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煤炭行业周报:供需边际改善致煤价企稳,否极泰来重视煤炭配置行业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周要闻回顾:供需变价改善致煤价企稳,否极泰来重视煤炭配置
本周港口煤价小幅下跌并在后半周企稳,截至5月23日,秦港Q5500动力煤平仓价为611元/吨,环比下跌3元/吨,跌幅0.49%,CCTD动力煤现货价(Q5500)为620元/吨,环比下跌9元/吨,跌幅1.43%。从供给端来看,截至5月18日,晋陕蒙三省442家煤矿开工率81.3%,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截至5月23日,环渤海港库存3210.6万吨,环比下跌42.7万吨,跌幅1.31%;截至5月23日,进口印尼3800大卡华南到岸价为423元/吨,较同品种内贸煤价格优势为-18元/吨;进口澳洲5500大卡华南到岸价为657元/吨,较同品种内贸煤价格优势为-3元/吨。从需求端来看,截至5月22日,沿海八省电厂日耗合计187.6万吨,环比上涨7.1万吨,涨幅3.93%;非电煤中甲醇开工率82.2%,环比下跌1.4pct,尿素开工率88.56%,环比上涨2.16pct,水泥开工率46.47%,环比下跌1.78pct。本周4月行业数据陆续公布,总体来看国内产量环比下降、进口量同环比下滑,火电发电量降幅环比持平,黑色需求仍具韧性。从产量来看,4月国内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3.8%,增速比3月份回落5.8pct,较3月份减少5127万吨,环比下降11.6%;其中受全国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与区域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新疆4月原煤产量减量明显,4月新疆原煤产量3923.9万吨,较3月减少1222.7万吨,环比下降23.8%,随着国内煤价下滑,疆煤外运经济性走弱而供应边际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煤价。从进口来看,4月我国进口煤炭3782.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525.2万吨减少742.7万吨,下降16.41%,较3月份的3873.2万吨减少90.7万吨,下降2.34%,1-4月我国共进口煤炭15267.1万吨,同比下降5.3%,5月以来进口煤仍处于倒挂状态,预计进口量将延续同比下滑趋势。从电力需求来看,4月我国规上工业发电量7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增速较3月份放缓0.9pct,分品种增速来看,4月规上工业火电降幅持平,水电由增转降,核电增速放缓,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随着5月末、6月初迎峰度夏逐渐开启,且伴随电厂日耗环比抬升,火电需求有望边际改善。从非电需求来看,4月中国粗钢产量8601.9万吨,同比持平,1-4月累计粗钢产量34535.1万吨,同比增长0.4%,粗钢生产仍具韧性;1-4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继续小幅收窄,市场交易基本保持平稳,新开工降幅低位收窄,但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有所扩大,短期仍承压。
投资逻辑:煤炭黄金时代2.0,煤炭核心价值资产有望再起
煤炭股稳健红利投资逻辑: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偏弱,海外面临特朗普上台之后关税政策打压,美国处于降息周期且国内利率也进入下行通道,煤炭稳健红利仍可配置,此外保险资金已在24年11月底完成考核,当前已开始新的布局期,煤炭等红利板块且国资背景风险小,或成为险资布局的首选方向。煤炭股周期弹性投资逻辑:3月两会召开之后,无论动力煤还是炼焦煤价格均处于低位,随着供需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两类煤种有望企稳反弹,其中动力煤存在区间内弹性而炼焦煤是完全弹性;当前宏观政策已表现力度很大,市场更期待政策落地后反映在需求上的真实效果,2025年“两会”之后,政策方案落实以及开春施工季的来临,煤炭的需求和价格均有望体现出向上趋势,煤炭股周期属性将显现。煤炭板块有望迎来重新布局的起点:一是宏观政策利多和资本市场支持力度。2024年9月24日以来,高层持续出台稳增长政策,降准降息,且加大房地产的支持政策,力度和密集程度高于以往,且强化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二是高分红且多分红已成趋势。2024年以来多家上市煤企公告中期分红方案(兖矿能源/陕西煤业/电投能源/冀中能源/上海能源/中煤能源/辽宁能源),凸显2024年市值管理改革对央国企分红政策的促进作用;煤炭板块作为国资重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且有从央企向地方国企推开之势,未来分红比例及频次均有望持续提升,煤炭板块高分红高股息投资价值更加凸显。三是产业资本入局预示行情底部来临。2024年下半年来,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平煤股份、淮北矿业等相继披露股东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购方案,或预示产业资本认可当前为板块价值底部,且增持成本显著低于一级市场购买或二级资产注入,复盘历史股东增持后市场表现,后续股价上行概率或明显提高。四主线精选煤炭个股将受益:主线一,红利逻辑:【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中煤能源(分红潜力)】;主线二,周期逻辑:【平煤股份、淮北矿业】;主线三,多元化铝弹性:【神火股份、电投能源】;主线四,成长逻辑:【广汇能源、新集能源】。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供需错配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