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科创达:4月2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AmXyy Capital、Wellington等多家机构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4-28 10:03:33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27日中科创达(300496)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2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AmXyy CapitalEugene Preston、WellingtonLucy XIE、西部证券谢忱、信达证券傅晓烺 庞倩倩、兴业银行吴吉森、兴业证券陈鑫、兴业资产陈新华、玄卜投资韦琦、循远资产田肖溪、野村证券段冰、银河基金田萌、甬兴证券黄伯乐、鲍尔赛嘉周俊恺、涌德瑞烜钱崝、粤佛私募曹志平、长安基金张云凯、长江证券郭敬超、招商证券周翔宇、浙江和易瑞盛黄喆阳、浙商证券刘静一、浙银富海陈聪、中国国际金融王倩蕾、中航基金黄心宇、北京中承魏志鹏、中航信托忻子焕 韩伟琪、中泰证券刘一哲 王心悦、中信建投陈思玥 孟龙飞、中银国际张岩松、中原证券唐月、珠海德若罗采奕、珠海横琴黄勇、博时基金陈伟 谢泽林、财通基金焦庆、财通证券郭琦、创金合信郭镇岳、大和资本徐润钊、德邦证券陈涵泊、第一上海证券黄晨、BOCI Prudential Asset ManagementJohn CAI、东方财富朱张元、东方证券浦俊懿、东兴证券张永嘉、法巴证券王彩妮、方正证券陈嵩、复通(山东)余音、高盛(亚洲)宋婷、广东钜洲王中胜、广东谢诺辰阳刘泳、广发证券杨琳琳 赵靓、Dawn CapitalShaw ZHU、国华兴益韩冬伟、国金证券李忠宇 孟灿、国盛证券陈泽青、国泰海通李嘉琪 李博伦、国投证券赵阳、国元证券耿军军、海通证券杨蒙、杭州正鑫常宾、和易瑞盛金若冰、红杉资本闫慧辰、Everflow Investment ManagementRex Yuan、鸿运私募朱伟华、花旗環球王曉琼 曾俊栢、华创证券刘雄、华福证券魏征宇、华泰证券王浩天、华泰资产郑金镇、华鑫证券任春阳、汇丰前海刘逸然 张恒、嘉实基金刘帅 何鸣晓、建信养老陶静 高月、Fosun Inter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Sarah TANG、江苏瑞华章礼英、景泰利丰何少、君义振华白璐、绿色发展基金周松、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Dizhong Nie、美国银行与美林证券庄亚林、美林(亚太)李慧群、民生证券金郁欣、摩根士丹利林陈悦亚、莫尼塔(上海)陈兵、Lazard Asset ManagementFisher Xi、鹏华基金杨飞、平安证券闫磊、乾锦豪(深圳)资产管理曹棋、青银理财白培根、群益证券洪玉婷、融通基金石础、瑞银集团陈程智、瑞银证券熊玮、瑞银资产丁宁、山西证券张天 杨旭、PleiadInvestmentAdvisorsLimitedSimon Sun、上海伯兄张江城、上海度势顾宝成、上海敦颐赵捷、上海瀚伦汪帅、上海泓洄徐哲桐、上海环翰刘强、上海汇正胡恺敏、上海景领王胜、上海瞰道潘江、上海明汯唐毅、Point 72Chenyu SUN、上海宁涌富黄盼盼、上海申银徐平平、上海世诚陈之璩、上海天驷李余涛、上海循理安倩、上海益和源魏友保、上海证券梁瑞 杨佳伟、深圳创富兆业李默凡、深圳大道蔡天夫、深圳国弘郑祥、Safari Asia Ltd.Maxy Du、深圳红荔湾薛莎浩允、深圳前海傅晓阳 李凌飞、深圳市尚黄向前、深圳兴亿梁悦芹、深圳中颖刘晟、盛钧私募童胜、天风(上海)证券周春林、天风证券李璞玉、天治基金赵伟、统一证券郑宗杰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AI的快速发展对公司的经营影响,包括人效和生产效率是否有明显的提升?
答:可以看到,AI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就在最近的 4月 17日, OpenAI 新发布号称目前最为强大、最为智能的模型满血版 o3和 o4-mini。o3和 o4-mini的发布标志着 AI模型在深度推理、多模态融合(特别是图像与 逻辑的结合)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体来看,公司的业务受益于整个 AI产业及端侧智能发展所带来的巨 大机会。一方面,公司和大模型厂商的合作不断深化。比如, 24年 11月, 公司与火山引擎达成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赋能端侧智能。双方将 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人工智 能大模型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创新合作,携手推动大模型的科研成果在 车端和智能硬件端的转化和应用,为产业创新发展赋能。另外一方面, AI产业所推动的端侧智能发展正在加速。比如, DeepSeek发布 R1模型, 通过强化学习技术,实现逻辑推理能力和智能水平提升,并通过算法和 软硬件协同创新实现预训练算力成本的大幅下降。随着本地部署门槛 降低,将极大推动在本地设备、边缘计算上部署强大 AI模型的可能性, 以及伴随着模型变小变强,AI能力嵌入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智能 硬件(手机、汽车、智能硬件等)中变得更加可行和普遍,从而带来丰 富的嵌入式应用场景。同时, AI Agent与终端更加密切融合, AI Agent能 够自主规划、执行任务的智能体与用户直接交互的智能终端的结合不 断加速。伴随着 AI产业的快变和巨变,公司时刻紧跟产业的步伐。公司在 2025 年 4月 21日,举办了中科创达 ThunderWorld2025端侧智能技术大会暨 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园开园仪式。全面展现了公司在AI原生操作系统、 端侧智能领域的突破成果,集中在车,端侧,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关于人效和生产效率方面,公司在 2025年将进一步巩固优势,精细化 管控,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利用信息化和 AI技术手段,精耕细作,持 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公司员工接近 90%都是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作为软件平台厂商,通 过平台化智能型人才组织管理,是提升效率的有效路径。同时,公司从 技术研发到运营管理,都在不断融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比如,编程代码是庞大且复杂的软件工程管理的一环,在软件开发领域, 利用公司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编程工具,可以高效实现代码生成,代码 补全,代码检测,方案生成,软件工程测试等,从而提高了编程效率。代 码仅仅是庞大且复杂的软件工程管理的一环,软件工程还包括从客户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调试测试,交付部署等一系列生命周期管 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软件本身的创造与改变,软件工程也进入到 DevOps的时代,即通过自动化“软件交付”和“架构设计”来使得构 建、测试、发布软件变得更加敏捷、频繁和可靠。这一变革不仅塑造了 系统软件的核心技术内核,也升华了传统软件工程的定义,让软件工程 作为一种文化,更加强调组织内部高效协作和无缝连接。如今,公司所 形成的全球智能化组织和不断卓越的软件工程能力,本身就是不断通 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赋能的结果,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软件研发 不是挑战,而是将不断推动公司智能组织的优化和软件工程的卓越。

