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报道

刚刚,人民日报重磅发声!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6 16:25:26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宁德时代跌超4%。

盘面上,核电股集体爆发,中核科技等近20股涨停。IP经济概念股震荡走强,京华激光等近10股涨停。智能物流概念股持续活跃,湘邮科技等涨停。下跌方面,医药股集体调整,海辰药业等多股跌超5%。

截至收盘,沪指跌0.05%,深成指跌0.41%,创业板指跌0.8%。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456亿。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今日大涨,离岸人民币升破7.17元,盘中最高报7.1616元,创2024年12月以来新高。近一个多月内,离岸人民币汇率暴涨超2500个基点。

对此,高盛策略师表示,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股市受益。Kinger Lau等策略师周一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得益于企业获利前景改善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就能推动中国股市上涨3%。本月稍早,高盛已经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12个月预测上调至7。

两大消息催化市场热点

今日,A股市场震荡走低,三大指数再度全线收跌。从热点方向看,市场热点较为杂乱,短线仍处偏于退潮的阶段。

首先,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再度强势领涨。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核能的行政命令,计划在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并在2050年前将美国核电产能翻四倍。

高盛最新研报指出,核电迎来十年黄金周期。全球铀矿市场正走向一个结构性短缺时代。这一趋势将于2025年开始加速,到2040年全球铀矿缺口将达1.3亿磅。同时核电需求在AI时代激增,全球核电装机潮迎来全面爆发。

其次,中科院系概念表现活跃。

消息面上,两大半导体巨头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官宣资产重组。二者同属中科院计算所“曙光系”。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因此本质上而言,两者重组属于上下游整合,或会重新激活市场对于半导体并购重组的炒作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汽车板块跌幅居前,A股、港股的汽车股纷纷杀跌;港股吉利汽车跌逾9%;A股比亚迪、赛力斯、众泰汽车等跌幅居前。消息面上,时值618 大促,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或是今日杀跌主因。

整体而言,市场仍处于短线调整阶段,在短线风险充分释放后,新拐点何时出现便是后续观盘重点。分析人士建议,静待风险充分释放、指数出现止跌企稳后再进场或具更高胜率。

人民日报:反“内卷”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期,随着外卖行业迎来新巨头入主,行业价格战引发关注。对此,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了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鲜明传递反“内卷”信号。

事实上,近年来诸如网约车、社区团购等行业也经历过类似变局。对这种“内卷”式竞争,人民日报刊文《反“内卷”该出手时就出手》评论称:“如此之‘卷’,尽管短时间内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行业成长。”

人民日报指出,“内卷式”竞争浪费社会资源,不可持续。实现优胜劣汰,需要市场竞争。合理竞争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让消费者得实惠,也保证企业获得足够利润继续创新。

低水平的“内卷式”竞争,则会导致多输结局。恶性降价、地方保护,让部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利润大跌,一些项目资金链断裂,让车主陷入维保难;电商平台“仅退款”政策,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的不良风气……一段时间内,类似案例并不鲜见。

有企业家坦言,一些行业无底线“卷价格”、跟风式“卷赛道”、围剿式“卷人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破坏产业链和市场环境稳定,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能够推动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加消费者福祉。应当看到,此次多家平台争夺外卖和即时配送领域市场,背后有真实的市场需求,反映出消费者对更优惠价格、更好服务体验的期待。

相关部门及时规范竞争秩序,并不是叫停竞争,而是引导平台企业摒弃打价格战这种“内卷式”竞争,打开思路,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加强技术创新,重视差异化发展,回归到良性竞争的正途。如此,才能共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最后,人民日报指出,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及时叫停、有效防范“内卷”,确保行业在规范轨道上运行,平台经济必将打开新空间、创造新可能。

A股核心资产有望再崛起

对于A股后市,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基调积极,宏观经济复苏,A股短期盘整但韧性犹在。不过在风格演绎上,结构性行情或仍是近期主基调,中信证券认为,核心资产有望再获青睐。

中信证券指出,近两年来,A股风格逐步小盘化、短期化,量化占比提升。截至上周五,中证2000与沪深300成交额之比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99%分位的极高水平,极致小盘风格背景下机构对于核心资产的定价权明显弱化。

近期,A股赴港上市因为一些明星公司的出现,港股投资者关注度大幅提升。统计发现,A股公司在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后,A股股价普遍出现了调整,但港股临近上市或上市后基本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中信证券判断,赴港上市的A股优质核心资产有望重新校正估值,带动A股股价同步修复。

事实上,A股市场风格转向核心资产的趋势已经初见端倪。首先,2021年至2025年(截至5月23日),绩优股指数相较亏损股的超额收益分别为-44.1 pcts、-21.2pcts、-19.8pcts、-9.3pcts和-1.6pcts,跑输幅度明显递减。其次,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率,当前核心资产已显现出明显的相对盈利优势和极强的经营韧性。最后,当前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成交占比已处于历史高位。未来更多优质龙头公司赴港上市,可能成为风格转向核心资产的催化剂。

随着近期外资对核心资产在港股实现定价,配合公募新规落地、保险资金持续增配以及外资的回流,可能共同推动A股的风格逐步从小票和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