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金博股份: 金博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来源:证券之星

2024-04-29 00:00:00

公司代码:688598               公司简称:金博股份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重要提示
    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
风险因素”中的内容。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是 √否
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的议案》,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转增股份,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4.9 股,不派发
现金红利,不送红股。本次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需提交 2023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种类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人民币普通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金博股份          688598        无
     (A股)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陈亮                     彭玉娴
      办公地址       湖南省益阳市鱼形山路588号          湖南省益阳市鱼形山路588号
       电话            0737-6202107            0737-6202107
      电子信箱         KBC@kbcarbon.com        KBC@kbcarbon.com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于光伏、半导体、交通、
氢能、锂电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性价比优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
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性能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为增强体,
以碳或碳化硅等为基体,以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等工艺形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碳复合
材料产品、碳/陶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等。碳基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广
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公司在确保现有业务稳定、
快速、高效增长的同时,基于在碳基材料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围绕碳材料产业化平台,已成功
开发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域用碳基材料系列产品,其主要产品及服务内容
如下:
               主要产品               应用示例            主要应用
    序号
                                                   领域
               主要产品           应用示例   主要应用
 序号
                                      领域
      多种规格的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及加热              光伏
      器等光伏晶硅拉制炉热场系统的系列部件              领域
      半导体晶硅制造用超高纯热场材料、保温
                                     半导体
                                      领域
      碳粉
                                      交通
                         ;
                                      领域
      列;                              氢能
      材料双极板;
                                      锂电
                                      领域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以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为目标,组建一支涵盖材料、纺织、无纺、机
械、电气等多学科的核心研发团队,形成了一套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装备自主研发的完整技
术成果转化体系,可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形成规模化优势。公司已建立满足公
司业务需要的研发模式流程,主要由设计开发、立项申请、立项评审、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
计确认等部分组成,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通过金博研究院吸纳全球碳基复合材料领域人才,打造碳基复合材料专业人才梯队。通
过对碳基复合材料通用底层技术、制备机理与基础装备开发进行低成本工程化制备的研究与孵化,
全面提升公司在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各应用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的领先
性。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审核制度,公司采购部负责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和合同签
订等事宜。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相关采购制度并结合生产计划,通过比价、询价等方式从合格供方
名录中选择供应商,并拟定采购申请单报公司内部审批。采购申请单经审批通过后,公司与合格
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采购部门对采购合同中的货物进行持续监控和跟踪,保证货物在供货周期
内到厂。到厂的货物需进行入厂检验,检验员对物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公司原材
料采购中的绝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替代,并通过与主要原材料供应方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以减少
价格波动,降低企业综合性采购成本。
  公司生产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生产。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公司经
营目标、已接订单、销售趋势预测等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严格按照工艺标
准组织生产,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质量控制体系上,公司实行全面
质量管理,全员共同参与并贯穿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经营理念,具备从单一产品销售到提
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方案设计、产品制造与提供、技术服务及销售服务等)的全方位业务能力,
实现客户与公司可持续性共赢发展。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根据客户订单情况进行生产并
交付,同时综合考虑行业趋势、市场供需、竞争要素、下游客户需求等开发新产品。公司对现有
客户持续经营形成销售收入,另外通过开拓新客户、新产品应用领域等方式实现销售利润持续增
长。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光伏领域
求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 年国内光伏累计装机容量 609.49GW,同
比增长 55.20%;新增光伏装机 216.88GW,同比增长 148.12%。在光伏产业链制造端环节,根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2023 年国内硅片产量达到 622GW,同比增速 67.5%,其中硅
片(182mm 和 210mm)的市占率分别达到 78%和 20%,大尺寸硅片因其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市
占率进一步增加;出口方面,2023 年硅片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 93.6%,中国光伏硅片在国际市场
上的需求增长迅速。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国内国际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达成进一
步共识,光伏装机量与发电量均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进一步提升产品份额。目前,N 型电池技术线路包括 TOPCon、HJT、BC 等,N 型电池扩产迅速,
