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首钢股份:5月13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创证券、交银施罗德基金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5-15 18:09:55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5日首钢股份(000959)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创证券马野 朱涨雨、交银施罗德基金谭星星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电工钢产品近年来保持增量,市场供需情况如何?
答:电工钢作为首钢股份战略产品,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高质量、高端供给上保持领先优势,2024 年公司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 17%。
从市场供需看,目前电工钢总体供需呈现结构性变化,普通产品供大于求比较明显,高端产品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未来高端产品需求仍存在结构性机遇。随着新版《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的实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变压器能效标准提升,叠加国家电网加大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高牌号取向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以及汽车、家电行业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销费政策的发布,高牌号无取向产品需求保持增量。
公司将把握国家“双碳”战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变压器能效标准提升、低空经济发展等对高端牌号电工钢需求持续增长的战略机遇,抢先布局,力争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满足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大型发电机组、低空经济、新型电力系统等高端市场需求。 2024 年,常化酸洗线、连退线等高端硅钢热处理项目全流程贯通,助力公司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提高约 11%,0.20mm 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继续保持国内销量领先;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27%。2025 年,随着公司高端电工钢热处理项目相关产线达产达效,公司电工钢总产量将提升至 220-230 万吨,预计比上年增加约 20 万吨。

问:公司一季度业绩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28 亿元,同比增长 1449.36%,主要依托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内部降本工作以及供销两端市场变化。
一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公司战略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2%,其中盈利能力较强的镀锌汽车板、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0.2mm 及以下的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5%、28%、20%。 二是内部降本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公司强化铁前一体化平台运行,迁钢公司、京唐公司坚持经济用料,资源协同互备,聚焦配煤配矿成本、钢铁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对标对表,大力推进固体二次资源高效利用,铁、钢工序成本持续降低。
三是供销两端市场变化。今年一季度钢材及原燃料价格总体震荡下行,原燃料特别是焦煤、焦炭的价格同比降幅略大于钢材降幅,供销两端同比变化总体增利。

问:公司未来资本开支计划?环保投入有哪些变化?
答:2024 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37.64 亿元。公司资本开支不超过当年折旧与摊销的 50%,2025 年计划支出 41.26 亿元、2026 年预计与 2025 年持平,主要是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项目及其配套 220kV 变电站项目、镀锌高强度汽车板专用生产线等项目以及钢铁+I 的数据应用场景等。
首钢股份是世界上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长流程钢铁企业,近年来公司持续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保持环保绩效 类评级。环保投入方面,鉴于公司已经完成主要的改造投资,未来以环保设备维持稳定运行为主。
公司未来投资支出计划,将统筹公司继续保持业内细分产品竞争领先与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进行安排,投资项目聚焦在战略产品迭代升级所需产线的必要升级改造,聚焦在提高效率的智能制造项目,聚焦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节能改造项目上。

问:公司折旧较高,后续什么时候能降下来?
答:2024 年公司折旧及摊销 80.36 亿元,折旧费用比行业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下属迁钢公司和京唐公司都是搬迁新建钢厂,2006 年后主体产线陆续建设,逐步投产并计提折旧;二是近年来公司对超低排放、智能化、电工钢新产线等投资,对折旧费用也有一定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结构逐步优化,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部分冶金专业设备将达到折旧年限,预期未来公司折旧费用会有一定降低。

首钢股份(000959)主营业务:钢铁产品和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

首钢股份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65.33亿元,同比下降10.18%;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上升1449.36%;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上升1053.27%;负债率58.28%,投资收益-1261.3万元,财务费用2.11亿元,毛利率5.11%。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8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7282.43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51.22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