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03 17:29:02
6月30日晚,苏州银行发布重磅公告,宣布该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股权分散格局正式终结。
据公告披露,2025年1月14日至6月27日,国发集团(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因集中竞价增持、可转债转股、被动稀释等原因,与其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合计持有苏州银行股份比例从14%增至15%。至此,国发集团成为控制苏州银行股份表决权比例最高的股东,可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股东,而且其管理或提名的董事人数也明显超过其他股东,能够对股东会的决议和董事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苏州银行董事会与国发集团一致判断认为国发集团已构成对该行的实质控制,成为控股股东,且因国发集团是苏州市财政局的独资企业,苏州市财政局成为实际控制人。
其实,国发集团对苏州银行的增持已经蓄谋已久,是基于长期资本布局与战略目标的深度规划。自2009年入股苏州银行前身江苏东吴农商行以来,国发集团始终是该行的重要股东。2019年苏州银行上市时,国发集团持股比例为9%,此后通过分红、划转、增持等手段逐步提升持股比例。2024年以来,国发集团的增持步伐明显加快,自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27日,国发集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累计完成五轮增持,累计增持金额接近18亿元。
对此,申银万国证券分析指出,这背后反映的是国资主动拥抱优质资产的客观需要,以及对苏州银行长期发展空间和稳健盈利增长的明确看好;对苏州银行而言,也存在巩固大股东基本盘、继续提升国资占比、优化股东结构的诉求。
国发集团作为苏州市财政局全资控股的金融投资平台,其对苏州银行的控股并非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地方国资布局金融资源、优化区域经济生态的重要举措。
首先,国发集团的控股将显著强化苏州银行股权结构中的国有资本主导地位。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苏州银行此前股权结构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这种状态虽然在理论上有利于避免单一股东过度干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削弱银行在重大决策上的执行力。国发集团的入主,不仅赋予苏州银行清晰的治理框架,还通过苏州市财政局的背书,为银行获取地方政府支持(如政策倾斜、项目合作等)提供了便利。而且,国发集团本身已控股东吴证券、东吴人寿、苏州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形成了多元金融牌照协同效应。通过控股苏州银行,国发集团有望打造“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的综合金融平台,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的杠杆效应。
其次,此次股权变更也反映了地方国资对优质金融资产的争夺逻辑。近年来,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缓解地方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的考量,地方国资开始通过资本运作强化对核心金融资产的掌控。以青岛银行为例,其股东青岛国信集团近期也计划通过子公司增持股份,试图成为第一大股东。地方国资通过“增持—控股—整合”的路径,将分散的金融资源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既可以增强对本地金融资源的掌控力,提升区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又能通过银行的信贷投放引导产业升级,形成并强化“政银协同”的模式。
华泰证券具体分析表示,近年来,地方国资大股东频增持本地优质区域行,典型案例包括国信集团增持青岛银行、渝富资本增持重庆银行等等。发达地区的区域行,对于地方国资而言是优质投资标的,既符合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求、也有利于产融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国发集团的增持行为也释放出对苏州银行长期价值的认可。苏州银行6月3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国发集团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该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进一步增持该行股份,计划自2025年7月1日起的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增持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且不设价格区间。
证券之星APP
2025-07-03
中国网财经
2025-07-03
中国网财经
2025-07-03
中国网财经
2025-07-03
中国网财经
2025-07-03
中国网财经
2025-07-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