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复盘
2025-04-04 07:57:06
截至2025年3月28日收盘,国盾量子(688027)报收于254.66元,较上周的272.93元下跌6.69%。本周,国盾量子3月24日盘中最高价报271.61元。3月28日盘中最低价报254.6元。国盾量子当前最新总市值270.64亿元,在通信设备板块市值排名11/87,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545/5140。
3月28日特定对象调研
参观公司展厅,介绍公司量子科技的三个方向中长期定位以及公司近期的发展情况。
问:公司 2024 年度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司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25,336.89万元,较上年增幅 62.30%,其中量子通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4,642.23 万元,较上年增幅 70.05%,主要来自新的城域网建设及部分网络运维项目;量子计算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5,658.87 万元,较上年增幅 26.36%,主要是量子计算操控系统和云平台项目营业收入增长;量子精密测量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3,880.45 万元,较上年增幅 118.96%,主要是包括冷原子重力仪在内的产品及组件销售增长。
问:从事量子科技的国内外可比企业有哪些?答: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主营业务的股公司,国外代表性企业包括D-Wave、IonQ、Rigetti、Quantinuum、Xanadu 等创新公司,谷歌、IBM、英伟达、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在量子计算领域也有布局,量子通信方面国外代表企业有 ID Quantique、日本东芝、韩国 SKT、沃达丰、西班牙电信等公司。国内也有中国电信、腾讯、华为等巨头及一些初创公司参与量子科技领域。目前量子赛道有很多企业,整体上,和经典通信行业相比,总体上量子信息产业还处在早期。
问:最近又有量子相关的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那对国盾量子及对行业有何影响?答:国盾量子是 2021 年被列入实体清单,整体的影响是可控的,近几年来公司继续完善国产化布局,比如说推出了稀释制冷机等量子计算核心组件产品,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千比特规模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完成测试验证。从大方向来看,发展自主可控的量子信息产业链是必然选择,外部的限制也不能卡死国内的发展。
问:量子计算机商用的领域有哪些?及其技术障碍有哪些?答:目前的量子计算机还不能提供完全可商用的量子算力。要走向商用,从量子比特数量到纠错、逻辑门保真度的提高,都是衡量量子计算能力的重要基准,在量子芯片材料、结构与工艺、量子计算机整体构架以及操作和应用系统等方面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化以及提高集成度等,都是难点所在。通用量子计算机的落地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当前,大家都在探索 NISQ(中等规模含噪声)的量子计算机上实现有价值的应用探索,通过并行运算以及不断优化算法,同时克服目前量子计算设备的局限性进行输出,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量子计算在气象分析、金融、密码分析、制药等领域的都有一些应用探索。
问:离子阱、超导、光子等技术路线中,公司觉得后期哪个路线会超前呢?答:目前,技术路线未收敛,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中性原子等都是很有前景的技术路线,其中公司主要布局的是超导量子计算。2024 年,美国谷歌在“垂柳”芯片上突破表面码纠错阈值;中国科大推出了实现超导体系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三号”,公司是唯一的参与主体;这些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超导体系具有优势。
问:在信息安全性上,量子通信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答:实用化的量子通信(如量子密钥分发等)主要是通过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叠加、不可复制等生成不可破解的随机数,对通信信息进行加密。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技术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可以结合加密算法等经典密码技术使用在包括通信安全在内的诸多场景。量子通信正在加速融入经典通信的大体系中。公司正在通过自研及与中电信量子集团等深度合作,推动量子通信网络与经典通信网络无缝衔接,融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之2024年度持续督导意见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财务顾问,针对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出具了2024年度持续督导意见。持续督导期为2024年3月19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本次收购涉及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对国盾量子的收购,收购完成后,中电信量子集团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30%,符合免于发出要约条件。收购过程中,国盾量子按规定多次披露相关公告,包括收购报告书、股份认购协议、股东大会决议等。交易股份已完成过户,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也已完成。收购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未发现违反公开承诺的情况。收购人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无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资产处置或重组、重大员工聘用变动、分红政策调整等计划。上市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部分调整,但均按法定程序进行。公司章程条款仅因注册资本和股本变更进行了相应修改。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复盘
2025-05-01
证券之星复盘
2025-05-01
证券之星复盘
2025-05-01
证券之星复盘
2025-05-01
证券之星复盘
2025-05-01
证券之星复盘
2025-05-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