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22 19:32:5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7月22日和元生物(68823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组织现场参观活动,恒泰证券相关人员、投资者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问公司目前客户是以国内还是国外为主?
答:目前公司客户以国内为主。CRO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服务客户由科研院所拓展至医药企业,扩大 CRO服务场景,同时拓展 CRO海外业务;CDMO业务方面,公司以国内细胞和基因治疗市场为起点,基于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中、美、澳 IND申报项目经验及 CDMO服务的综合优势,扩展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在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更多样化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孵化及商业化等技术服务,提高国际化产业整合能力,成为立足国内、辐射全球的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综合服务平台。
问:公司 2024年和 2025年一季度收入情况如何?
答: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815万元,同比增长 21.16%,其中细胞和基因治疗 CRO业务收入 8,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02%;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业务收入 13,4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6.12%。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85万元,同比下降 11.29%,主要为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业务收入下降所致。具体来看,细胞和基因治疗 CRO业务收入 1,9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59%,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业务收入 2,76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7.74%,主要受在执行 CDMO订单的类型以及不同 CDMO项目推进情况影响所致;其他主营业务 (包括科研试剂、细胞存储及制备服务等)实现收入 5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0.26%。
问:公司在数据信息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公司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的管理与保护,持续加强信息安全和数字化建设。一方面,公司根据企业发展和客户需求配置数字化设施,不断完善升级软硬件系统,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举措,坚守信息安全红线,严密监管数据资产;另一方面,积极践行信息安全职责,持续完善数据管理架构与制度,全面推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化,不断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为用户提供完整、安全、可靠且可持续的服务保障。2024年公司通过了 ISO27001认证、IDC等保三级资质。
问:细胞和基因治疗新药企业对于 CDMO的依赖性怎样?
答:随着新药研发的日益复杂和医药产业链分工的不断精细化,将部分研发及生产环节外包能够显著降低制药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相比小分子和大分子制药,细胞和基因治疗由于复杂的技术机制、高门槛的工艺开发和大规模生产、严苛的法规监管要求、有限的产业化经验、差异化的适应症药物用量,更加依赖于 CDMO服务;新药企业若自建生产线,将面临产能利用率低、设备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且工艺的转移、验证将带来较高成本,因此客观上大幅提升了公司 CDMO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据 J.P.Morgan统计,基因治疗外包渗透率超过 65%,远超传统生物制剂的 35%,在 Informa数据库针对几百家基因治疗企业的调查中,逾 78%的基因治疗企业正在或即将选择与 CDMO合作完成基因治疗产品外包生产。
问: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哪些?
答:公司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服务领域,专注于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药物靶点及药效研究等 CRO服务;为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工艺开发及测试、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及商业化产品的 GMP生产等 CDMO服务;为再生医学及抗衰领域提供细胞制备、重组蛋白/外泌体等细胞衍生物生产、细胞存储等技术服务。细胞和基因治疗是技术含量高、产业化生产和质控难度大的新兴领域。CRO/CDMO企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GMP平台实力、项目管理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业务全面性以及市场布局能力等多方面。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拥有全面的细胞和基因治疗 CRO/CDMO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积累形成细胞和基因治疗载体开发技术、细胞和基因治疗载体生产工艺及质控技术两大核心技术集群,布局了前沿的质粒、免疫细胞、干细胞、病毒、mRNA、外泌体等相关的技术和工艺,从基础底层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层面着重于解决瓶颈问题,为每个客户项目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全面解决技术难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有效降低因工艺变更导致的潜在风险。(2)公司建有配置国际主流设备工艺且与自身技术工艺特点相适应的约 77,000平方米的大规模 GMP生产基地,拥有 GMP基因载体生产线 11条,涵盖 50L、200L、500L不同规格的 GMP发酵工艺生产线,50L、200L、250L、500L、1,000L、2,000L不同规格的全面悬浮工艺及贴壁工艺生产线;同时拥有 18条各类细胞治疗生产线;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及大规模产能配置,适配客户需求,完成多种细胞和基因产品定制化开发,能够为行业提供一站式、从工艺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大规模、灵活产能供应。(3)公司凭借大量产品的开发经验、先进工艺和生产能力、高标准质量体系、高水准的技术服务团队,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及项目资源。公司具备全面的服务能力,业务涵盖溶瘤病毒、腺相关病毒载体、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及外泌体等不同领域客户项目,累计合作 CDMO项目超过 450个。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帮助公司积累了大量技术诀窍,形成了深刻的法规理解,从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测试、开发及生产服务方案,辅助客户有效降低合规风险。(4)公司在业务本质上排除了自主药品研发,同时构建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全面实现了客户项目数据和资料的全程可追溯性,为客户提供了严格的知识产权安全保障。(5)具备覆盖全面的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的载体开发、生产工艺和 GMP生产经验,拥有提供的全方位一站式细胞和基因治疗 CRO/CDMO服务的能力,全面贯穿了药物发现、临床前药学研究、早期临床及确证性临床阶段样品生产、商业化前工艺表征及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各阶段及其他健康应用领域,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客户加速药物开发进程。
问:公司的现金流情况怎样?
