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8 16:12:08
建发股份(600153.SH)在2024年陷入营利双降的困境,其归母净利润同比跌超7成。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斥巨资收购的美凯龙持续亏损拖累公司的净利表现,而减值损失金额大增也在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营收下滑的背后,是建发股份的支柱业务(供应链业务)表现疲软,收入缩水。同时,公司房地产主业压力尚存,合同销售金额下降,部分子公司业绩表现欠佳。千亿债务悬顶之下,建发股份偿债压力尚存。
美凯龙巨亏拖累业绩,现金流大降
据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建发股份2024年度营业收入7012.96亿元,同比下降8.17%;归母净利润为29.46亿元,同比下降77.52%,扣非净利润为19.05亿元,同比下滑20.85%,出现营利双降的情况。
证券之星注意到,建发股份斥巨资收购的美凯龙(601828.SH)不但未能增厚公司的净利润,反而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表现。
2023年8月,建发股份斥资62.86亿元完成对美凯龙29.95%股权的收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旨在通过整合美凯龙的家居卖场资源与市场影响力,拓宽产业链布局。
收购完成后,美凯龙却连续陷入亏损状态。尽管美凯龙积极推进与建发股份的战略协同,坚守家居、家装、家电等主赛道的同时,积极拓展汽车、餐饮等新业态,但上述一系列动作成效并不显著。
2023年,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凯龙在当年亏损22.16亿元。并表后(2023年9月至12月),美凯龙为建发股份贡献的归母净利润为-5.63亿元。
到了2024年,美凯龙亏损加剧,受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及大额减值损失的影响,其归母净利润为-30.46亿元,为建发股份贡献的归母净利润为-9.03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巨额资产减值损失也在侵蚀着建发股份的净利润。2024年,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达76.68亿元,同比增长44%。公司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高达61.15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达58.01亿元。
此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研发费用的走高也影响了公司的净利表现。在上述三项费用中,公司财务费用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23.19%,高达44亿元。
净利润承压之下,公司的现金流也出现大幅下滑。2024年,建发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跌超6成,为112.13亿元。公司称主要是由于报告期房地产业务销售回款减少以及供应链业务使用票据结算的采购业务减少所致。
支柱业务收入下滑,房地产子公司表现不佳
2024年,建发股份的供应链业务表现低迷。
供应链运营业务为公司的最大收入来源,受市场及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其营业规模有所下降,进而影响公司全年的营收表现。2024年,公司供应链业务实现营收5089.3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3%,同比下滑14.23%。
据了解,公司的供应链业务则主要面向浆纸、农产品、钢铁等行业。分产品来看,公司的冶金原材料和农林产品的收入均出现下滑,对应收入分别为2559.72亿元、1596.3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8.69%、9.94%。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供应链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长期维持在2%左右。其中,公司冶金原材料产品的毛利率同比减少0.78个百分点,为1.53%;而农林产品的毛利率虽有所提升,但仅为1.41%,不及冶金原材料。信达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公司该业务毛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供应链交易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上游,标准化产品利润空间相对较小。
目前,建发股份也在加快供应链业务海外布局,推进海外业务本土化运营。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有超50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2024年,公司与东南亚联盟成员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等业务规模同比均有所提升。尽管公司在2024年的海外业务规模同比有所增长,但其带来的增量收入十分有限,未能有效拉动整体营收增长。
房地产作为建发股份的另一大业务,其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房产”)和联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集团”)负责。
证券之星注意到,受房地产下行因素影响,上述两家子公司业绩表现疲软。2024年,建发股份房地产业务分部合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为1565亿元,同比下滑31.8%。其中建发房产合同销售金额为1335亿元,同比下滑29.4%;联发集团销售金额262亿元,同比下滑35%。
在利润方面,2024年,建发房产计提37.09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为公司房地产业务分部贡献归母净利润20.21亿元,同比减少0.29亿元。而联发集团由于计提20.92亿元存货跌价准备,持续亏损,其归母净利润为-18.25亿元,对公司整体贡献为-17.7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面对上述两大主业的疲软,建发股份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赛道。今年2月6日,建发股份通过其子公司光晟新能源,正式入主*ST中利(002309.SZ)。据悉,*ST中利主要业务为线缆、光伏两大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地产行业已经触顶,从发展战略来看,建发股份要寻找新的赛道,公司此次布局的是新能源的上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风险同样存在,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快,公司在技术、人才、市场渠道等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目前,整个光伏行业面临亏损的困境,*ST中利亦是如此。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ST中利全年营收为20.7亿元-25.3亿元,同比下滑38%-49%,预亏金额为9.6亿元至14.6亿元。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能否成为建发股份的业绩增长点仍有待观察。
偿债压力尚存,配股募资额两度缩水后终“流产”
证券之星注意到,建发股份此前在房地产市场下行期逆势扩张、持续大手笔拿地的行为,曾引发市场关注。
2022年-2024年,建发股份全口径拿地金额合计为1030.25亿元、1320.28亿元、635亿元。另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建发股份子公司建发房产权益拿地金额分别高达544亿元、738亿元、406亿元,三年均位居全国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前五。
证券之星注意到,不断拿地的同时,公司也加快了融资力度。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建发股份及其子公司已至少发行11笔融资计划,融资规模合计147亿元。
此外,公司还曾计划通过配股方式募集资金。2023年4月,公司计划融资金额不超过85亿元;同年8月将下调为不超过77.88亿元。
在2024年4月,建发股份再度将募资金额下调至不超过49.8亿元。彼时,公司在相关公告中指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6月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77.28%、75.13%、72.63%和74.6%。公司表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一方面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偿债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发展,资金需求持续增加,也为公司新增债务融资带来一定压力。
然而,在两次下调募资规模后,公司最终于2024年11月宣布终止此次配股融资计划,这也意味着公司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金。
结合最新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年底,建发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仍在70%以上,公司合并口径有息债务达1581亿元,较年初增长12.91亿元,而对应的货币资金为958.67亿元,偿债压力尚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1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19
港湾商业观察
2025-04-19
挖贝网
2025-04-19
全景网
2025-04-19
全景网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