问:公司四季度改善明显,这种改善的持续性如何?公司现金流改善明显,具体原因是什么?对于毛利率的展望,以及未来的人员计划如何?
答:AI产业和端侧智能发展,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而这个产业 处于刚刚开始并且不断加速的阶段,因此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基于 2024年下半年显著的业绩改善,公司在 2025年将进一步巩 固优势并突破瓶颈,包括核心业务深化,聚焦高增长领域;继续大力开 拓全球市场;坚定在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投入;精细化管控,持续 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关于改善明显的现金流方面,公司主要都是全球大客户,通过业务端努 力抓回款,保障了优质现金流。关于毛利率方面,手机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智能手机行 业竞争环境依然面临挑战,中低端价位段竞争激烈,对于毛利也相应地 造成影响。但作为一家平台型,全球化的公司来说,不会仅仅单从毛利 率一个维度来看,而是要从产业,生态,全球化,技术平台,客户价值, 市场地位,竞争优势和护城河等综合角度来匹配综合实力的发展。因此, 尽管毛利率出现下滑,但是,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多年的平台化技术积 累,以及与芯片厂商深入和广泛的战略合作,依然推动智能软件领域的 技术迭代创新。在发挥这种核心技术构建的竞争壁垒的同时,公司将进 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和平台化能力复用,稳定并改善智能软件的毛利率 水平。关于人员计划方面,作为一家技术型驱动,工程师文化的公司,公司的 目标是打造一个有活力、有张力、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的变化、不设边界, 积极拥抱变化的先进团队。公司员工接近 90%都是研发工程师和技术 专家,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公司会根据业务全球发展,技术战略布局等 需求,高效部署人员的规划,不断促进技术领先,持续改善经营效率。