成为光伏市场的新热点。基于 N 型 TOPCon 等电池产能大幅增加,2023 年 N 型产品销量成为榜
首。根据 InfoLink 统计,截止 2023 年底,TOPCon 的名义产能已达 560 GW,其中,新型 BC 电
池技术也被认为是光伏电池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终端需求方面,根据集邦咨询统计数据,N 型招标迅速上涨,截至报告期末,N 型组件招投
标占比已近 70%。随着 N 型产品规划产能的逐步放量,以及下游对于 N 型产品的市场需求拉动,
N 型产品的市场占比将快速提升,成为电池技术的主流。单晶硅拉制炉单炉投料量不断增加,硅
棒、硅片朝更大尺寸、更高品质发展。
  由于等静压石墨坩埚强度不足以保证产品安全,结构和性能具备单一性,随着热场系统大型
化以及 N 型硅片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下,碳/碳复合材料对石墨材料的替代愈加明显。随着 N 型电
池市场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对热场部件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尺寸化及 N 型技术趋势进
一步凸显碳/碳复合材料性能优势。碳/碳复合材料性能与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息息相关,特别是系
统性、整体性的碳/碳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企业需具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
续的研发投入,方可满足热场系统对碳/碳复合材料更高的技术要求。
  公司作为光伏碳/碳复合材料热场龙头企业,在碳纤维预制体制备关键技术、定向气流快速化
学气相沉积、沉积与高温炉自制三大核心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并较早布局纯化工艺研发,确
保公司产品能满足未来高效电池技术变革趋势和性能要求,同时公司定增产能均兼容 N 型热场的
生产,使公司在光伏热场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优势。
   (2) 半导体领域
  半导体行业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之一,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
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随着国内 5G、人工智能、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领
域的发展,对半导体材料的性能优势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三代半导体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将进
一步加速国内半导体国产化进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
会(CSIA)数据,2023 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为 12,276.9 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
体市场之一。得益于中国半导体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在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的持续研发创
新,叠加国外技术封锁,中国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因具有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等优越
性能,符合智能制造等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亮点和竞争焦点。由于半
导体工艺流程复杂,对设备依赖度较高,其性能直接影响半导体制造的产品品质、工艺效率及良
品率。随着第三代半导体需求拉动和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下,半导体设备用国产高端热场材料迎
来进口替代良好契机。半导体设备用高端热场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为主,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
半导体用高端热场材料供给矛盾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企业产线建设、产能释放的关键问题。开发超
高纯高性能的国产热场材料产品,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是解决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发展问题的必
然趋势。
  半导体行业对热场材料的纯度、耐热性、导热性能、机械强度及性能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极
高的要求。其中,半导体热场材料的灰分要求通常低于 5ppm,以确保晶体生长的高质量和高纯度。
因此,半导体热场材料制造企业需具备半导体用热场材料开发的经验技术积累,才能满足半导体
用热场材料产品的性能要求。批量交付的产品一致性更是考验半导体热场材料制造企业的关键技
术门槛,同时验证周期长、验证项目多、验证成本高也是半导体用热场材料企业需要攻克的重要
难题。
  金博研究院研发的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与保温材料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半导体
用碳材料的需求。其中,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产品纯度达到 5ppm 以下,超高纯保温毡产品
纯度达到 20ppm 以下,为半导体领域用热场材料提供了综合性能满足需求的国产化产品替代方案,
加快实现半导体领域用热场与保温材料进口替代。
   (3) 交通领域
与市场双轮驱动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等因素的不断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预期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
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7 万
辆和 949.5 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35.8%和 37.9%,新能源汽车新车总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
繁推出,持续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助推产业结构加速升级,车企加快“出海”步伐,新能
源汽车产业正朝规模化、全球化、高端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高端化、轻量化、性能化(加速性能和安全性能)成为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碳/陶制动盘具备制动距离短、耐高温、耐磨损、摩擦系数
稳定、抗热衰减等优异性能,相比传统铸铁制动盘,能达到良好的簧下减重、提升续航里程的效
果,将进一步减少车辆能耗,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和加速性能,是新一代汽车制
动产品的首选。2023 年,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碳/陶瓷刹车套件在国内开放选装,标志着碳/陶制
动盘在我国开始批量化应用。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测数据,2023 至 2025 年间,碳/陶制动盘
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62.4%。
  碳/陶制动盘,作为汽车制动执行系统核心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联汽车安全,需满足
强度、耐久性、制动能量吸热能力、减振,NVH(噪音、振动、刺耳)、耐腐蚀程度等多项性能
要求,先期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跑车和赛车,供应商主要包括意大利 Brembo SGL、英国 Surface
Transforms Plc、美国 Fusion brakes 等。碳/陶复合材料在刹车制动领域大规模应用主要面临成本控
制、材料性能、生产工艺、生产周期、质量控制、技术与客户测试认证壁垒等障碍。
  金博碳陶实现了碳/陶制动盘从产品设计、配方开发、生产制造到应用匹配的全产业链的批量
化制备,可为下游车企提供高性能碳/陶摩擦副整体解决方案,长纤碳/陶制动盘(KBC-L 系列)
已批量供货,并推出短纤碳/陶制动盘(KBC-S 系列),进一步丰富碳/陶制动盘产品体系。目前,
公司已与多家车企开展碳/陶制动盘的研发和试制,并已成为多家新能源头部车企及新势力造车品
牌车企的碳/陶制动盘定点供应商。
   (4) 氢能领域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且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火车、船只和航空器、燃
料气体等领域,已成为能源低碳发展和转型变革的重要方向。氢气制备主要技术工艺有热化学制
氢和电解水制氢等,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转化为
氢气或含氢燃料的能源载体,有助于推进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促进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氢燃料
汽车的普及也成为推动氢能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 年中国燃
