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科思创德国工厂发生火灾,TDI价格快速上升,或带动MDI价格提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7月16日,科思创宣布其TDA/TDI、基于OTDA的产品、聚醚多元醇产品遭遇不可抗力,影响TDI产能30万吨/年、氯气产能48万吨/年等。缺失的氯气在短期内无法通过其他工厂供货,也无法通过外购完全弥补,因而其下游生产装置受氯气供应中断而受影响。另外,科思创的聚氨酯分散体(PUD)和聚醚多元醇装置也被迫安全停车。
科思创德国工厂不可抗力影响,海外供给受限+国内企业检修,推动TDI价格上行:1)供给方面,截至2024年底,欧洲地区TDI产能合计55万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6%。欧洲TDI生产企业仅有2家:科思创德国工厂(TDI产能30万吨/年,占欧洲产能的55%,占全球产能的9%,当前受不可抗力已停产)、万华匈牙利BC工厂(TDI产能25万吨/年)。根据百川盈孚,科思创海外装置复产时间不定,国内万华福建装置尚未复工,万华新疆装置步入检修,短期产量跟进有限。此外,龙头企业封盘控量策略未改,限量供应加剧货源紧张。2)价格方面,截至2025年7月18日,国内TDI市场均价14913元/吨,较上一个工作日上涨850元/吨,涨幅6.04%。我们认为,短期来看,TDI价格继续上升,Q3进入需求旺季后,价格有望再创新高,Q4预计有所回落,但价格将高于事故发生前价格。长期来看,随着国内TDI企业新增产能落地,价格中枢将回落。
海外TDI产能持续收缩,我国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市场份额有望提升:1)海外TDI产能陆续关停:2023年初,巴斯夫关闭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的TDI及其前体装置(产能30万吨/年);2023年,日本东曹停止日本Nanyo的TDI生产(产能2.5万吨/年);2024年10月,阿根廷Petroquímica Río Tercero公司停止其位于阿根廷科尔多瓦的TDI生产(产能2.8万吨/年)。阿根廷公司对外公布的关停理由是:亚洲TDI产能持续扩张,导致产品价格下滑,压缩产品利润;2025年5月,三井化学位于日本大牟田TDI装置计划于2025年5月初停车检修,检修周期为期两个月。此次检修完成后,该工厂TDI产能将按此前公布的调整计划,从12万吨/年永久性缩减至5万吨/年。2)海外TDI存在缺口,且东南亚TDI需求旺盛,拉动我国TDI出口快速增长:2025年5月,中国TDI出口量达5.16万吨(同比+98.45%),创单月历史新高。TDI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海外TDI产能缩减,且受美国关税窗口期刺激,引发“抢出口”效应。此外,东南亚对TDI的需求旺盛。我们认为,海外TDI产能缩减将有助于TDI行业景气回升,我国TDI企业市场话语权有望进一步提升。
TDI价格上涨,或将带动MDI价格上行:由于MDI、TDI下游均可用于聚氨酯泡沫,存在部分替代性。当TDI价格过高时,下游可能转向MDI原料,间接提振MDI需求。截至2025年7月18日,聚合MDI市场均价为15200元/吨,价格较上一工作日上涨200元/吨,涨幅1.33%。根据百川盈孚,韩国锦湖对中国地区聚合MDI已经封盘,北方大厂提高经销商等出货价格标准。我们认为,短期来看,MDI价格小幅上涨。Q3进入旺季,价格继续上升。Q4预计MDI价格回落,但仍高于当前价格。长期来看,供需逐渐改善,MDI价格中枢将逐步提升。
相关标的:万华化学(TDI产能111万吨/年,MDI产能380万吨/年)、沧州大化(TDI产能16万吨/年)、华鲁恒升(规划TDI产能30万吨/年),以上公司产能为2024年数据。
风险提示:海外供应恢复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