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12:18:11
(原标题:四羊方尊,莲鹤方壶,铜奔马,这些明星文物是如何重放异彩的?|文物修复)
刘慧伶/文 青铜器的修复及复制是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让我们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马踏飞燕这些著名青铜器的复生中,去探索文物修复的秘密,去体会明星修复师的高超技艺。
四羊方尊:被炸成20多块碎片之后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 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炭河里遗址),抗日战争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被日机炸成了 20 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1954 年,经文化部指示,相关部门迅速通过专家会诊、攻关。最后,修复四羊方尊的重任落在了张欣如身上。
张欣如是文物修复专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为湖南省博物馆修复了各类文物约 5000 余件。
1954 年 5 月,张欣如开始着手修复四羊方尊。据他回忆说,四羊方尊拿过来的时候,已经过初步修复,但是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和原物有很大差距。为了使四羊方尊最大可能展现原貌,他每天要把 30 多公斤的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作业,再加上方尊的花纹很细,底盘又碎得厉害,因此费了不少功夫。
在修复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这些碎片除了可能散失到不同的地方外,还有可能变形严重。其次,四羊方尊上的纹饰精细复杂,修复过程中需要确保纹饰的准确对接和恢复。为了更好地修复四羊方尊,张欣如团队通过多方搜寻,尽可能收集到所有碎片,并依据碎片形状、纹饰等进行初步拼接。不仅如此,团队还采用专业的矫正技术,对变形的碎片进行精确矫正,然后使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将碎片逐一焊接成形。在拼接和焊接过程中,修复专家仔细比对原器物的纹饰特征,通过精细的手工雕刻和修补,确保纹饰的准确复原。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修复,四羊方尊终于重放异彩,张欣如感慨说,四羊方尊是他修复生涯中“最好的”一次修复。
进行修复工作的张欣如
莲鹤方壶修复:最小干预原则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 年 8 月 25 日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与大多数出土的文物一样,莲鹤方壶在出土时也浑身是伤。由于长时间埋在地下,壶身已经生了许多铜锈,此外,壶盖、壶身、壶口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莲鹤方壶一只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只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前者的修复任务落在了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王有亮身上,后者则落在杜安身上。
杜安是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副主任、金属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副主任,有二十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经手修复了众多珍贵文物。
进行修复工作的杜安(左)
据杜安回忆, 1998 年,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他们趁着文物“搬家”的空隙,用了 3 天时间对壶身龙耳及立鹤出现的断裂进行了修复。当时四个人围着一件青铜器,每天工作近 16 小时。不过,在当时只是对莲鹤方壶的一部分进行了修复。后来, 2019 年又对该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修复。这次修复经过了整形、加固、补配、全色等 20 多道程序,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详细记录和留档。
由于年代久远,莲鹤方壶出土时破损严重,多处断裂且覆盖着厚厚的铜锈,增加了修复的难度。而且部分用于填补空缺的碎片已经缺失,无法直接找到原配碎片进行修复。对于铜锈的处理,杜安使用了激光清洗等无损清洗技术,能够在不损伤文物本体的前提下,有效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污垢和锈蚀,还原文物原貌。对于那些缺失的碎片,专家们则自己动手制作铜片,并填补到方壶的空缺之处,确保修复后的完整性。
为了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证文物真实性,杜安并没有对莲鹤方壶进行统一着色。而是着重清理了有害锈,将记录着文物信息的无害锈保留,红斑处留红,绿锈处存绿,更好地展现文物的历史风貌。
2006 年,位于故宫博物院的莲鹤方壶交到了文物修复师王有亮手中。据王有亮回忆,文物刚送过来的时候,器身上有裂口,还有掉落的部分。由于文物在战乱年代曾修过一次,时间久远,因此受损部位需要再次修复。王有亮和他的团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器物身上的裂口和掉落的部分,他们首先洗去铜锈,按照碎片上的花纹与断裂的痕迹,一片片小心仔细地拼接,直至将整个青铜器拼凑出大致轮廓。然后针对壶身空缺之处,寻找或制作合适的碎片进行填补,并通过焊接技术将所有碎片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修复莲鹤方壶的王有亮
飞燕展翅:铜奔马是如何站起来的?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 1969 年 10 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由于保管不当,出土时已满目疮痍:马头上有几簇鬃毛掉了,颈部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孔洞有7个,马尾断了, 3 个马蹄空着。那么,破损的铜奔马是如何“站立”起来的呢?
