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03:09:26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广和通(30063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概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推广及其解决方案的应用拓展,在通信技术、射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上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是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产品与方案提供商。公司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网络层,并涉及与感知层的交叉领域,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的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
公司以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为技术底座,提供软硬件一体、赋能行业应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公司的模组产品包括数传模组、智能模组及AI模组。同时,公司以模组产品为基础,结合对下游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端侧AI解决方案、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其他解决方案。公司模组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慧零售、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数智化升级的行业。近两年,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结合订单情况、安全库存、研发产品、市场开拓等综合因素组织实施采购,采购渠道包括直接向原厂供应商购买和向供应商的经销商购买。公司已建立严格的采购过程控制制度,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采购物料的质量控制等。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严格按照《供应商开发管理程序》执行;而《零星采购管理程序》、《批量采购管理程序》则分别对两类物料的采购过程进行规定:(1)零星采购由营销中心、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供应链中心等部门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提交请购单或物料需求单;采购部门接收经审批的需求单,按照规定确定供应商并进行采购工作;零星采购产品需经质量管理部或需求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入库;(2)批量采购由订单与计划部提供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依据详细需求计划进行采购工作,材料入库前由质量管理部进行检验,合格的物料入库并管理,不合格的物料则由采购部与质量管理部协商进行处理。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供应商主要为原厂高通以及经销商品佳、湘海电子、南基、世平等,其物流中心地处香港。公司向其采购原材料的主要交货地为香港,交货后再委托供应链公司报关进口。
2、生产模式
为了专注于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公司产品的生产主要采用委外加工的方式进行。无线通信模块是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核心部件之一,决定信息传输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公司长期委托比亚迪、海格等实力雄厚的厂商进行生产加工。
3、销售模式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IOT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业务等,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慧零售、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数智化升级的行业。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已在国内形成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业务区域,并分别在北京、南京、杭州、福州、上海、广州、成都和青岛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专门负责各自区域的销售管理,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海外市场,公司已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负责海外市场拓展业务,业务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
公司掌握并管理重要客户资源,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需求和反馈信息,与客户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关系,确保了收入的稳定性。在维持与原有客户关系稳定的同时,公司还不断扩展新客户、新行业,使得公司销售收入能稳步增长。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6,976,517.27元,同比减少9.02%,剔除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901,677.71元,同比减少34.66%,剔除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54%。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发展“通信+计算”的综合解决方案、端侧AI等业务,持续经营业务实现同比增长,智能模组、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业绩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1、持续坚持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坚持研发创新投入,持续优化和丰富产品线,不断完善在AI、边缘算力、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部署,研发创新成果不断积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5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56项,实用新型专利155项,软件著作权164项。2025年1月,由ICT行业领先全媒体C114通信网主办的“2024年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榜单”重磅揭晓,公司凭借卓越的AI机器视觉与听觉解决方案上榜2024新质生产力典型创新产品和案例。2025年5月,公司检测中心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审核,成功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进一步巩固在无线射频测试和可靠性验证等领域的行业标杆地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不断优化和丰富产品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物联网垂直行业,发布多款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全球不同的客户、市场区域的物联网需求。
