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13:03:15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9月19日同济科技(600846)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房地产业务未来是维持还是逐步退出?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目前公司房地产在售项目有2个,位于青浦的同济蟠龙里项目已基本销售完毕,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交房;位于青浦的同悦湾璟庭项目销售推进中。公司将保质量、保安全、保交付,做好控成本、抓去化工作。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趋势及公司未来战略、资金情况等确定未来房地产业务的发展方向。感谢您的关注。
问:公司在绿色建筑、碳中和领域有哪些布局?
答:公司在经营中积极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公司参与了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二期项目建设和运维,促进公司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建设运维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的实践和推广。
公司开发的同济蟠龙里项目为超低能耗建筑,公司承建的杨浦区定海社区B3-1地块(大桥街道118街坊)商品住宅项目作为杨浦区首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项目采用特殊的技术方案及节能材料,实现建筑能耗的大幅度降低。
公司旗下天佑咨询研发的碳智慧管理系统,集碳数据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为一体,助力客户实现碳数据的有效管理及分析决策;该项目已在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二期项目、中国一冶集团智能建造项目应用。此外,天佑咨询已连续第二年发布《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报告》,为交通业绿色转型提供数据支撑。
感谢您的关注。
问:与同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有哪些新进展?
答:公司紧密围绕“区校科技成果应用战略平台”的发展定位,积极把握区校企合作优势,围绕“基金+基地+研究院+产业联盟”战略主线开展相关工作。公司参与投资设立的同杨孵化基金,围绕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质量孵化器,探索“孵投联动”服务模式,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公司通过破产重整方式收购的三门路项目,将建设同济科技未来中心,项目作为区校共建“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的重要载体,将深度融入区校“三区联动、三城融合”战略布局,聚焦智能建造、智能交通等未来产业,打造“学科+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策源地。公司不断加强与同济大学相关院系的对接,形成与同济大学科管部、相关院系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各子公司与相关院系联合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咨询和管理服务。公司牵头成立的“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已汇聚120余家会员单位,通过搭建平台、举办活动提升产业链影响力,扩大产业链政策影响,为城乡建设低碳发展贡献同济力量。
问:股权纷争解决后,公司发展战略是否有变化?
答:董事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公司现有业务和产业发展优势,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变化,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为全力构建以“双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致力于成为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
董事会将持续审视战略方向、动态优化资源配置、严格管控底线风险、高效履行监督职责,驱动公司战略不断演进与升级。
问:同济检测对公司的贡献有多大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同济检测拥有交通部公路工程综合甲级、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专项检测资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等多项资质,拥有超6000个检测参数、1900余台检测检验设备,在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近年来,同济检测承担众多国家重点项目的检测鉴定、项目监控任务,项目包括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甘肃S36临康广高速公路、新建沪苏湖高速铁路项目、漕河泾会议中心项目等,持续服务国家区域重大项目工程建设。
收购同济检测,有利于同济科技快速进入工程检测业务领域,延伸工程咨询产业链,打造涵盖规划、勘察、测绘、设计、监理、检测等各项工程咨询业务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产品服务体系,是推动工程咨询业务提质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区校企战略合作,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前同济检测正有序推动经营工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全力保证工程检测质量,希望为业主和股东交出满意卷。感谢您的关注。
问:董秘你好,按照目前的股权结构,大股东是否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会有什么影响?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如果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预计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融资等造成较大影响,公司将面临不确定的风险。公司管理层积极开拓市场,落实战略、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尽最大努力保护公司及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感谢您的关注。
问: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净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预计全年业绩情况如何?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受宏观环境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公司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受房地产业务周期性结算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新签施工合同额约人民币24.5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28%;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同比下降17.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37.26%。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经营业绩下滑风险,公司依托区域资源和高校学科优势,积极开拓业务,落实战略、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努力完成年初董事会设定的目标。公司收购同济检测,获得交通部公路工程综合甲级、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专项检测资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等多项资质,快速进入工程检测业务领域;2025年新增测绘、岩土勘察、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混凝土工程乙级)、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专业乙级)、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等资质,持续完善资信资质体系,为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维护等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公司充分发挥区校企合作平台作用,依托杨浦区区域资源优势和同济大学人才技术优势,参与投资设立同杨基金管理公司,并扩大同杨孵化基金募资规模,围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产业、资本的融合和业务升级;围绕“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对接杨浦滨江和复兴岛发展规划,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股东价值的不断提升。
感谢您的关注。
同济科技(600846)主营业务: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科技服务与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同济科技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17亿元,同比下降17.1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37.26%;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上升34.07%;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14亿元,同比下降26.3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882.4万元,同比下降62.8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899.12万元,同比上升74.08%;负债率68.2%,投资收益4121.4万元,财务费用-147.85万元,毛利率13.98%。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6081.62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1399.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