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16:16:56
证券之星 赵子祥
11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黔南监管分局披露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地财险”)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大地财险瓮安支公司被罚款12万元。多位时任员工同步遭罚。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5年以来,大地财险深陷合规与经营双重困局。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信息及公司披露,截至11月,该公司及全国分支机构累计收到行政处罚十余次,违规行为覆盖条款费率违规、虚列费用、委托无资质机构销售等财险全流程。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8月刚因多项严重违规被罚款493万元时,曾公开表态“已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但仅三个月后违规乱象再度上演。此外,在公司10月披露的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至27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11.7个百分点至246%,资本缓冲空间持续收窄。
合规红线屡触不改,罚单遍布全国分支机构
2025年的大地财险频繁遭遇合规问题。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信息及公司官网披露,仅2025年1-11月,大地财险及其分支机构已累计收到行政处罚十余次,违规行为呈现出“范围广、频次高、性质重”的特点。
年初,大地财险甘肃分公司率先领罚,因未严格执行经批准的保险条款费率、利用保险代理人套取费用,被甘肃监管局罚款62.7万元,1名责任人同步被罚12万元。随后,各地分支机构的罚单密集落地。
2月,长春两家支公司分别因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被罚45万元和18万元;3月,广东分公司因费率不规范、虚列中介业务等问题被罚40.5万元,2名责任人共罚9.5万元;5月,平凉中心支公司、鄂尔多斯中心支公司因委托无资质机构销售保险,分别被罚5万元和25万元,山东分公司则因多项违规合计被罚52万元;6月,天津津北支公司因条款费率违规被罚42万元,负责人被罚8万元,克拉玛依支公司因数据问题被罚37万元。
到了下半年,7月,大地财险的违规乱象进一步升级。浙江萧山中心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保险费回扣被罚22万元,4名责任人共罚21万元。
同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大地财险总公司开出重磅罚单,因未按规定使用保险条款费率、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财务数据不准确、客户信息管理不规范等四项严重违规行为,给予警告并罚款473万元,江西分公司也因相关问题被罚20万元,19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15万元,处罚范围覆盖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多个岗位。
进入11月,监管处罚仍未停歇。7日,黔南瓮安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再度被罚12万元,3名责任人分别被罚4万元、0.8万元和4万元,与此前浙江、广东等地分支机构的违规行为如出一辙。
从条款费率违规到财务数据造假,从委托无资质机构销售到给予合同外利益,大地财险的违规行为已覆盖财险业务全流程,且在全国多个省份的分支机构同步爆发,反映出公司合规管理存在系统性、根源性漏洞。
整改声明沦为“纸面承诺”,破窗效应持续发酵
面对密集的监管处罚,大地财险曾多次发布整改声明,近一年来官网多次披露临时信息公告。8月1日,公司在回应总公司493万元罚单时明确表示,已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整改,深入开展自查排查,持续完善制度流程和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系统管控水平,强化经常性合规培训教育,“切实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此前在1月披露甘肃分公司被罚时,公司也表态“将积极整改违规行为,切实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但实际情况是,整改声明发布后,违规行为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持续发生。7月总公司被罚后,8-10月间仍有分支机构因类似问题被监管关注,11月瓮安支公司的罚单更是直接证明整改措施未能落地。
从业务逻辑来看,大地财险的核心违规行为集中在“给予合同外利益”“费率违规”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上。这种“饮鸩止渴”的经营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抢占市场份额,但严重破坏了行业公平竞争环境,更侵蚀了公司的长期经营根基。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违规行为在各分支机构蔓延,而总部未能建立有效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整改机制时,便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合规问题屡禁不止。
遭判赔高额赔偿金,偿付能力指标下滑
合规风险的集中爆发,已逐步传导至经营层面。2025年7月7日,大地财险官网披露,公司收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需向被保险人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赔偿赔款本金5701.77万元及利息827.28万元,合计金额6529.05万元,并于7月15日履行完毕赔付义务。
公开信息显示,该案源于2022年马尾造船在厦门海事法院提起的两起海上保险合同纠纷,因同一保险事故事实被合并审理,历经三年诉讼最终以大地财险败诉告终。
尽管公司未披露事故具体细节,但法院终审支持被保险人索赔,往往意味着大地财险的拒赔主张未获认可,可能与保险条款解释争议、责任认定分歧等有关。
6529万元的高额赔付,叠加2025年以来超1100万元的监管罚款,已成为大地财险不小的财务负担。而这并非孤例,近年来公司消费投诉量的激增,也预示着潜在的赔付风险。数据显示,2023年大地财险收到保险消费投诉3.47万件,202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03万件,增幅超45%。
财务压力的传导,直接体现在偿付能力指标的变化上。大地财险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7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虽然仍满足监管要求,但较二季度分别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资本消耗速度加快,资本缓冲空间持续收窄。
偿付能力的下滑,与公司盈利能力的薄弱密切相关。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21.7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大增248%,但利润增长主要依赖承保端成本管控和非车险业务增长,利润结构单一,可持续性存疑。
更关键的是,公司投资端长期疲软,成为制约盈利能力的核心短板。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率仅3.28%,综合投资收益率3.04%,而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仅0.58%,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0.98%,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密集罚单到高额赔付,从整改失效到偿付能力下滑,大地财险2025年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并非短期经营失误导致,而是长期以来合规文化缺失、治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管控能力薄弱等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信任是生存发展的基石,合规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大地财险若想摆脱当前困境,仅靠发布整改声明远远不够,亟需拿出实质性举措,在合规管理、风险管控方面进行彻底整改,若不能及时扭转合规失效、经营承压的局面,不仅可能面临更多监管处罚和市场份额流失,更可能动摇其多年积累的品牌信任。(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