问:随着端侧智能的发展,公司如何看待物联网业务在 2025年的机会? 以及公司对于 2025年业务整体发展的预期如何?
答:随着本地部署门槛降低,将极大推动在本地设备、边缘计算上部署 强大 AI模型的可能性,以及伴随着模型变小变强,AI能力嵌入到操作 系统、应用程序、智能硬件(手机、汽车、智能硬件等)中变得更加可 行和普遍,从而带来丰富的嵌入式应用场景。围绕物联网领域,公司将 充分发挥在通信、感知、连接,计算,智能与系统等全方位的深度整合, 打造围绕 AI+软件+计算架构+智能硬件的端侧智能。公司在智能硬件 关键创新领域不断拓展。比如,公司推出四款 AI Mini PC参考设计,助 力行业客户快速打造面向个人 AI PC消费市场和工业场景的创新性产 品。另外,随着 AI眼镜赛道迎来爆发式发展,推动 2025年成为 AI眼镜 元年。公司最新发布的 TurboX AI眼镜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全链路技术 创新,打造 AI眼镜新标杆。因此,除了“端云混合架构” “端侧智能” 原生的整车操作系统和软件定义的移动机器人之外,突飞猛进的端侧 智能创新,就是围绕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硬件赛道,将既有的产品、技 术、开发等要素和端侧智能结合,推动端侧智能成为全场景智能终端发 展的核心底座。与端侧智能所带来的物联网发展同样的道理,公司的业务受益于整个 AI产业及端侧智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包括公司与大模型厂商深入的合作,与芯片平台的紧密整合,与全生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全 球化布局的加速开拓等一系列的产业趋势和战略部署紧密相连。

问:围绕端侧智能领域,公司和芯片厂商主要在哪些领域的合作?公司在 这个产业中的位置如何?如何看待该赛道的产业空间和公司价值?
答:随着芯片厂商人工智能芯片的陆续发布,百亿模型在端侧部署成为 现实。混合 AI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生成式 AI应用和终端领域,覆盖 从手机、PC、XR、汽车和物联网,推动生成式AI规模化,以及全球企 业客户到消费者个人的多样化需求。操作系统将底层芯片的创新赋能上层应用,而上层应用的创新依托操 作系统调用底层芯片的基础算力,操作系统成为连接底层芯片和上层 应用的核心中枢。公司专注于操作系统技术的研发,建立底层智能操作 系统软件技术,将关键技术集成于芯片。公司不断深化与全球领先的头部芯片厂商战略合作关系,围绕芯片厂 商的广泛生态,联合芯片加速技术创新,携手芯片布局垂直行业,基于 芯片引领机器人智能,从手机芯片、汽车芯片到多样化智能设备芯片的 跨形态整合、从海外芯片到国产芯片的多区域整合,构建多元化芯片生 态。关于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公司的核心基因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 平台技术能力,操作系统成为连接底层芯片和上层应用的核心中枢。异 构计算和混合 AI为智能终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水 平,不仅体现在硬件的强大性能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软件的系统优化 和价值提升。因此,作为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厂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 核心价值将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不断稳固并壮大。通过公 司既有的产品、技术、场景等密切融合,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端侧 智能”平台技术将持续赋能智能场景并带动软件价值的持续提升。混合 AI和端侧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和操作系统深入结 合,必定会使得边侧芯片的推理效率、推理性能和边侧的数据知识结合 达到最优。公司一方面将既有的产品、技术、开发等要素和端侧智能结 合,另一方面将端侧智能技术赋能于机器人、汽车、企业大脑、边缘和 端侧原生设备等领域。以端侧智能为第一生产力,驱动产品、技术、组 织、人才等全方位智能化变革,这些都是公司在快速发展的产业赛道中 的核心价值创造与贡献。

问:在端侧智能领域,有非常多的细分赛道和产品形态。公司在很多领 域布局的同时,如何保证核心能力和资源的聚焦?
答:无论是面向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手机及汽车行业,或是面对更加多元 化,碎片化的物联网产品的场景,关键的一个基础,是需要依托公司的 操作系统技术和软硬件通用模块技术,为众多的企业提供符合自身需 求的系统基础软件、模块化产品、端侧智能创新以及完备的从系统设计 到产品交付的全价值链赋能。因此,公司的“操作系统+端侧智能”提 供了一个 Turnkey(一站式交钥匙)平台,以此应对不同领域的智能化需 求。以场景多样的物联网平台为例,无论是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还是手持终端、可穿戴、VR/AR以及工业、交通、楼宇、家居等物联 网领域,都可以用一套统一的、端到端的交钥匙平台来满足不同的业务 需求。即使领域不同,也会有一些共性的技术和系统需求,例如摄像头 的 AI算法、5G连接、虚拟化、实时连接、端到端安全等需求。把所有 的这些需求,汇聚到一套统一、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钥匙平台中,以 便于各类客户能够快速地搭建自己的设备和相关的应用平台。这一核 心能力,使得公司可以基于聚焦且专注的 Turnkey(一站式交钥匙)平台 化能力,不断持续拓展和支撑智能产品和场景多元化的需求。