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约为 5,600 辆和 5,800 辆,同比分别增长 55.3%、72.0%,其中 2023 年 12
月,产销量分别约为 1,300 辆和 1,500 辆,同比分别增长 98.8%、149.1%,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实
现高速增长,氢能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氢气的制取、储存、运输及应用技术是氢能产业链的核心。在制氢环节,主要包括电解水制
氢、含氢尾气副产氢回收、化学原料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为制氢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储氢
环节,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在应用环节,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现
阶段实现氢能在交通领域推广和应用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其产业链上游包括膜电极、质子交换膜、
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碳纸、双极板等,是我国目前亟待国产化的关键材料。
  氢能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和门槛。制、储、用的各个环节诸多关
键材料的突破,将为氢能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其中,碳纸作为气体扩散层(GDL)的基材,
对材料性能、微观结构、耐久性、可靠性及制造工艺等方面有特定的理化电性能要求。
  金博氢能依托在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开展研发试制气体扩散层用碳纸、气体扩散
层材料、高强度高导电柔性碳基双极板等产品。其中,碳纸已完成从碳纸原纸湿法成型到石墨化
的全工艺链技术开发,片状碳纸产线项目已完成建设并开始小批量生产,卷对卷碳纸生产设备已
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碳基双极板在相关企业开展验证工作。
   (5) 锂电领域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便携性以及环保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
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产量超
过 940GWh,同比增长 25%,行业总产值超过 1.4 万亿元。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产量分别为 80GWh、675GWh、185GWh,其中,2023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达到 4,574 亿
元,同比增长超过 33%。根据 EVTank 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 年)
                                              》预测,
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子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统计数据,2023 年中国锂电正极市场出货量达 248 万吨,同
比增长 31%;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为 165 万吨,同比增长 21%。GGII 预计,2024 年中国锂电正
极材料出货量将超 300 万吨,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超 200 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及负极材料高
温碳化、石墨化等热处理工艺中的核心热场部件的需求,将伴随着锂电正/负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
长。石墨化是制造负极材料的核心关键工艺,其产能、技术的发展与迭代是锂电池行业关注的焦
点之一。其中,箱式石墨化炉产能高、能耗低的优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石墨
化过程制备成本,并将伴随装备与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石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环节中的热场处理工艺中,热场材料需在极端的高温环境下稳定工
作,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热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热场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石墨化和
高温碳化用石墨坩埚、箱板和匣钵存在力学性能差、电阻率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提高锂
电热场材料的关键性能、降低生产制备成本、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是锂电热场材料发展的迫切需
要。碳基复合材料坩埚、箱板和匣钵等新型热场材料及产品具备使用寿命长、热膨胀系数低、强
度高等特点,有助于提高锂电正/负极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降低客户热场产品的更换频次和使
用成本。
  公司开发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烧结与负极材料高温碳化用碳/碳匣钵、负极石墨化用碳/碳坩
埚、碳/碳箱板、立柱等锂电池用碳/碳系列热场产品,已应用于公司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 I 期 5
万吨项目。通过该系列碳/碳热场的批量化应用,有效降低了制备单耗,提升了产能利用率和收率,
提高了热场使用寿命与产品性能。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制造商与供应商,掌握了先
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在研发、产品、品牌等方面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是
唯一一家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企业,是国家知识
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设计开发的碳基复合材
料坩埚和导流筒两款产品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
                     ,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制
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创新创造价值”的理念,持续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力度,
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15,171.54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知识产权方面,公司报告期内获得专利授权 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9 项,累计获得专利 131 项,其
中发明专利 46 项。
  公司依靠在碳基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目前已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
域开发与产业化相关碳基材料与产品,形成产业协同优势,并与重点下游客户建立了深入战略合
作关系,确保公司相关业务持续稳健的发展。公司将继续依托三大碳基材料研发中心为核心的碳
材料产业化创新平台,始终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持续进行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多样化开发、
应用领域多元化开拓,构筑和强化产品技术壁垒,不断巩固公司在现有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不
断提高碳基复合材料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将技术优势转化成市场和规模优势,增强核心
竞争能力,加速各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1) 光伏领域,随着光伏行业对更高转换效率和更低成本的极致追求,对硅片的要求逐步半
导体化、对晶硅制造过程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的综合性能标准更为严格、对目前热场部
件石墨加热器的替换需求更加迫切。公司量产了形状复杂的底部加热器等热场系列产品,布
局研发了包含主加热器及 42 英寸以上超大尺寸热场部件等产品。
    (2) 半导体领域,随着国家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战略进程的推进,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
半导体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信息通讯、智能电网、国防军工等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公
司布局研发了超高纯热场部件系列产品,量产了超高纯保温材料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尺寸半导
体用碳材料的需求。
    (3) 交通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轻量化、性能化是新能源汽车节能、降
