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金发科技(600143)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6 01:28:16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金发科技(60014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依然处在深度调整中。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行业下行周期已持续近三年,根据化工在线统计数据,2022年下半年至报告期末,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累计下降约27%,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指数处于自2012年开始统计以来约19%历史分位水平。尽管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疲软、贸易摩擦三重压力,但已显现积极变化信号,周期底部出现分化。

    改性塑料产品升级趋势明显,新兴需求不断涌现,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产品份额不断提升,在汽车、电子电工、新能源等下游应用行业的销量和营收均实现快速增长。

    生物基材料凭借其环境友好、低碳排放、可持续等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落实和环保要求的进一步趋严,迎来爆发式增长。绿色产品加速替代传统高碳排材料,非粮化合成技术取得突破,助力能源转型与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新兴需求驱动下逆势扩张,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先进高分子材料的迫切需求,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固态电池、具身机器人等领域的材料创新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绿色石化周期底部承压,国内外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未来随着全球化工产能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供求关系有望迎来再平衡。根据《欧洲化学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3-2025上半年全球化工计划关闭或已关闭产能超1500万吨,欧洲占主导(>70%),关闭产能主要集中在芳烃、烯烃及聚合物等产品领域。

    综合来看,随着落后产能持续出清、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化工行业正处于周期拐点前夕。其中化工新材料将凭借其技术门槛高、产品迭代快的特点,有望先于传统化工品实现快速增长,并成为下一轮行业上行周期的引领者。同时行业中具备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技术创新能力领先、全球布局完备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推动中国从材料大国迈向材料强国。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金发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塑料、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轻烃及氢能源、聚丙烯树脂、苯乙烯类树脂和医疗健康高分子材料等9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工、消费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行业,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公司是全球化工新材料行业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同时是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公司的产品技术及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围绕高分子材料,已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优势逐步凸显,实现了从单一改性塑料到多品种化工新材料的升级,产品结构不断向产业高端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化工新材料因客户和市场需求各异,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的性能差异较大,产品的选择和加工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公司的经营模式是通过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全球合理布局的营销网络、行业领先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及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定制化材料及整体解决方案。

    研发模式:

    主要依托行业领先的研发创新平台,紧跟市场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宽产品应用,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以满足各行业多样化需求。

    营销模式:

    主要以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全球合理布局的营销网络,以行业大客户为主要营销对象,采取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定制化材料及整体解决方案。

    生产模式:

    主要为“以销定产”方式,采用先进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严格把控质量,确保产品稳定性。同时,依据订单灵活调整产量,保证及时交付。

    采购模式:

    主要是通过与国内外行业领先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原材料国产化,统筹运用集中采购、远期合同采购、全球采购、长约采购等多种采购模式,保障原料稳定、安全的供应。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新材料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高端新材料不断突破的战略机遇期。新能源、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高频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但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受到国内供需失衡导致的石化行业效益全面下滑的影响,公司绿色石化板块短期内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聚焦创新驱动,提升组织效能,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年度管理主题,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战略和“两新”政策,依托全球领先的应用创新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新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市场份额和净利润的稳步提升,其中营业收入316.36亿元,同比增长35.50%;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54.12%。

    报告期内,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正加速推进海外本土化供应,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越南工厂实现大规模生产,西班牙工厂顺利投入使用,印尼工厂也已建成即将开启运营,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有效扩大了市场影响力。美国金发、欧洲金发、印度金发、越南金发、马来西亚金发等海外基地协同作战、高效配合,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果,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公司海外业务实现产成品销量16.10万吨,同比增长33.17%。

    (一)改性塑料板块经营情况

    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升级”“两新政策”“低空经济”“AI智能”的发展机遇,深化与全球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借势加快出海,并积极开拓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公司产品销量持续提升,特别是在汽车、新能源、电子电工等行业的销量实现稳健增长。同时,公司新建的数字工厂已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稳定性、能源利用率和柔性制造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改性塑料销量再创新高,产成品销量130.88万吨,同比增长19.74%;营业收入164.73亿元,同比增长18.62%。

    1、车用材料:主要的车用材料全球销量56.03万吨,同比增长21.54%。

    经营情况:①深挖中国市场潜力、拓展增长空间。公司进一步发挥“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优势,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国内市占率稳步提升,其中在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上实现单车100KG材料用量。②技术创新引领、助力绿色转型。公司研发的透光PP材料在车灯、保险杠、氛围灯等新能源车部件上应用更加广泛,大幅提升新能源车产品魅力,解决场景化应用难题。公司开发低碳环保PP材料,成为汽车冷却系统全球头部企业首款中国研发制定的全球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汽车行业的碳中和进程,减碳比例最高可达40%。③构建全球协同平台、驱动国际业务高速增长。越南金发研发中心的建设及汽车材料工厂的投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和市场供应的保障能力。此外,公司加强与全球头部车企海外合作,上半年车用材料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50%。

