目前 1、投资车队供应,目前车队占运力的 15% 左右。2、收购配备充电设施的停车场。3、积极与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并与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洽谈供应事宜。这是长期投资,虽目前在损益表中不明显,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商业经济效益显现,将为公司做好准备,且不会影响此前给出的三年业绩展望。
Q:公司与 Waymo 在凤凰城合作中,如何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利用率?
A:自动驾驶汽车部署规模目前较小,难以总结规律。但公司在凤凰城及其他项目的初步经验显示,凭借 Uber 网络规模和市场供需多样性,能显著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利用率,且用户对产品满意度高,二次乘坐接受率高,产品定价也有溢价空间。公司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扩大部署规模,对成果充满信心。
Q:长期来看,Uber 如何看待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
A:初期阶段,Uber 可能会承担资产负债表风险,购买汽车以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随着时间推移,车队合作伙伴将开始直接购买汽车,并通过现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由于缺乏清晰的融资结构和残值预估,早期 Uber 和车队合作伙伴需要共同承担一定风险。最终,车辆所有权可能由车队合作伙伴、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资者以及小企业共同持有,所有权将逐步金融化,从而减少 Uber 单独承担的风险。
Q:Uber 如何评估自动驾驶技术对全球出行市场的影响?自动驾驶市场会在哪些地区首先渗透?
A: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建设成本接近传统驾驶员成本,最早渗透的市场将依赖于监管环境和每英里收入。初期,自动驾驶服务主要进入美国和欧洲等高收入市场,并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技术的运营范围有限,预计这些市场将逐步扩展。未来五年内,自动驾驶预计只占小部分市场,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渗透率将逐渐增加。
Q:4Q24 总预订金额按不变汇率计算同比增长 21%,预计 1Q25 在 17%-21%,哪些因素会使增速下降,又是什么因素会推动其达到 21% ?
A: 1Q25 业绩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如去年同期为闰年季度,以及洛杉矶大火和异常天气影响,若剔除这些因素,总预订金额增长率可提高 1-2 个百分点。1Q25 增长仍由用户增长驱动,类似 4Q24。同时,预计 1Q25 外汇因素对营收负面影响更大,约 5.5 个百分点,4Q24 约为 3 个百分点,主要受拉丁美洲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公司虽有自然对冲机制,但美元计价费用仍受外汇波动影响利润,公司会尽力消化这些影响,推动利润稳定增长。事实上公司今年 GB 增长率比去年更快,业务增长空间大。
Q:公司对于 2025 年第一季度以及全年网约车业务的盈利增减、边际利润和盈利能力的看法?
A:本季度有很多投资和推动增长的机会,网约车的 EBITDA 利润率占总预订额的 7.8%,同比提高 30 个基点。供应激励措施、运营成本的杠杆效应带来收益,但部分被保险成本上升抵消。公司在美国大力发展会员业务,Uber One 会员数量增加,覆盖国家数量增多。公司将继续按整体盈利框架对出行服务业务投资,实现中高个位数的总预订额增长和 30% 多到 40% 的利润率,确保营收持续增长。
Q:外汇对 EBITDA 指导的影响有多大?
A:外汇确实对公司利润有影响,尤其是在将海外盈利带回美国时,汇率变化会导致利润减少。公司采取的策略是将外汇波动控制在内部,并通过现有的杠杆工具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维持稳定的毛利改善,而不将波动直接传递给投资者。因此,外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层面,具体应对由管理团队负责。
Q:在推行更多经济实惠的定价模式时,为什么这不会成为利润率的阻力?
A:过去的大部分定价调整发生在美国市场,且主要是保险成本的传递,这部分涨价对公司而言是中性的,不会影响盈利模式。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端产品(如 U4B 和 Business Black),利用高利润产品的收益支持低成本产品(如 UberX Share 和 Shuttle),从而平衡收入和成本。公司已能持续展示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保持利润增长。对未来,公司预计能实现中到高个位数的收入增长,底线增长可达 30% 到 40%,并将继续推动收入和利润双增长。
Q:公司如何看待保险成本的可持续性,如何看待今年保险成本增长缓慢的情况?
A:美国网约车业务中保险成本是一个主要因素。保险成本增长放缓得益于风险评估和管理改进,通过先进数据分析和技术精准评估风险、优化定价,以及行业内保险市场竞争促使保险公司提供更好价格和服务。然而,保险成本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业务规模扩大增加潜在风险敞口,外部环境如法规变化、医疗和车辆维修成本波动也会增加保险成本压力。公司将持续关注保险成本动态,优化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探索创新保险解决方案,如基于使用情况的保险产品,以管理成本并确保可持续性。
Q:拓展网络刺激用户增长和提高供应密度的工作进展、规模扩大方式以及对 2025 年及以后业务增长的推动作用?
A:1. 业务增长影响因素及战略方向:公司业务增长取决于用户数量、互动频率和价格。2026 年前核心业务增长框架是实现 10% - 15% 的增长率,并通过增长举措提升至 15% 以上。当前重点关注人口密度较低地区,提高这些地区的市场渗透率,以延长核心业务的快速增长时间。因为人口密集地区市场渗透率高,增长已开始放缓,拓展新区域可弥补这一不足。此策略源于美国外卖业务,现已推广至全球,且在出行和外卖业务的非密集地区都展现出高增长潜力,这些地区增长率常比密集地区快 1.5 倍以上。
2. 网约车业务拓展举措:网约车业务的关键在供应端。公司通过提供激励吸引新司机进入低密度地区,开拓新城市和地点,如在英国重点发展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还增加出租车运力来助力稀疏地区业务。有了供应后,利用激励措施优化定价,刺激需求,启动 Uber 市场的增长飞轮效应。同时,针对低密度地区消费者提供按价格或时间付费的选择。选择按价格付费时,可使用预订产品,精准知晓车辆到达时间;选择按时间付费时,延长等待时间,借助算法匹配司机,且郊区消费者对长等待时间接受度较高。
Q:外卖业务中用户行为的变化,以及供应对用户行为、下单频率和订单金额的影响?
A:在外卖业务方面,过去类似网约车业务,也是先从供应端入手拓展市场。目前活跃商家超 100 万,同比增长约 16%,但部分市场商家渗透率仅约三分之一,增长空间大。商家资助优惠增多,会员数量达 3000 万且同比增长 60%,这些都影响着用户行为、下单频率和订单金额。供应范围扩大丰富了产品选择,吸引新用户并提高下单频率;商家优惠和会员折扣影响价格,促进消费和提高订单金额。公司注重配送质量,推动市场指标向成本、效率和质量并重转变,保障业务良好发展。
<正文完>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海豚投研
2025-02-06
海豚投研
2025-02-06
海豚投研
2025-02-06
海豚投研
2025-02-06
海豚投研
2025-02-06
海豚投研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