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08 17:45:59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理财市场交出了一份稳健的“半年答卷”。根据普益标准最新数据,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数量达4.23万只,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4%,充分凸显出了银行理财市场的韧性与潜力。尽管存续规模较5月末的31.5万亿元略有收缩,且增速较去年同期也略有放缓,但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指出,3.4%的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而言依旧保持着稳健扩张的态势。
从增长原因来看,市场环境与理财子公司策略的协同作用,为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分析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规模较快增长,主要受多方面因素推动。首先,债市走牛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回升,叠加资本市场回暖,“固收+”产品保持较高的收益率,吸引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其次,季末资金回表与季初资金出表的季节性规律推动规模修复,叠加银行加大营销力度,现金管理类、短久期产品成为扩容主力;再次,理财子公司通过优化信用债配置、量化投资等策略提升收益,加速新产品发行,强化了增长动能。
此外,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也对理财市场形成利好。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全市场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4%,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更是达到2.9%,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也有1.5%,而同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普遍低于1%。这种显著的“收益差”推动了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构性调整,“存款搬家”效应显现,大量资金从银行储蓄账户流向理财产品,进一步促进了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增长。
需要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而言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是产品结构性分化明显,固收类产品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二是产品收益率普遍走低,唯有混合类产品依靠股债灵活配置策略显现出相对优势,收益率略有提升。
产品结构性分化明显,固收类占据绝对主导
从产品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分化趋势较为明显。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在30.97万亿元的存续规模中,非现金管理类固收产品规模达23.4万亿元,占比75.57%;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6.85万亿元,占比22.12%;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仅0.67万亿元,占比不足2.2%;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规模占比更是仅为0.05%。由此可见,固收类产品仍是市场的“压舱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混合类、权益类这类风险较高的产品占比依然极低。
对此,上海冠苕信息咨询中心创始人周毅钦分析认为,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整体占比很低,是供需双方共同选择的均衡结果。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整体保守,风险承受能力低,更青睐于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固收类产品,这是银行理财客群的固有特征,短期内无法改变。从供给方的角度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经验和能力相对欠缺,投研体系短期内无法一蹴而就,在相关产品的开发上无法投入较多的资源,这就导致了产品数量较少,投资者可选择范围确实有限。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占比已连续三年下滑,截至6月末,其规模占比已降至22.12%,主要受到底层资产收益走低和监管政策收紧的双重影响。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压缩了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使其吸引力减弱,短久期固收类产品和货币基金等替代品逐渐分流了资金;另一方面,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投资范围、久期和杠杆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进一步压缩了理财产品高收益资产配置空间,制约了其发展。
收益率普遍下行,混合类产品成唯一亮点
在产品收益率表现上,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普遍下行与结构性分化”的双重特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场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4%,较2024年末下降22个基点(BP)。这一趋势反映了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的普遍困境。
具体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为1.5%,较2024年末下降4.5个BP,主要受存款利率下行影响;纯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为2.9%,与固收+类产品2.4%的收益率同步走弱,分别下降18个BP和22个BP,凸显债券利率下行对固收类产品的冲击。权益类产品的表现则更为低迷,收益率从2024年末的5.59%骤降至1.81%,降幅达378个BP,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的收益率甚至为-1.72%,大幅下降349个BP,受股市波动、大宗商品震荡影响显著。
相比之下,唯有混合类产品依靠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成为唯一亮点。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混合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较上年末上涨0.66个BP。
薛洪言表示,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多因固收类产品收益稳健,当前固收类产品占理财市场比例较高,以债券、存款等低风险资产为底层,收益波动性小,是理财规模的“压舱石”。但降息直接压低市场利率,债券、同业存单等固收资产收益率下行,固收类产品收益空间被压缩,部分产品业绩基准下调。
展望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面临降息压缩收益与估值整改的双重压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应从产品创新与策略优化两方面积极应对:一方面,推进低波动稳健产品与多元主题产品并行;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衍生品配置等方式提升收益。
高政扬也建议,银行理财机构需从四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强化投研能力,提升大类资产配置精准度;二是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差异化投资需求;三是深化数字转型,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8
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07
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券商中国
2025-07-06
国企
2025-07-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