问:手机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如何看待 AI手机所带来的新机会或挑 战?手机客户的集中化趋势,对公司未来业务是否会造成影响?
答:关于手机产业以及AI手机的发展,异构计算和混合AI为端侧设备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随着更高算力芯片的推出, 硬件基础已准备就绪,为手机产业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随着 AI手机 技术的不断渗透,需要将操作系统和最新的芯片技术进行迭代升级。生 成式 AI模型在手机上运行,意味着大多数的智能场景将完全依靠手机 端就能够完成。在端侧智能化计算的实现上,需要不断发挥软件的作用, 在端侧做到运算更快,效率更高,并推动端侧智能化应用在广泛终端上 的部署和普及。在软件的赋能下,终端设备能够本地处理更加复杂的智 能化任务,比如实时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手机助手等 多个场景将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端侧处理提高了应用的实时性和 可靠性,从而促进端侧设备执行更高效的智能化运算和应用。伴随端侧智能化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软件研发需求的递增。公司在 智能手机领域多年的平台化技术积累,以及与芯片厂商深入和广泛的 战略合作,将会持续推动手机产业围绕操作系统和端侧智能领域的技 术迭代创新和价值创造。无论客户或市场发生什么变化,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 价值观,并且通过公司的智能操作系统技术,始终围绕客户需求,为客 户创造价值。应用智能化和场景智能化的实现依赖于操作系统,智能产 业交互、连接、计算和传感的融合发展使得操作系统日趋复杂。公司作 为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面向智能产业的迫切需求、复杂计算的 系统挑战,贴近服务于客户多样复杂的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 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加速产品上市、降低研发成本、丰富产品定 义、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建立了全面且深入的客户粘性。

问:公司和客户的商业模式如何?随着 AI技术的发展,公司如何保持 核心竞争力?
答:公司为客户提供“IP+服务+解决方案”的软件产品和方案、以及依 托软件为核心的软硬一体产品销售。IP:即软件许可模式;服务+解决方案:即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的模式;软件为核心的软硬一体产品销售:即向产业链内各类厂商销售软硬件 一体化产品,PCBA和整机产品的设计服务、配套软件产品的授权、软 件定制工具的提供和软件开发服务等。大模型的出现正在加速信息技术进入智能原生时代,这一技术浪潮从 云端席卷至端侧。端侧智能不仅帮助云端和边缘终端之间 AI负载的分 配和协调,并且伴随着融合云计算和边缘/端侧计算的混合 AI技术的 发展,实现更加强大,高效的端侧 AI。因此,面向“混合AI”时代,公 司所持续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断将新型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在操作系统层进行深度融合,为公司现有的产 品服务矩阵与重点深耕的垂直市场添加羽翼。同时,第二增长曲线(现 有业务+端侧智能)以及第三增长曲线(端侧智能+创新业务)的战略路径, 将加速公司操作系统及端侧智能产品和技术的全球化进程,并继续在 引领计算时代的发展中发挥价值。

问:舱驾融合整个产业处于什么阶段?公司的整车OS处于什么阶段?预期的发展和收益如何?
答: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共识下,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也经历着 由分布式走向域集中,进而走向中央计算单元的融合创新的过程,并将 最终走向高度集成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中央集中式架构。汽车 的产品需求,电子电气(EE)架构的变化,软件系统的深度和复杂,都 推动了汽车生态体系的巨大变革。然而,在迈向中央计算的产业趋势下, 行业内对于操作系统的开发,并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业内也在一直期待 中立且开放的整车操作系统的出现。在去年 2024年的北京车展上,公司全球首发亮相了面向中央计算的 AI 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 OS。在今年刚刚举办的上海车展 2025上, 公司又正式发布了最新版本的面向中央计算的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 滴水 OS 1.0 Evo。在 AI重塑汽车产业的浪潮中,滴水 OS 1.0 Evo是公 司的核心布局。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赋予汽车自主交互决策能力, 实现从出行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质变;在中央计算层面,系统采用舱驾融 合+ZCU虚拟化平台支持多域融合与算力高效调度,为整车智能化奠定 技术底座;在全球化布局中,公司依托滴水OS整合海内外优质生态资 源,将成熟解决方案预集成,通过国内国外双生态推动汽车产业的全球 化发展。滴水 OS"整车操作系统将座舱、智驾、舱驾融合等全部打通,成为公 司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系统中枢。迈向中央计算的产业趋势蕴含着广阔 的发展空间。公司不断强化在整车操作系统领域的核心技术壁垒,以及 推进客户合作的进程。同时,公司在持续拓展海外客户市场,和全球车 厂客户的合作会不断深入。所以,伴随着整车操作系统的进展,以及全 球化部署的持续拓展,智能汽车业务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中科创达(300496)主营业务: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智能世界”为使命,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端侧智能产品和应用领域,为智能产业赋能。

中科创达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3.85亿元,同比上升2.72%;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下降12.6%;扣非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8.49%;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6.9亿元,同比上升23.7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上升282.7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838.96万元,同比上升125.73%;负债率19.26%,投资收益1.93亿元,财务费用-4619.86万元,毛利率34.29%。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9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9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81.76。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