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基金圈舆情周报:年内逾百只基金宣布“降费”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3-06-09 15:45:12

1、行业消息

(1)今年以来逾百只基金宣布“降费”

证券日报消息,“费率战”在公募基金行业悄然打响。近期,多只基金相继发布了关于对申购费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优惠或下降公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来,有超过10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降低了基金管理费率;有100只基金降低了基金托管费率。谈及当前多只基金“降费”的原因,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对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的管理费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有些基金成立后管理费没有下调或者下调力度不大,导致管理费相比同类水平明显偏高,下调管理费也是应对行业变化的正常举措。”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对该报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基金的工具化属性会越来越强,基金“降费”将成为一种趋势,也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成本。”

(2)公募REITs扩募迈出关键一步 首批4单项目合计募资超50亿元

证券日报消息,首批4单公募REITs扩募项目均完成定向募集,REITs扩募迈出关键一步。沪深交易所官网6月2日晚分别披露了中金普洛斯REIT、华安张江光大REIT、博时蛇口产园REIT、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的定向扩募发行情况报告书,4单项目实际募资总额超50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批公募REITs扩募落地标志着扩募环节的打通,长期来看,扩募有望逐步步入常态化,成为我国公募REITs市场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在明明看来,我国公募REITs扩募环节的打通,一是意味着后续市场扩容有望实现“首发+扩募”的双轮驱动,进而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进入市场;二是对于已经发行REITs的原始权益人而言,扩募有助于推动企业建立资本循环体系、打通“投融管退”资金闭环、进而对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三是REITs本质仍是具有高分红的股权资产,扩募有望逐步焕发我国公募REITs的股性;四是扩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REIT的现金分派率,为投资者带来潜在的收益提升。

(3)22家机构瓜分近3万亿年金,公募独占11席

证券时报消息,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近日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2.98万亿元。这些年金规模源自全国13.35万家企业的3058.86万人。今年一季度,共有215.85万人领取企业年金,领取223.30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22家资管机构一共管理5140个年金组合,组合资产金额累计达2.91万亿元,其中有11家为公募基金公司,占比50%。其中有2家公募管理的组合资产金额超过了2000亿元,易方达基金管理360个组合,资产金额达2259.12亿元;工银瑞信基金管理280个组合,资产金额达2204.52亿元。此外,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管理组合数分别为170个和219个,资产金额分别为1449.74亿元和1614.97亿元。另外,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管理的组合资产金额均超过了500亿元。

(4)涉及两大问题 基金实时估值功能将下线

证券时报消息,此前业内流传的“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一事”终于得到证实,该报记者6月7日从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代销平台等处获悉,根据监管要求,基金实时估值功能将下线,相关机构需做好投资者解释工作。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实时估值被要求下线,是因为该功能需要基金公司提供实时持仓数据,涉及数据合规和数据差异两大问题,本质上还涉及基金投资理念引导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实时估值起初是由以C端散户基民为主的销售平台提出,因为这更好地迎合了基民追涨杀跌心理,可能导致不理性的加减仓行为。此外,热衷于基金实时估值,还可能导致强势渠道对基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透露持仓的要求。

据悉,目前基金公司需在6月16日前完成相关系统改造并下架盘中估值服务,并要做好投资者解释工作,向投资者说明盘中估值不准确也无实际意义,避免引发投诉风险。

2、公司新闻

(1)外商独资公募增至8家

深圳商报消息,摩根士丹利基金近日公告称,公司名称由“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此前,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已于2月3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全资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至此,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增至8家。近年来,海外资管巨头通过新设或股权变更两种方式加速布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截至目前,境内成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包括5家外资新设公募基金和3家由中外合资公募转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宏利基金、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基金等3家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实现外商独资控股。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则是新设公募。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此表示,国际资管巨头进入国内公募市场后,有望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启发内地公募,也能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公募产品选择。

(2)首家外资公募董事长离职

深圳商报消息,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贝莱德亚太区执行委员会委员汤晓东近日离职,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机构辞任的董事长。贝莱德亚太区发言人称,汤晓东因个人原因离任,希望在公司以外的事业探索机会。记者在贝莱德基金官网看到,汤晓东在美国开始其职业生涯,曾任职于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机构;归国后曾任中国证监会国际部副主任、华夏基金总经理、广发证券副总经理兼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总裁等职务。

2019年4月,贝莱德宣布任命汤晓东为中国区主管,负责管理发展和执行贝莱德在中国的长期业务战略,并于当年7月起生效。据悉,汤晓东离职后,贝莱德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陈蕙兰将直接领导公司的中国在岸业务,她同时任公司的亚太区副主管及大中华区主管。

(3)凯石基金一产品27次清盘预警终遭清算,旗下公募基金仅剩2只

华夏 时报消息,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产品被称为“迷你基金”,由于新基金发行成本较大等因素,公募基金一般会选择保壳来维持规模低于清盘线的产品继续运营。但在众多“迷你基金”中,凯石基金的凯石沣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成立三年多以来被发布超20次清盘风险预警,多次被机构大额申购“拯救”,最终仍不能逃脱被清算的结局。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凯石沣从2019年9月成立至今,共发布了27次可能存在清盘风险的预警,最早的一次在2021年4月20日。截至目前,凯石基金旗下仅剩两只公募产品,总规模1.76亿元人民币。

对于最终清盘凯石沣的原因和公募基金业务未来规划等,凯石基金方面6月2日表示:“这是我司从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和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做出的审慎选择。在经营公募业务的同时,通过与客户充分沟通及需求确认,我司也发行了几十只资管计划,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未来会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市场环境及公司利润效应等因素,在合适时机布局新产品。”

(4)华安基金张霄岭:市场化使公募基金成为大资管板块主力军

中证网消息,中信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论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日前在合肥举办。华安基金总经理张霄岭在该分论坛上表示,公募基金行业自1998年发展到现在的25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98年到2007年早期成长期”“2008年到2017年厚积薄发期”以及“2018年以来的高质量发展期”。在张霄岭看来,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公募基金成为资管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净值化的典范,市场化使它成为大资管板块的主力军。

张霄岭指出,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包括旗下的公募产品和非公募产品,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的总规模为35.5万亿元(含专户和养老金),在资管业中占比27%,已成为管理规模最大的资管机构。与此同时,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市场,居民财富正在发生大转移,从住房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又从储蓄、信托向股票、基金等转移。预计未来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的转移仍将持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大发展,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4-04-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