    2、家电材料:主要的家电材料全球销量25.50万吨,同比增长19.55%。

    经营情况:①一体化研发与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依托PP产品与ABS产品在上游树脂合成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一体化的研发与生产,大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为家电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材料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噪音材料,可显著降低家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噪声,提升用户体验;食品级AS材料满足家电食品接触部件的安全卫生要求,获得客户高度认可。②健全材料解决方案,提升“全塑化智造”。公司不断完善材料解决方案,推动“全塑化智造”发展,率先推出“以塑代钢”“以塑代陶”“以塑代木”等系列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卫浴及净水行业,取代陶瓷及不锈钢和铜质管阀等高能耗产品,为客户实现综合降本增效。

    3、电子电工材料:主要电子电工材料全球销量20.57万吨,同比增长17.54%。

    经营情况:①产品持续升级,高性能材料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开发的高性能无卤阻燃PA材料,提高了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温度,满足连接器材料对灼热丝起燃温度的要求,在连接器应用上实现量产。公司研发的快速成型PBT材料,大幅缩短材料注塑成型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了连接器头部客户的认可。②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低碳材料助力转型升级。在“双碳”战略驱动下,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开发了生物基低碳无卤阻燃PPA材料,成功替代了传统的辐照交联尼龙,该材料既能通过苛刻条件的电气寿命、耐电弧性能的测试,又有效提升材料回收性,降低碳排放。

    4、新能源材料:主要新能源材料全球销量4.50万吨,同比增长30.06%。

    经营情况:①动力电池产业。公司研发的多基材高强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动力电池PACK系统核心结构件的产业化应用。②光伏产业。公司研发的超耐候高强度的特种增强PC合金类材料提升了产品寿命,在光伏行业电控类相关部件上得到了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③储能产业。公司研发的环保阻燃特种增强聚烯烃材料,具备优异的加工性能,同时兼具性价比,解决了大尺寸PACK主结构件的成型加工产业难题,在储能行业实现了产业推广。公司开发了高耐冷媒综合性能优异的长碳链聚酰胺产品,打破了外资企业在储能热管理管路系统材料上的长期垄断,在行业内实现了批量应用。

    5、消费电子材料:主要的消费电子材料全球销量5.92万吨,同比增长23.59%。

    经营情况:①紧盯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原创技术迭代。公司研发并量产了符合电子产品安全新规的系列产品,在消费电子的充电器、适配器及电子产品外壳上得到广泛的应用。②聚焦行业难题,坚持产品创新。针对高算力AI服务器的高温问题,公司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产品,在解决耐热的同时赋予AI服务器更灵活的设计。③推进产品轻量化,提高穿戴体验。针对AR眼镜产品的轻量化需求,公司研发了具备超高韧性和回弹性的长碳链尼龙类产品,同时通过美学技术赋予产品更丰富的外观设计,在AR眼镜以及传统眼镜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6、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主要环保高性能再生材料全球销量11.86万吨,同比下降4.51%。

    经营情况:①拓宽回收来源,提升处理效率。公司与回收拆解企业、分拣中心紧密合作,拓宽回收来源,新增供应渠道数量提升8.8%。公司开发的智能分选和高效绿色清洗技术,回收处理量同比提升150%,处理成本下降24%。②丰富低碳产品货架,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公司不断完善低碳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持续深化与各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公司的再生塑料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并已广泛应用于下游汽车、家电、电子电工、消费电子、包装、低速出行等领域,助力各行业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绿色石化板块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纵深推进绿色石化与改性塑料板块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加速推进合成改性一体化建设。通过系统实施工艺能效技改和扩能技改工程,动态优化产品矩阵配置,全面提升装置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依托"原料精准适配+工艺低碳重构"双轮驱动,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开发PP和ABS的定制化专用料产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1、宁波金发:主要产成品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增长43.17%。其中,聚丙烯产品销量41.93万吨(含自用量5.64万吨),同比增长14.00%。

    经营情况:①主要装置扩能技改,实现满产运行。通过技术改造,对装置进行扩能,实现装置满负荷运营。②PP中试项目投产,高端产品开发能力提升。PP中试装置建成投产,贯通研发-中试-量产全流程,提升自主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能力,加强公司产品竞争力。③加快建设改性工厂,上下游产业链深化协同。报告期,宁波金发一体化改性PP工厂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建成投产,充分利用一体化生产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2、辽宁金发:主要产成品实现营业收入37.22亿元,同比增长46.48%。其中,ABS产品销量24.36万吨(含自用量9.25万吨),同比增长40.65%。