1971 年,这件东汉青铜雕塑被送至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故宫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 1939 年就开始修青铜器,有丰富的经验。
赵振茂(中)工作照
为了更好地还原青铜器的原貌,赵振茂并没有直接动手修复,而是先查找了秦汉时期战马的各项资料,包括秦汉时期的冶炼工艺等等,对当时战马的样子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之后才开始进行修复。
首先是焊接鬓毛和马尾,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然后将折断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碴口对严,开始用焊古代青铜器的烙铁进行焊接。
第二步是补配马颈上的孔洞,用钢锉将孔洞边缘锉亮露出新碴,用烙铁沾六成锡沿孔洞边缘补洞,直到补严为止,最后再用锉和刻刀将补配的锡面锉刻平,用砂纸磨光。
第三步咬旧,用毛笔沾咬旧液涂抹在马鬃、马尾焊缝及补配的孔洞上,不要等干燥,立即用清水浸泡刷洗干净、晾干,这时焊缝及补配的孔洞就变成旧色了。
第四步填缝,将立德粉、细黄土在磁钵里磨研成粉,再加入漆皮汁、搅拌均匀,调合成色泥。用小刀或小铲抠色泥在焊缝及补块的边缘、凹陷处抹平,重复二三次,不得凸起,干后用刻刀、细砂布碾平磨细。最后以加好颜料的稀漆皮汁涂刷二次。干后,再用最细的砂布擦磨细平。
第五步做地子,将砂绿、立德粉、石黄、章丹红、群青、黑烟子、红土子、朱砂等矿石颜料,还有细黄土粉放在磁钵里,用钵锤研磨,再倒入漆皮汁调成色汤。在焊接处及补块上全部抹上色汤,做上原器色地子,晾干。
第六步做锈以及补填空马蹄,在小盘内放入细黄土,兑入清水调成浆至稠泥状,用牙刷沾泥喷泼在地子上。锈色多的地方少喷,少的地方则多喷,喷后晾干,然后喷锈。最后一步,赵振茂用在漆皮汁内兑入黄土、章丹红调合成的稠色泥填满马蹄,经修饰就与铜奔马原貌一样了。
马踏飞燕是一件高度依赖力学原理的青铜器,因此,除了破损严重之外,如何保持力学平衡也是修复过程中的一道难题。修复专家首先对马踏飞燕进行了精细的测量,然后用锡焊技术对马腿、马腹、马脖进行焊接修复,同时对比凹凸度、花纹、光泽等必要因素,确保修复精度。在修复过程中,专家不断调整铜奔马各部位的重量分布,通过添加或移除材料,使其重心恰好落在燕子支撑马蹄的支撑点上方,从而保持其平衡状态。历时两个月,赵振茂等人最终让这匹东汉时期的青铜马成功地“站立”了起来。
镜面重生:修复艺术中的光影魔术
菱花带柄双龙镜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带柄八出菱花形,直径 12.5 厘米,长 21.7 厘米,镜圆凸边与柄的凸边相连。修复前存在肉眼可见的粉状锈,导致镜上的花纹或铭文已经完全消失,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因此必须及时修复。
在进行文物修复以前,要对文物的合金基体做成分检测,以便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依据。首先选用文物的残碎片和最具代表性的部位来取样,之后运用美国尼通XL 3 T 950 型便携能谱仪来对样品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最终检测出菱花带柄双龙镜基体为铜合金。
文物保护修复应按照基本原则和法规进行,遵循“协调一致”、“可辨识性”、“最小干预”以及“可持续保护”等,主要采取预防性保护技术措施,防止文物经过修复后再次受损,延长文物的寿命。
菱花带柄双龙镜的修复大致有清洗、除锈、做旧和缓蚀与封护四个步骤。清洗是实施保护修复措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主要目的是初步软化、去除器物表面的疏松锈蚀物、可溶盐、土垢等,通过清洗可以进一步了解器物锈蚀产物的结构。
由于清洗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在实施工作之前一定要慎重,而本次修复的菱花带柄双龙镜腐蚀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在对带有特殊文化信息的器物局部进行清洗时要慎重考虑,其余部分可以用纯净水配合毛刷和洁牙机进行清洗。在经过清除污染物工作后还不能完全清除青铜器上的有害锈,菱花带柄双龙镜上有点状有害锈,所以采用锡粉法处理。