公司发布基于高通调制解调器及射频方案的小尺寸Cat.M模组MQ771-GL;发布同时支持GPS与NavIC等多模双频定位技术的Cat.1bis模组L610-IN;发布基于MediaTekT930平台的5G模组FG390系列;发布基于最新一代高通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模组及解决方案;推出覆盖1T~50T的全矩阵AI模组及解决方案“星云”系列。广通远驰发布新一代R17车规级5G通信模组AN970系列产品;发布高算力5GAI智能网联座舱模组AN762S和AN782S系列产品,使AI智能座舱有新的解决方案。
公司发布FibocomAIStack端侧AI解决方案,赋智千行百业端侧应用;推出多功能AI红外相机解决方案;推出AI玩具大模型解决方案;发布QuickTasteAI智能解决方案;发布全新低功耗Tracker解决方案;发布融合5G通信与AI语音技术的5GAIMiFi解决方案;发布新一代AI语音智能体FiboVista并率先应用于车联网。
3、加强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
公司加强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面向更广泛的行业端侧AI应用,积极推动众多优质大模型在AI模组及解决方案部署,赋能更广泛的物联网设备实现AI化;携手合作伙伴组织、参与行业研讨会,推动“IP+AI应用”深度融合,为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广通远驰基于高通平台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紧密,聚焦芯片技术平台的创新和快速落地,在5G使用场景、平台性能挖掘、软件平台化、软件功能创新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网联SIP应用的新高度;AI大模型方面,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并结合公司在AIAgent和AI在AIOT上的积累,将AI大模型应用引到5G和智能座舱SIP,在5G信号优化、AI多模态应用场景等解决方案方面初见成效,加速智能汽车数字化发展,推动汽车产业降本增效。
4、提高市场拓展广度和深度,构建全球营销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重点行业投入资源进行深度拓展,加强营销组织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全球的营销管理体系,面向通信人打造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深度直播分享节目,搭建并上线广和通线上商城,专注于加快无线通信模组在IoT市场更广泛的落地应用;此外,公司频频亮相全球重要物联网与通信大会,探讨各产业发展趋势,5G+AI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开展各项市场推广活动,并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加强公司产品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广和通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组及其应用行业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网络层,并涉及与感知层的交叉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无线网联设备、移动办公、智慧零售、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工业互联、智慧城市、共享经济、远程医疗等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无线通信模组及其应用行业的情况及发展趋势如下:
(一)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增长
受益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发展趋势。根据IoTAnalytic2024年9月发布的统计报告,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预计将达到215亿,到2030年预计达到411亿,全球物联网的连接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IoTAnalytic2024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至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4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达44.49亿,其中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6.56亿,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59.7%,同比增长13.89%,仍处规模化爆发期。
(二)5G产业化进程加速
5G全球连接数持续提升。通信模组是万物互联的基础,5G等技术加速万物互联的进程,2024年是5G商用的第6年,各国积极推动5G网络建设部署,截至2024年末,全球5G基站部署总量达到637.6万个,增长23%。根据GSMA发布的《2025年移动经济报告》,2024年全球5G连接数突破20亿,连接占比25%,并于2028年超越4G成为主流技术,预计2030年将达到57%。5G固定无线接入(FWA)已成为消费者和企业领域的重要使用案例,截至2024年底,美国的5GFWA连接量达到1160万(市场渗透率为9%),是全球最大的5GFWA市场,其次是印度,连接量为230万(市场渗透率为4%)。
5G行业融合应用走深向实。5G和千兆光网广泛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应用普及持续深化。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5G行业虚拟专网累计超5.5万个,在2023年翻番猛增基础上,2024年新增达2.3万个,5G应用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累计达13.8万个,千兆光网应用案例近4万个。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重点行业加快融合步伐,“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7万个,在10大行业形成了20大典型场景,南京、武汉、青岛等10个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启动建设。
5GRedCap网络商用部署加快推进。2022年底,我国IMT-2020(5G)推进组完成5GRedCap各项关键技术实验。2023年以来,产业各方积极推动5GRedCap芯片、模组、终端上市,并联合行业企业围绕电力、工业、视频监控等重点行业完成5GRedCap试商用现场验证。根据TD产业联盟发布的《5G产业和市场发布报告》,我国5GRedCap已进入规模商业部署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全国支持RedCap技术的5G基站总规模超100万站,覆盖330多个城市。公司2023年推出了5GRedCap模组FG131/FG132系列产品以满足全球不同的客户、市场区域的物联网需求,推出适用于多种物联网终端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公司2024年11月发布覆盖MiFi、CPE、Dongle等全系列商用5GRedCapFWA解决方案,可灵活搭配多款高通平台Wi-Fi芯片。
(三)智能模组成为新的增长方向
相对传统蜂窝通信模组,智能模组内置主控芯片和内存,可以运行Android、Linux等操作系统,拥有强大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接口。智能模组作为集计算与通信功能于一体的边缘侧产品,已成为边缘计算需求新的载体,并已经应用于车联网、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其高性价比和高度可定制化的特性,有望成为推动智能终端边缘计算的核心力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方向。基于智能模组的这些特性,公司2018年开发智能模组的产品并实现量产,持续对智能模组研发投入,已推出了SC151-GL、SC228、SC151、SC171等多款智能模组,可广泛应用于5G网络下的智慧零售、汽车电子、智慧家庭等行业领域。广通远驰2020年起,已推出了AL656S、AN762S等多款应用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智能模组,满足车联网行业移动网络链接质量、带宽、多OS操作系统等行业特殊系统要求。