耗、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碳/陶制动盘产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长纤碳/陶制动
盘(KBC-L 系列)已形成批量供货,并成功开发短纤碳/陶制动盘(KBC-S 系列),推出碳/陶摩擦
副整体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下游车企不同价格区间车型对碳/陶制动盘的差异化需求。公司在确保
量产项目稳定供应的同时,加大坯体成型与陶瓷化工序的连续自动化投入,持续降低制备成本,
加快碳/陶制动盘的商业应用。
    (4) 氢能领域,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的国内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碳纸、膜电极、催化剂、质子
交换膜以及双极板等关键部件。公司继成功量产燃料电池核心“卡脖子”材料——碳纸之后,开发
出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材料,其在结构、传质性能和压缩性能等方面均展现显著的技术优势,
并布局开发高强度高导电性柔性碳基双极板产品。
    (5) 锂电领域,为满足对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用新型热场材料的需求。
公司成功开发并量产了碳/碳匣钵、坩埚、箱板、立柱等锂电正/负极材料制备用碳/碳热场系列部
件,其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电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石墨热场产品,并积极探索锂电池用
碳/碳热场在下游推广的商业模式。
    随着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其市场潜力将
进一步扩大。在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装备与工艺迭代加速的发展趋势下,为碳基复合材料在
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将进一步推动各领域从使用传统石墨材料到碳基复合材料的跨越
式发展。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增减(%)
总资产             7,161,143,965.13   6,836,616,705.83       4.75 2,940,857,969.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资产
营业收入            1,071,530,623.56   1,450,134,287.03       -26.11   1,337,896,699.16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
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
                                                          本年比上年
                                                          增减(%)
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12,079,373.35     295,802,550.40           -104.08     459,839,472.65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减少12.14
%)                                                         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4548              4.3600      -66.63                  4.2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1.4500              4.3300      -66.51                  4.20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                                               增加3.56个
例(%)                                                        百分点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301,961,365.55      304,620,479.28      271,082,669.84        193,866,108.8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26,438,879.08       33,771,673.85            863,845.98      -73,153,772.26
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1,123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1,145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包   含
                                                            质押、标记或
                                               持有   转   融
                                                             冻结情况
                                               有限   通   借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         比例      售条   出   股             股东
  (全称)         增减          数量          (%)     件股   份   的             性质
                                                            股份
                                               份数   限   售        数量
                                                            状态
                                                量   股   份
                                                    数   量
                                                                      境 内
廖寄乔           5,801,897   16,430,847   11.80    0           无     0   自 然
                                                                      人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睿远成长价
值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
                                                                      境 内
罗京友             -54,190    2,903,634    2.09    0           无     0   自 然
                                                                      人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国泰智
能汽车股票型证券
投资基金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泉果旭源三
年持有期混合型证
券投资基金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
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国泰大
健康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华
夏创新未来混合型                   2,067,017    1.48    0           无     0   其他
证 券 投 资 基 金
(LOF)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国泰金鹰增
长灵活配置混合型
证券投资基金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国泰研究优
势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公司未知上述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
                                      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无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153.06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0,246.22 万元,
分别同比下降 26.11%和 63.27%;报告期末,
                          总资产金额为 716,114.40 万元,较报告期初增加 4.75%;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 605,787.77 万元,较报告期初增加 1.24%。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