先用洁牙机或医疗工具清理粉状有害锈,并记下有害锈的位置,按比例混合无水乙醇和锌粉,调配至糊状,再用牙科调刀涂敷在清理完有害锈蚀的位置,取与涂敷位置大小相应的脱脂棉蘸去离子水敷上,接着用保鲜膜完全包裹文物保湿, 10 个小时后取出该器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处理部位后再涂敷锌粉,重复该操作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接下来,要对青铜器进行做旧处理,该步骤通常是对矫形、焊接、补配、加固的痕迹,通过喷、涂、画等方法进行掩盖和修饰。为了阻止青铜器本体继续发生腐蚀,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工作。最后一步,为了增强金属本体对大气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抵挡作用,还需要将青铜器封护,在上面涂刷封护剂。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完整的修复措施,这面古老的镜子得到了重生,它不仅恢复了原有的模样,更增添了一份故事。每一条修复的痕迹都是修复师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现代工艺与古老智慧的交流。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面镜子将继续见证时间的流逝,反射出修复师的高超技艺。
人羊高足铜盘修复揭秘
在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深厚历史土壤中,一件珍贵的文物——人羊高足铜盘,静静诉说着斯基泰文化的辉煌。然而,岁月的侵蚀让这件曾经闪耀的青铜器变得斑驳陆离,破碎与残缺。
更危险的是,普遍存在着锈蚀、粉状锈等现象,粉状锈是青铜器文物上最常见的病害,它结构松软,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很多青铜器中的铜胎已经变得很薄弱,一旦青铜器中的铜芯已经锈尽,等除去铜锈后,青铜器也就消失了。所以除锈对于修复青铜器文物很重要,也十分考验修复专家们的能力。经过 2500 多年的历史,人羊高足铜盘的人羊结构十分脆弱。在为它除锈时,修复专家使用了物理法去除表面硬结物,用软毛刷蘸去离子水清洗文物,用手术刀、超声波洁牙机对器物表面硬结物去除后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
很多出土的青铜器在地下埋藏时,会出现挤压变形甚至破碎的状况。在对青铜器文物做好除锈工作后,就要对青铜器进行整形、补配、连接、加固、做旧、封护等整修复技术。
人羊高足铜盘除其中 8 只羊稍向盘内倾斜外,其余部位品相基本完好,修复师考虑到铜胎的薄弱,就不需要整形、补配等环节。最后一个必备环节,是青铜器的缓蚀和封护,缓蚀一般采取的是BTA缓释法,人羊高足铜盘有了这层保护膜,就可以抑制之后的锈蚀,延长它的自然寿命。封护则使用丙烯酸树脂,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与铜质产生化学反应,具有可再处理性和自修补性、使用方便等特点,这样一来,就减少了人羊高足铜盘受自然伤害的烦恼。为使修复后的青铜器具有良好观赏艺术性,避免修复部位与整体器物表面的色彩差异过大,需要进行随色、做旧处理,做旧程度要严格控制,不宜改变器物的原有色彩。
经过这些细致科学的程序,原本浑身是“伤” 的人羊高足铜盘现已被全面治愈,陈列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历史陈列厅,供广大游客观赏。
文物修复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复原,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每一次修复,映照出修复专家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文物修复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史林静. 一刀一锉间 再现“青铜时代的绝唱”N.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1-23 (005).
2桂娟,史林静,袁月明. 青铜时代的绝唱N.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8-25 (009).
3刘冕. 文物修复师揭秘如何守护青铜时代 J. 科学大观园, 2020, (20): 30-31.
4赵玉中. 修复“马踏飞燕”纪实 J. 中国书画, 2005, (06): 163-164.
5李强. 浅析青铜器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文物菱花带柄双龙镜修复为例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 (08): 49-52.
6张超. 伊犁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人羊高足铜盘修复记 J. 新疆地方志, 2019, (01): 57-59.
图片 | 刘慧伶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经济观察报
2024-1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