    经营情况:①合成-改性产业链打通,产品组合进一步丰富。报告期内,公司年产20万吨ABS改性项目有序中交并开车,成功贯通从基础合成到高端改性的完整产业链。公司以通用料、专用料、改性料多维度产品组合,满足市场各层次需求。②研发能力增强,技改检修协同提质增效。报告期内,ABS装置已形成小试-中试-工业放大的研发链,AN、MMA、公用工程等装置研发链建设按计划推进,成功开发出ABS、SAN新牌号近30个,满足电镀、耐热、喷漆、耐油、低异响等多个特殊使用场景。此外,公司依据石化化工安全规范对装置实施周期性大检修,并同步推进新一轮技改技措项目,为下一生产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③高端领域深耕细作,差异竞争优势初现。围绕“差异化、国际化”策略,聚焦重点行业深耕。在玩具、箱包、白电、板材等领域巩固并扩大市场,在OA设备、音响、头盔等行业精耕细作,产品出海范围从东南亚延伸欧美日。

    (三)新材料板块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新材料板块各核心产品全面实现快速增长,产成品销量12.85万吨,同比增长31.39%。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并举,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生物降解塑料:主要产品销量10.27万吨,同比增长38.41%。

    经营情况:①持续创新产品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公司开发出包括高速加工可降解膜袋材料、高精度高速度3D打印材料,以及食品级纸品淋膜材料等在内的多款高性能生物塑料产品,突破生物基材料在工业级增材制造、食品包装阻隔涂层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瓶颈,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巩固了行业技术领导地位。②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可持续的价值链体系。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构建了“生物基单体-聚酯-改性材料”全产业链体系,突破核心生物基原料规模化,实现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稳定生产,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成功投产,产品纯度居国内领先水平。基于自产生物基单体开发出Bio-PBST、Bio-PBS及其合金产品系列,实现了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与价值提升。

    2、特种工程塑料:主要产品销量1.48万吨,同比增长60.87%,其中高性能LCP材料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98.94%。

    经营情况:①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抓住新兴行业机遇。公司研发了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广泛应用于浸没式冷却服务器用存储连接器,实现12800MT/s高速数据传输;研发了新一代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LCP,大批量应用于AI服务器用高速连接器,传输速率高达224Gbps,树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标杆。公司研发的超耐温、耐疲劳、耐磨PPA和PEEK材料,解决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机器狗的关键零部件长期使用性的问题,在行业获得广泛应用。

    ②突破创新边界,领跑绿色发展。公司研发了新一代绿色低碳LCP,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PLUS的LCP供应商,为下游应用领域注入绿色新动能;研发了生物基新一代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替代传统辐照交联聚酰胺和热固性塑料,满足苛刻条件下应用需求,有效提升可回收性,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研发了电解水制氢用聚芳醚砜,在行业代表性企业实现批量使用;已建成100万㎡/年LCP薄膜生产线,产品已在高频柔性线路板领域头部客户积极验证推广;此外公司推出的纤维级LCP树脂已实现批量供应。

    ③产能加速扩充,市场高效响应。公司1.5万吨/年LCP合成树脂项目首期5000吨/年装置已完成机电安装,即将投产;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等特种聚酰胺项目已启动,其中,首期8000吨/年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机电安装进行中,计划于2025年底投产;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已开始土建,其中,首期1.5万吨/年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3、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主要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5.93%。

    经营情况:公司自主开发了多种功能型热塑性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攻克了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外观质量、耐候性及耐热性等长期服役难题,并突破异型件高效成型加工技术瓶颈,实现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依托技术、材料与工艺创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物流运输、5G通信等新兴领域成功开拓了多项首创性应用方案,有力推动了在新兴行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市场渗透,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与市场竞争力。

    (四)医疗健康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直面经贸环境变化挑战,积极开拓市场,医疗健康板块营收达到预期。同时,在新产品开发和内部持续降本方面取得成效。

    医疗健康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健康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85.37%。

    经营情况:①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市占率。受经贸环境变化影响,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及其他海外市场,丁腈手套销量40.76亿只,同比增长199.71%,提升了公司市占率。②技术驱动创新,开发差异化产品。公司研发的硝化纤维素微孔膜产品量产,超临界静电喷射(SEJ)非织造布进入中试设备调试阶段。同时多款先进膜类产品在预研阶段,实验室阶段取得良好效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