答:2024年公司现金流量净额-21,809万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07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903万元,主要由于持续受生物医药下游客户融资不畅影响,主营业务回款周期延长,同时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带来各项费用成本支出增加,且临港产业基地工程仍处于投入期,虽然较 2023年资本性支出有所下降,但仍有较大金额的工程建设尾款及设备采购支付;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41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037万元,仍延续前期经营性现金净流出状态,但公司资本性支出已开始降低;随着行业投融资回暖、公司主营业务扩大以及降本增效举措实施,现金流状况未来将有所改善。截至 2025年 Q1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 30,692万元,公司资金储备相对充足安全。
问: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坏账情况怎样?
答:截至 2024年 12月 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 8,500万元,其中账期 1年以内为 7,521万元,占比 88.49%,计提坏账准备为 696万元,计提比例 7.97%;合同资产账面余额 2,233万元,其中账龄 1年以内 2,032万元,占比 91.03%,计提减值准备 122万元,计提比例 5.47%。目前公司应收账款整体账龄结构处于合理区间,计提坏账准备充足,由于 CRO/CDMO客户群体较多,且主要客户均为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具备较强的履约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虽然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变化影响,应收账款账期略有延长,但总体坏账风险较低。
问:市场投融资趋势变化情况及景气度如何?
答:根据动脉智库报告,2025H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 275亿美元(约 1971.36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10%,交易数量 973起(公开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为 781起),同比减少 19%;国内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共达成 357笔融资交易,累计融资约合 35亿美元,同比减少 27%,融资事件数量亦同比下降约 14%。从细分领域看,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CGT)领域,2025H1融资总额约 4.09亿美元,相较于上年同期 2.57亿美元有所增长,国内资本市场有所复苏,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投融资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从中国 CGT企业融资事件数在全国医药企业总占比数据上可以看到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 2个百分点,反映出资本市场对 CGT细分领域的长期价值仍然保持认可。同时,随着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CGT领域的临床管线进展仍保持稳定态势。据最新的《Gene, Cell,&RNA TherapyLandscape:Q1 2025 Quarterly Data Report》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球已拥有累计超过 4418条基因治疗(包括基因治疗及基因修饰的细胞治疗)、非基因修饰的细胞疗法与 RNA疗法管线。其中在 2155条基因治疗管线中,373个项目处于 II期临床及之后。新的关注市场包括心血管、神经系统、血液学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全球临床前管线总数量有所下降,但处于 II期及更高阶段的临床管线数呈现增长趋势,行业对 CGT药物技术及市场发展的信心仍在稳步抬升。然而近年来生物医药融资不畅的客观情况仍不容忽视,下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支付,部分药物管线推进受到影响等问题导致了暂时性CDMO需求端被动不足;同时,在上一轮国内 CDMO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催生出不同规模的 CDMO公司,引发行业竞争的加剧,经过供给侧的快速挤压,目前正处于产能周期中的“供给出清”阶段。未来随着宏观经济回暖、投融资环境改善及产业支持政策的落地,行业景气度有望恢复,但需要时间静待花开。
和元生物(688238)主营业务:专注于为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务,以及为基因药物的研发提供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GMP生产等CDMO服务。
和元生物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284.77万元,同比下降11.29%;归母净利润-5947.73万元,同比下降41.04%;扣非净利润-5959.27万元,同比下降27.17%;负债率26.06%,投资收益79.66万元,财务费用84.5万元,毛利率-36.44%。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981.81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7-22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7-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22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