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港迪技术:5月1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5-13 19:04:1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3日港迪技术(30163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问公司未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计划是怎样的?是否会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近三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371.20万元、4,042.29万元、4,816.10万元。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将适时结合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公司技术研发策略和方向,持续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以较强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提升了公司产品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未来在市场拓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或新行业领域,公司有何战略布局?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发展格局上将构建“一体三翼”的战略支点,形成以武汉总部为核心,深圳、上海、海南三大区域中心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公司将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借助高校科研、学术及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项目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层面,积极与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业务发展。在产品层面,公司在坚守低压大功率产品的基础上,持续拓展中高压、伺服、低压小功率等相关产品。目前已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武汉港迪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中高压变频器的技术开发和业务拓展。在行业层面,推进自动化驱动产品中中高压变频器在石油、冶金、港口、矿山机械等行业的应用;在智能操控系统方面聚焦智慧港口;管理软件系统则向与港口业务关联紧密的行业拓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本期盈利水平如何?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171.82万元(公司专注主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99.98%),较上年同期增长10.02%;实现营业利润10,594.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37.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21.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59%。感谢您对本公司的关注与支持!

问:请问向总,贵公司及子公司去年四季度可查询到的中标金额有8000多万,今年一季度9680万元左右,但一季度的经营业绩却是亏损500多万,请问原因是什么?不会贵公司也要应证那句业绩上市就变脸的话吧?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不存在业绩变脸的情形。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077.9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所下降,为-519.19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收入具有季节性特征,一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例通常较低。与此同时,公司为进一步深化现有市场份额、拓展新的行业应用领域、加大技术产品创新力度以及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费用均有所增加,进而对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司经营正常,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管理运营等均有序平稳推进。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请问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有何具体计划?
答:海外市场方面,虽然现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但拓展海外市场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建立海外营销与服务网络,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稳步推进“走出去”战略。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主营业务构成及年度经营情况如何?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以及管理系统软件。目前产品主要用于各类中大型设备的单机自动化控制,以及设备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控制。 2024年度,公司自动化驱动产品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927.83万元,同比增长2.30%;智能操控系统聚焦应用场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722.54万元,同比增长18.75%;管理系统软件尚处于发展阶段,占比较小,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09.87万元,同比增长1.56%。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请问董秘,24年分红股权登记日是什么时候?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在该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两个月内完成实施,具体股权登记日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权益分派实施相关公告。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请问董秘,截至2025年5月12日,公司股东人数多少?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5月12日,公司合并普通账户和融资融券信用账户全体股东户数为10296户,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行业以后的发展前景怎样?
答:近些年,我国政府制定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在政策及市场双重因素带动下,国产品牌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据中国工控网及公开信息披露,工业自动化国产市场份额自2009年的24.80%逐渐增长到2024年的预计47.70%,工控行业正进入一个国产品牌全面替代进口品牌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将有望不断提高。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主要应用领域及客户如何?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以及管理系统软件,目前产品主要用于各类中大型设备的单机自动化控制,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公司下游客户涵盖港口、盾构、石油、建机、水泥、铁路、冶金、物流、船舶、风机水泵、化工等诸多行业领域。公司产品被洋浦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广州港、深圳港、青岛港、厦门港、北部湾港、连云港港、中铁工程装备、铁建重工、中交天和、中国建材、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山水水泥、徐工机械、马尼托瓦克、陕西建机、中国铁路集团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采用,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何,推进战略的具体措施?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战略方面:公司坚持“品质与服务”的企业文化,秉承“成就客户,造福员工,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将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继续围绕工业自动化领域,坚持走高端化、差异化、“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发展路线,重点聚焦于“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大”或“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领域,努力实现“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愿景。具体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与深耕、组织管理与人才发展、产品创新升级、多元合作策略与协同发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有哪些?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关于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如下:(1)下游行业景气度风险公司业务经营情况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公司客户所处行业集中度较高,以港口、水泥等行业客户以及起重机械、盾构机等大型设备制造厂商为主,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涉及港口码头、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行业,拓展应用于石油、冶金、物流、船舶、纺织等行业。公司主要客户所处行业受宏观经济景气度、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产业政策趋严或者某一细分行业呈周期性下行趋势,则会导致下游行业发展景气度不足。若公司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不断拓展新客户和开发新产品,则会使得公司产品销量、价格、毛利率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公司面临业绩增速放缓或下降的风险。(2)产品的竞争风险在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中,西门子、ABB、安川等外资企业以及汇川技术、英威腾等国内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本优势,占据大部分国内低压变频器市场,公司相较于变频器市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且目前优势主要集中在特定行业领域。若未来变频器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则整体市场竞争压力将会加大,同时头部品牌可能会加大在公司优势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公司扩大自动化驱动产品市场份额的难度则会进一步增加。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加大产品的研发拓展力度,进一步完善产品线,以应对产品竞争带来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为功能组件、低压元件、IGBT、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等,种类繁多,各年采购型号存在差异,同类原材料的不同型号价格不同,存在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和采购管理系统,加强对采购原材料的价格监控和使用管理,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4)技术迭代及产品创新风险公司所处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属于技术驱动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行业内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和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日渐成为相关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整体研发投入规模及技术储备与同行业头部公司相比仍有差距,若未来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无法及时调整研发创新机制或研发投入不足,出现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技术性能指标未达到预期等情况,公司将面临在技术迭代中落后于竞争对手的风险,将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充分了解市场及客户需求,根据应用场景开发更多定制化产品,通过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方案设计创新等赢得市场认可,同时紧跟前沿技术,积极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5)技术人才不足导致的风险拥有行业经验丰富、技术研发能力强、人员结构稳定的研发团队是公司保持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现有研发人员数量和头部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增大,如果公司无法建立长效的研发团队培养机制,不能引入适当的高技术人才,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差异化的激励策略引进核心技术人才,满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请介绍一下智慧港口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各地智慧港口落地进程加快。2022年1月,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等港口既有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同时加快新一代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将迎来政策红利期和快速发展期,智慧港口建设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步增大。根据观研报告网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为29.04亿元,按照历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96亿元。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业绩驱动因素有哪些?