(四)端侧AI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使得物联网终端能够实时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进而为行业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AI与物联网的结合使得下游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无线通信融合端侧AI应用,将会有很大的机会。端侧AI作为重要应用终端,有望迎来强劲需求。根据Counterpoint的AIModuleTrackerandForecast的数据,到2030年,AI嵌入式蜂窝模组预计将占所有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的25%,复合年增长率为35%。为抓住端侧AI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公司2024年成立了AI研究院,全面布局端侧AI技术生态。研究院聚焦模型轻量化与异构计算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发布了FibocomAIStack技术平台,支持不同的芯片平台主流模型的高效推理。深度研发模型蒸馏和混合精度低比特量化技术,显著降低AI大模型在终端设备部署的算力要求和模型推理精度损失。同时,自主研发多款AI行业模型,涵盖语音、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领域,赋能AI玩具、AI相机、AI翻译机等垂直行业商业化落地,实现硬件-软件-模型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
机器人是端侧AI重要的应用方向,为抓住机器人行业的广阔市场,公司于2023年成立AIC产品线,聚焦于机器人行业的AI算法+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AIC产品线在2024年已实现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批量发货,并且在2025年已实现国内外多家头部客户的导入。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将AI算法、机器视觉、自动驾驶、高精度差分定位(RTK)等技术高度集成,为行业客户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协助客户的产品快速落地。基于以上方案的技术延伸,2025年AIC产品线还推出了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算力盒子RV-Bot,已成功送样国内知名具身智能公司。
(1)开放式工业物联网技术平台。该平台进行了分层解耦设计,平台分为5层开放接口,可以让用户灵活选择工业物联网应用的集成。并支持多种应用编程API接口,最大化的适应客户原有应用程序,能够复用客户已有的应用程序,减少开发工作量,降低使用和移植难度。API接口支持MBIM、AT命令、Json接口以及Linux风格的标准C语言等形式。
(2)产品软件性能稳定。公司研发的各种不同制式的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很好的满足物联网对数据接入、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可靠性、及时性;产品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通信网络环境,并实现智能化的网络切换和优选;
(3)制定了高于3GPP规范要求的产品企业标准。包括:-110dbm的接收灵敏度、23db的发射功率、网络小区选择的优化算法、优化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滑动窗口设计等;
(4)可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针对物联网行业的应用环境非常多样化,公司设计包括:-40-85度的超宽温度范围、8KV/15KV的ESD抗干扰性能、3db以上的辐射杂散余量、1000小时的可靠性试验、设计生产过程CPK大于1.33的质量管控体系等。使得产品可以适用物联网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保证连续工作以及超长寿命;
(5)深度开发。对物联网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公司对产品进行了深度的特殊功能开发,如:超低功耗设计,PCIe高速率的接口驱动能力,RoF&LoF和FWA的物联网软件技术平台共享,Windows&Chrome的系统集成环境,Jamming、Cell-Lock、RFcoexist、Remote-SIM、AGPS和LBS以及高精度定位技术等。
2、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
变化情况
产量、销量、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系2024年出售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为产品结构及材料采购价格波动所致。
产能与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系产能仅包含自营制造的生产产能,委外生产部分未予统计。
解决方案系公司2024年度开始重点投入的业务之一,公司2024年全年度分产品的解决方案收入从“无线通信模块”拆至“解决方案与其他”列示,本报告期与2024年度报告口径保持一致,上年同期无线通信模块未拆开“解决方案”部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和技术优势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推广及其解决方案的应用拓展,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与不断发展壮大的研发团队,公司在通信技术、射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上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
1、研发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公司研发骨干大多都有多年行业研发经验,并曾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内科研院所等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工作;同时,公司每年积极从各大院校直接吸纳人才,为研发团队储备新生力量。多年来公司研发团队积极与英特尔、高通、紫光展锐、MTK等公司交流合作,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研发流程也不断得到提升,能够与国际先进的产品开发管理流程相接轨。研发中心已构建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研发管理系统,通过流程固化来提高和保证研发质量;同时,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提炼研发的绩效评价体系。
2、产品适应物联网应用场景复杂性的技术优势
(1)无线通信模组的相关技术优势:
①产品软件性能稳定。公司研发的各种不同制式的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很好的满足物联网对数据接入、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可靠性、及时性;产品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通信网络环境,并实现智能化的网络切换和优选;②制定了高于3GPP规范要求的产品企业标准。包括:-110dbm的接收灵敏度、23db的发射功率、网络小区选择的优化算法、优化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滑动窗口设计等;
③可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针对物联网行业的应用环境非常多样化,公司设计包括:-40-85度的超宽温度范围、8KV/15KV的ESD抗干扰性能、3db以上的辐射杂散余量、1000小时的可靠性试验、设计生产过程CPK大于1.33的质量管控体系等。使得产品可以适用物联网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保证连续工作以及超长寿命;
