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APP
2025-09-17 11:18:59
导语:
9月6日,沈阳。一场学术盛会悄然改写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格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这是全球首个聚焦“心血管事件链”全程管理的系统性干预方案,标志着我国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慢病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什么是“心血管事件链”?
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条从“高危因素”到“死亡”的致命链条: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 动脉粥样硬化 → 易损斑块破裂 → 心肌梗死 → 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死亡
这一概念由国际权威学者Braunwald教授提出。过去,临床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病种治疗模式,虽能短期控制,却难以阻断整体进展,导致“治疗有效、复发不断”。
破局之道:从“点”到“链”,系统干预
《专家共识》首次提出“治本病、防未病、防传变”的系统干预理念,打破传统碎片化治疗,构建覆盖“上游预防—中游控制—下游延缓”的全链条防治体系。
其核心逻辑是:
防上游:控制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
治当前:干预心肌缺血、斑块不稳定等急性病变
控下游:延缓心衰进展、降低死亡风险
正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所言:“这不是简单用药叠加,而是基于病机传变规律的系统性布局。”
四大通络药物,构筑“立体防线”
《专家共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四大代表性通络中药,形成“四位一体”的干预策略:
药物 | 干预节点 | 关键证据 |
津力达颗粒 | 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 | FOCUS研究: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41%,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动脉硬化 |
通心络胶囊 | 急性心梗/缺血性脑卒中 | CTS-AMI研究(JAMA发表):PCI术后30天MACCE风险↓36%;TISS研究:卒中后90天神经功能恢复更优 |
参松养心胶囊 | 房颤、室性早搏 | SS-AFRF研究: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SS-SBPVC研究:快慢兼治,提升心率同时减少室早 |
芪苈强心胶囊 | 慢性心力衰竭 | QUEST研究: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再住院)↓22%,改写心衰治疗硬终点 |
这四大药物不仅获得多项国际顶级期刊(JAMA, Nature Medicine, EHJ)背书,更被纳入2024-2025年多部国家指南,实现“循证—指南—临床”闭环。
科学支撑:原创理论+国际证据双轮驱动
《专家共识》的诞生,源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这一中医原创理论的现代化突破。研究团队将其与现代医学的六大病理机制精准对接:
炎症氧化 → 胰岛素抵抗 → 内皮障碍 → 血栓形成 → 钙稳态失衡 → 纤维化重塑
通过这一“病机-靶点-通路”映射模型,实现了中医理论的可解释性与可验证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
JAMA(2篇)
Nature Medicin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JAMA Internal Medicine
并荣获: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创新案例”
被专家组誉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典范”。
意义深远:助力“健康中国2030”
当前,心血管疾病仍是中国居民首位死因,防控形势严峻。《专家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中国方案,更与“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目标高度契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指出:“从‘医家不识络病’到‘万人共研’,络病学四十年发展,正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缩影。”
安全性验证:全程用药“可持续”
一个全程干预方案能否落地,安全性是关键。多项RCT与真实世界研究证实:
通心络联用抗血小板药不增加出血风险
参松养心无致心律失常信号
芪苈强心与标准心衰药联用无显著相互作用
津力达在不同代谢人群中耐受性良好
这为长期、联合、全程用药提供了坚实基础。
结语:从“系列战役”到“全程战役”
心血管疾病防治,不能再打“游击战”。《专家共识》的发布,意味着我们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拦截”。
未来,随着真实世界研究深化、中西医联合随访体系完善,这张“心血管事件链全程管理工程图”有望在更多基层医院落地,真正实现:
市值观察SZGC
2025-09-17
乐居财经
2025-09-17
牛刀财经
2025-09-17
观点
2025-09-17
巨潮WAVE
2025-09-17
乐居财经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