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研究:行业星辰大海,商业化进程加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什么是外骨骼机器人?(1)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机械装置,通过电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协作,为人类提供类似动物外骨骼的力量支撑,增强或恢复人体的运动能力,主要应用于军事、工业、医疗、民用等领域。(2)外骨骼机器人按照结构分为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全身外骨骼机器人。按照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电机驱动和混合驱动等外骨骼机器人。按照驱动关节可以分为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和多关节外骨骼机器人。(3)零部件上看,外骨骼机器人是复杂的多系统集成,包括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机械系统和动力系统。(4)发展历程:1960年到1980年为技术探索和试验阶段、1980年到2000年为平缓发展阶段、从2000年之后至今为技术突破性发展阶段,产品应用范围也发展至军用、医疗、民用、工业等多个领域。
为什么看好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自身性价比提升,登山辅助场景租赁模式的兴起,以及各初创企业融资加速,有望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企业量产加速,2025年有望成为消费场景应用爆发元年。(1)产品端,AI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外骨骼可以精准的判断人类行走意图,计算所需的关节力矩,并通过驱动器精确地提供辅助动力。而且,碳纤维、铝合金等材料的应用也助力外骨骼进一步轻量化,既提高了舒适性,也提高了续航能力。(2)应用场景端,登山辅助应用场景租赁模式兴起,配套服务较为完善。25年五一,黄山、泰山、华山、庐山等景区均推出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爬山服务。(3)企业端,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初创企业融资加速,有望助力企业拓展产品线,以及核心技术升级,助力各机器人企业量产加速。
为什么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星辰大海?外骨骼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较多,包括康复养老、工业助力、户外运动以及军事领域。(1)康养领域:目前全球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700万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250万人。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脑卒中等患者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2)工业助力:我国工业领域从业人数1.14亿人,工业领域的劳动强度大,外骨骼可以帮助从业者减轻负重,提高工作效率。(3)户外运动:2026年全球探险运动参与人数预计达到13.6亿人。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辅助登山、越野跑、滑雪、野外探险等场景,帮助户外运动爱好者增强体能、减少受伤风险。(4)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提升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公司技术进展如何?当前,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上市企业包括振江股份、翔宇医疗、伟思医疗、精工科技、探路者等,已经取得外骨骼机器人相关技术专利,或者正处于正式发布前的最后测试、打磨阶段,部分医疗领域公司已经推出了康复专用机器人。其余多数初创企业仍处于Pre-IPO阶段,虽然尚未登陆资本市场,但凭借在外骨骼核心算法、核心元器件领域的多年研发沉淀,已经正式推出了外骨骼产品,并在户外运动、工业助力、康复训练等场景商业化落地。2025年,较多初创企业的融资进程也在加速,未来有望借助资本力量,加速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登山辅助场景租赁模式的兴起,以及初创企业融资加速,行业内各企业有望实现加速量产,建议关注国内掌握智能控制算法的产业链龙头。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