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海济并表增厚业务,诊疗一体化布局成效初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圣湘生物(688289)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yoy+21.15%),归母净利润1.63亿元(yoy+3.84%),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yoy+12.19%),经营活动现金流-1.43亿元。
其中2025Q2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yoy+20.59%),归母净利润7098万元(yoy-6.21%)。
事件点评
海济并表增厚业绩,IVD业务短期略有压力
分季度看,2025年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20.59%,在同期高基数下常规业务保持稳健,叠加新并表的生长激素业务贡献显著增量;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下降6.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降4.18%,主要是增值税率调整和收入结构变化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中生海济2025H1得益于产能扩充完成,实现收入2.4亿元,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20%,贡献业绩增量,剔除中生海济和红岸基元并表影响(并表收入分别为2.16亿元、1054万元),公司2025H1收入下滑约10%。
创新业务方面,公司在呼吸道、基因测序、妇幼、药物基因组、化学发光、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多个关键领域,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呼吸道领域,公司依托“互联网+医疗”居家快检C端模式,创新“以医院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三端合一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新方案,探索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融合路径。基因测序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测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超三千万元,同比增长三倍。自主研发的SansureSeq1000高通量测序仪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同时公司进一步增资真迈生物,在进口测序仪受限的背景下,有望抢占国产替代窗口期。
并购稳步推进,“诊断+治疗”双轮驱动格局初步成型
近年来,公司持续通过自主研发、战略合作、产业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大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与建设力度,围绕生命科技领域关键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模块、关键原材料等重点赛道,不断开发、整合与突破,逐步打造为“诊疗一体化”、覆盖全产业链生态的平台型企业。2025年1月公司全资收购中山圣湘海济(生长激素100%股权),获得从基因重组原液到水剂/长效制剂的完整生产体系,直接完善“治疗”端拼图,此外,公司控股红岸基元(宠物/基层诊断)、参股真迈生物(测序仪+试剂)、圣维鲲腾(POCT),形成“仪器+试剂+治疗药物+第三方检验”闭环生态。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收入有望分别实现20.08亿元、23.98亿元和29.31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22.49亿元、28.34亿元和34.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约37.7%、19.4%和22.2%,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58亿元、4.54亿元和5.92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4.94亿元、6.19亿元和7.7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约29.8%、26.8%和30.5%。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0.62元、0.78元和1.02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3x、26x和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