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网站
2025-04-24 10:38:40
封面,来源: Founder Park微信公众号,民生证券研究所
今年以来,OpenAI、Google、阿里、腾讯等中美科技巨头密集布局MCP协议。许多机构给予MCP协议很高的地位评价,称其为AI交互的TCP/IP 协议、HTTP标准、万能接口。它让各种不同的外部服务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 AI模型对接,从而提升AI模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推动AI智能体应用生态的加速构建,给硬件-大模型-应用的AI产业链带来价值重构的机会。$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正通过覆盖「硬件-算法-应用」全产业链,为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
事件解读:科技巨头纷纷布局MCP协议
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是Anthropic于2024年11月25日发布一种开发标准协议。
今年2月起, MCP 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Cursor、Winsurf、Cline 等平台接入 MCP 协议。3月26日,OpenAI宣布其Agents SDK 支持MCP服务协议,ChatGPT桌面应用和Responses API很快也将支持。
今年4月以来,百度、阿里云、腾讯云、谷歌相继宣布支持MCP协议。阿里云百炼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百炼平台首批上线了高德、无影、Fetch、Notion等50多款阿里巴巴集团和三方MCP服务,可满足不同场景的Agent应用开发需求。支付宝联合魔搭社区率先在国内推出“支付MCP Server”服务,让 AI 智能体一键接入支付能力,打通从AI服务到AI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率先接入MCP。用户在搭建应用时,可以通过大模型知识引擎调用平台精选的MCP插件或插入自定义的 MCP 插件。
来源:阿里云官网
MCP协议带来的重要影响,可以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解读:
1.模型层:打破隔离,直接简化AI大模型开发
随着模型推理能力逐步提升,AI Agent已经成为各机构广泛应用的产品之一。但不同的模型和Agent往往存在数据隔离,使得系统难以规模化拓展。而MPC的作用是让各种不同的外部服务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 AI模型对接。开发者只需要开发一次 MCP 服务器,就可以让任何支持 MCP 的客户端使用,不用为每个客户端单独适配。通俗来说,开发者只需要按照MCP协议的标准开发,AI模型可以像使用USB设备一样接入各种外部数据源和外部工具,无需为每个资源单独开发适配代码,从而直接简化AI模型开发。
以阿里云百炼上线业界的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为例,无需用户管理资源、开发部署、工程运维等工作,5分钟即可快速搭建一个连接MCP服务的Agent,效率提升可想而知。
民生证券指出,MCP协议如同互联网时代的 TCP/IP 协议,能够实现允许系统向 AI 模型提供上下文信息,并且可以在不同的集成场景中通用化,定义了AI Agent的新范式。与此同时,以腾讯、字节、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启通用AI Agent的白热化竞争,并有望通过MCP协议引入大量生态伙伴,推动国内AI Agent 产业走向全新纪元。
MCP的实现原理
来源:maartengrootendorst,中泰证券研究所
2.应用层:带动软件应用厂商新增创收
中信建投指出,MCP加速AI产业发展,利好有数据、有客户、有场景的软件企业,AI产品有望带动公司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和项目单价上升。推荐OA+ERP、垂直类2C公司和可以新增创收的教育、医疗场景。
如OA+ERP的金山办公WPS工具,如果只能被自己的大模型使用,那么他的价值是有限的;而通过MCP,他可以服务所有兼容MCP协议的大模型,大大拓展了工具的应用场景。诸如此类能够被Agent调动的应用产品,都有望受益于MCP和Agent生态发展,降低使用门槛,实现新增创收。
中航证券指出,AI生态标准协议MCP生态逐步形成,也在助推智能体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落地效率提升。当前,开源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已经成为推动AI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普惠化赋能为软件行业带来价值重构机会。
3.AI行业: AI产业生态爆发式增长蓝图
“就像 HTTP 协议统一了互联网的访问方式一样,MCP 的出现将工具本身的使用平权化” 阿里云百炼高级产品专家徐志远在采访中提到。中泰证券认为,AI Agent已经走到从组件齐备到整体协同运转的“临界点”,产业生态将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工具、软件开发接口,供大模型调用以提升其用户使用体验。
MCP协议的发展,将加速AI Agent各模块的拼接,加速AI在各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和生态多元化发展,带来从基础设施到AI应用的全新机遇。投资者可以通过$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一键把握AI全产业链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4-24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六里投资报
2025-04-23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4-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