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风险警示解除!超20家公司“摘星脱帽”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1 09:36:20

随着年报季的结束,A股市场迎来了一批上市公司的“摘星”与“脱帽”。6月10日晚,ST金运(300220.SZ)和ST实华(000637.SZ)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股票被实施的风险警示已消除,并且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已获得交易所审核同意,股票将于6月12日发生变更。

ST金运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不存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已获交易所审核同意。股票简称将由“ST金运”变更为“金运激光”,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

ST实华的公告则指出,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已整改完成,内部控制能有效运行,符合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股票简称将由“ST实华”变更为“茂化实华”,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ST板块内的公司“摘星”或“脱帽”通常被视为公司基本面好转的积极信号,对公司股价有积极影响。然而,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不能仅基于“摘星”或“脱帽”,而应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以及行业状况。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已有22家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获交易所通过,其中17家公司实现“脱帽”,5家公司实现“摘星”。与ST金运、ST实华同日“脱帽”的还有*ST东洋、*ST正邦、*ST金一等公司。此外,景谷林业、金山股份、中捷资源等8家公司已完成“脱帽”,证券简称已发生变更。

ST洲际、ST全筑、ST西钢、ST佳沃、ST天山等公司因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已消除,公司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已获交易所审核通过,但公司其他风险警示仍然存在,公司只完成“摘星”。

证券时报记者进一步指出,历史上也有不少公司曾实现过“脱帽”,但在公司经营未能明显改善或行业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公司重复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甚至有公司即使曾“脱帽”,但最终仍退出了A股市场。

市场分析人士强调,“摘星”或“脱帽”意味着公司出现积极的变化,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基本面已经出现根本好转,投资者仍需要注意来自于公司自身和市场竞争的风险。

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实施ST或*ST;其中,ST公司44家、*ST公司55家。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表示,与往年相比,沪深两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同期新增此类公司分别为117家、78家、81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变化不大。

根据市场规则,每年4月30日年报披露结束后,问题公司的股票会因各种原因被实施ST或*ST,包括财务数据不达标、大额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按照4月底新修订的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今年的主要变化是,为严惩造假行为,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

国金证券认为,退市新规进一步严格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调低2年财务造假触发重大违法退市的门槛,上市公司1年严重造假即面临退市,以有力遏制财务造假,并增加三类规范类退市情形,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多元退市渠道有望进一步畅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或将加速形成。

东海证券认为,良好的股市生态体系要求具备健康的“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机制。IPO的数量会下降,而退市数量可能会有较大增加,未来上市公司质量有望得到根本性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显现。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