④深度开发。对物联网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公司对产品进行了深度的特殊功能开发,如:超低功耗设计,PCIe高速率的接口驱动能力,RoF&LoF和FWA的软件技术平台共享,Windows&Chrome的系统集成环境,Jamming、Cell-Lock、RFcoexist、Remote-SIM、AGPS和LBS以及高精度定位技术等。
(2)端侧AI领域技术布局行业领先。
公司AI研究院聚焦模型轻量化与异构计算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发布了FibocomAIStack技术平台。该平台深度整合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生成式AI等多种AI模型,并创新开发了高性能端侧AI推理引擎,实现跨芯片平台的兼容运行,显著提升了广和通AI模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前沿探索方面,积极跟踪全球AI技术发展趋势。在deepseek-r1开源模型发布后,研究院迅速组建专项技术团队进行攻关,成功将deepseek的小尺寸蒸馏模型部署至AI模组产品,实现了前沿AI模型在端侧设备的高效运行。
(3)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相关技术积累深厚。
公司的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可在住宅和商业户外环境中实现智能、自主的割草作业。我们的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以下特性,突破传统割草机的关键局限:①无埋线式作业。我们通过实时动态定位和基于视觉的技术实现无线作业,消除传统割草机器人对预埋围线的依赖,从而降低安装成本、缩短安装时间。②可扩展感知。我们提供单目(“2D”)和双目(“3D”)视觉配置,在3D型号中可实现高角度视场角,帮助我们的解决方案适应复杂草坪环境,优于固定单模式系统。③行业领先的定位与避障能力。我们利用自研的基于视觉的算法,可实现精准导航和灵敏的障碍物检测,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④成本优化设计。我们优化了算法,减少了对传感器的依赖,在同类解决方案中实现了最低成本。在具身智能领域,基于高通高算力平台开发的Fibot项目已与全球领先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RTK视觉融合定位方案已与多足机器人领域头部厂商达成合作,解决了四足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定位盲区问题,其开放架构更为客户节省了大量底层开发资源和时间。
3、定制化服务与客户合作开发
随着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客户已经不满足于无线通信模块仅承担物联网入口的功能;客户需要融合感知、前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数据的接入和传输等复合性功能的一体化模块,这些功能和技术的融合将更加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及时和有效性、降低产品功耗以及提高产品稳定性。上述情形需要公司研发团队对行业规范、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类,既能满足单一客户需求,又能持续扩展行业其他应用,使产品形成新的定位和格局。一方面公司积极为客户提供“交钥匙”的完整产品和解决方案,配合客户加快设备进入市场的时间;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开发新的研发技术,努力提高与客户合作的粘性。
4、产品差异化及创新优势
在物联网传输技术中,存在着多种类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制式。虽然用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通信网络形式,但是由于很多跨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并不兼容,造成用户需要投入大量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去集成多种接入技术。公司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共享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等技术,软件中加入不同制式之间数据的交换和路由功能;同时,面向客户仍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使得客户的设备即可实现各种通信技术之间的切换、数据分享、数据路由等。此外,随着CPU处理能力的进步和智能操作系统的发展,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基于linux、Android、WIN8/10等智能开放式一体化模块的研发以及在未来物联网中的应用。
5、丰富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通信解决方案的2G/3G/4G/5G通信协议栈软件开发技术、产品性能实现工业级-40到+85度的技术、RF校准控制技术、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接口扩展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56项,实用新型专利155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4项。相关技术的掌握使得公司产品能满足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慧零售、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并为公司开拓更多物联网应用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行业先发优势
无线通信模块在客户实际应用中需要保证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兼容,要达到最终的使用效果必须经过较长的开发、测试阶段,客户如果更换供应商将会花费较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客户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公司从事无线通信模块研发多年,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线,目前已开拓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慧零售、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优质客户,形成了在无线通信模块行业的先发优势。
(三)客户优势
公司深耕无线通信模块领域二十余年,在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慧零售、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积累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质客户,良好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区位优势
公司所在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四大集聚地之一,是我国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区域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及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创新应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等方面。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使得公司能专注于提升研发实力与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