答:(1)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下行业发展持续推进 2024年,《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及国家“十四五”对于智能制造、交通运输、水泥、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行业政策,激发了市场对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需求,给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2)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助力国产替代加速公司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坚持细分行业领先战略,充分利用对港口、盾构、建机、水泥、石油等细分领域的了解,深入现场,驻点服务,满足行业客户复杂工况下的复杂性要求,逐步扩大渗透率和国产替代比例。目前在港口起重、盾构等领域,虽然公司产品处于国内细分市场领先地位,但安川、丹佛斯、ABB、西门子等外资品牌仍占据大部分高端市场份额,随着公司产品的技术不断进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进行。(3)技术和服务横向迁移推进业务不断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捕捉到石油开采及设备维护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市场机遇,利用港口、盾构等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经验,进行横向迁移,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产品在复杂工况下的高度适应性和稳定性,快速适应石油化工行业的特殊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4)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适应工业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与进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品质,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客户需求,不断研究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通过在长期业务拓展中进行技术储备,公司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公司将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保障研发创新导向的实用性,有效提高公司研发投入的转化率。

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扎实的技术积累及技术研发优势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电机矢量控制技术、整流回馈控制技术、带负载电机动态自学习技术以及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防摇定位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公司开发的盾构机矢量控制变频器2019年就成功应用于中交天和盾构机刀盘驱动,是少数具备成熟商用条件的国产盾构刀盘变频器。(2)从驱动产品到智能系统的产业链布局优势公司产品开发坚持走差异化、高端化、“软硬件一体化”的发展路线,公司已深耕港口行业变频器等自动化驱动产品多年,自动化驱动产品已进入下游多个领域。公司具备独特的产业链布局优势,产品线涵盖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以及管理系统软件,公司将技术资源、客户资源、供应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业务快速发展。(3)优质客户长期稳定,服务响应高效公司目前客户群体主要为大型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客户资信好,合作粘性强,且细分领域客户渗透率高,品牌优势明显。凭借着产品在细分市场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不仅获取行业内知名客户渠道资源,还依托着由此建立的行业良好口碑形象,进一步向下游领域延伸业务。(4)核心团队长期稳定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公司的四位创始人团队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及行业资源,自联合创业至今,稳定合作超过二十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长期在公司任职,亦较为稳定。公司自动化驱动产品线主要针对行业应用场景开发变频器及行业专机产品,公司核心管理层及技术团队持续对下游客户工艺需求进行研究了解以及与客户的持续沟通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智能操控系统业务为非标准化业务,涉及市场开拓、招投标以及设计、现场安装调试、售后维护等诸多环节,规模化经营对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核心管理层及技术团队为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管理机制、治理结构和业务管理体系,为公司持续成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如何?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主要产品均属于工业自动化行业。2024年度,公司工业自动化行业毛利率为42.90%,较去年增加3.87%,其中自动化驱动产品毛利率为49.19%,智能操控系统毛利率为38.06%。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情况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近三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371.20万元、4,042.29万元、4,816.10万元。公司研发团队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4年末,研发人员达137人,占员工总数22.50%。其中本科77人、硕士31人、博士4人;年龄上看,4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数超过82%,团队年轻且富有创新活力。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公司的募投项目和进展情况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IPO募集资金为52,812.48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45,049.49万元,募投项目主要有港迪技术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港迪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港迪智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全国销服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金额分别为15,495.74万元、9,855.36万元、7,643.87万元、7,054.5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项目投资进度分别为37.49%、26.51%、17.87%、16.41%。各项目均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合法、合理使用,项目进展顺利。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港迪技术(301633)主营业务: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港迪技术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077.97万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519.19万元,同比下降878.31%;扣非净利润-796.51万元,同比下降704.63%;负债率29.88%,投资收益39.74万元,财务费用-35.4万元,毛利率35.45%。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435.57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