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宏观经济专题:对等关税2.0后,行业关税或将成关键新变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已达成贸易协定:阶段性框架协定为主,实质内容不多
1.特朗普政府在贸易谈判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截至8月18日,特朗普政府与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达成了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和地区占2024年美国商品总进口的比例为38.6%,占美国2024年商品逆差的49.8%(不含英国)。但除了英国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定相对具体外,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更像是一个临时性质的框架协定,缺乏具体的内容安排。且无论美国对贸易伙伴是顺差/逆差,美国都是单方面征收关税,所有协定均存在明显的关税税率不对等。2.美英贸易协定:10%普征关税叠加行业出口配额。美英双方于5月8日达成美英经济繁荣协议一般条款(EPD):一是部分行业关税税率的相互降低,但设定了不同程度的限额;二是非关税壁垒的放宽,主要涉及市场准入标准以及共同监管问题;三是增加数字贸易;四是加强经济安全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协定在保留10%基础关税税率的前提下,对美国从英国进口较多的行业关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配额豁免(主要涉及232条款),双方尚有诸多谈判仍在进行之中。
3.美越贸易协定:20%普征关税、40%转口关税与放开市场。美越之间的贸易协定则非常粗糙,甚至可能还未谈拢。主要内容有2个方面:一是对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转口商品征收40%的关税;二是越南将会给予美国商品(包括大型引擎汽车)在内的美国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免关税)。整个协议中美越之间的关税税率呈现出高度不对等(20%VS零关税)。
4.美日、欧、韩贸易协定:15%基础关税叠加巨额对美投资及商品购买。美日于7月22日达成协定:美国将对日本出口商品征收15%关税,但不包含半导体、药品、钢铝等行业关税;此外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用于增加美国国内工业生产,其中美国将获得90%利润;日本将向美国开放市场。随着美日谈判破局,美欧也达成阶段性协议:除去相同的15%关税税率外,欧盟被要求在特朗普本届任期内向美国新投资6000亿美元,且2028年前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从而减少美国与欧盟的逆差。美韩贸易协定也基本类似。但上述协议在税率的适用范围、增加投资金额的强制性、购买商品金额方面存在较大争议。
对等关税2.0后,行业关税或将成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新核心
我们认为,对等关税的征收并不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唯一手段,虽然其已经部分达成了通过关税政策来补充美国财政的目标(2025年4-7月共征收关税947.19亿美元),但这并不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关键考量。其核心诉求一是减少美国贸易逆差;二是促进制造业产业回流,从而增加美国本地制造业就业。迫使欧日韩等国家购买大量美国产品,可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但无法促使制造业产业回流,因此后续以232条款为代表的行业关税或成为其后续关税政策的核心。特朗普已宣布了对钢铁、铝、铜等行业征收25%-50%不等的关税,充分反映了其通过征收行业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的决心。据我们测算,钢铝铜被征金额约707亿美元(2024年),但钢铝衍生品金额约718亿美元,范围进一步扩展。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半导体等行业关税2024年合计进口额更是超过6600亿美元。2025年4-7月美国制造业就业的环比负增,有可能促使特朗普继续加强行业关税的征收,以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主要手段可能一是继续提升现有关税的税率;二是加快调查进度并扩大范围,如药品、半导体、飞机、稀有矿产等行业关税调查将会加快,涵盖范围可能也会扩大。往后看,特朗普后续任期内的关税谈判与冲突或将始终存在,并对市场形成持续扰动,值得我们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下行/通胀超预期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