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行业配置主线探讨:超配价值和低位成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结论:
5月之后,随着年报、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已过,中美关税谈判取得一定实质性进展,市场风险偏好可能会有所回升,经验上部分投资者会重新关注成长。部分国际科技巨头发布的一季度数据均显示资本开支显著增加、鸿蒙PC版即将发布等行业利好事件,短期也提振了部分成长板块表现。但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我们认为这一次季报期后重回成长的配置面临一定挑战:(1)季报等因素带来的季节性规律在年底到年初比较明显,但5-10月规律性往往不强,因为基本面数据披露间隔不长;(2)万得全A指数从4月9日以来反弹幅度可观,后续指数反弹速度或放慢。而成长风格更容易在市场上涨期间活跃;(3)AI和机器人等成长方向长期产业趋势依然不错,但短期能否出现新的类似DeepSeek的产业突变存在不确定性。
风格方面,我们认为季度内偏向大盘价值,Q3再增加弹性。行业配置方面,我们建议关注部分政策催化下基本面存在积极变化预期的新方向。如成长风格中的军工,受益于涨价的有色金属,以及价值中可以进攻的方向,比如价值类主题、受益于稳增长的金融地产、受益于公募基金改革的指数权重等。
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主题事件催化)、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经济弱受影响小、细分行业受益于地缘格局或有涨价动力)>国企改革,并购重组(价值类主题、受益于政策)>新消费(业绩趋势和产业逻辑共振、受益于稳内需)、地产(低估值、稳增长)>银行、钢铁、建筑(对国内政策比海外经济更敏感、指数权重相比投资者配置比例大;长期破净个股占比多,市值管理受益方向)
上游周期:商品价格依然受到产能周期的正面支撑,下一轮上涨需等待需求接力。短期黄金价格维持高位震荡,但考虑到地缘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长期通胀风险尚未消除,黄金价格中长期支撑仍存。有色金属部分细分领域如稀土,同样受益于地缘格局变化,产能格局较好,或有涨价动力。
金融地产:之前3年持续偏弱的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有望逐步结束,有望带来银行持续低估后的修复。鼓励ETF发展、市值管理、驱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天然有利于银行等板块。
消费:传统消费长期逻辑可能出现变化,政策补贴有望短期提振需求,但提振的时间及效果尚不确定。我们认为新消费相关细分领域仍然可以关注。自下而上来看,业绩趋势和产业逻辑如果能实现共振,超额收益持续的时间往往能较长,新消费属于这一情形。自上而下看,宏观层面外需不确定,内需确定性更强,后续还可能有稳内需的政策,新消费也有望受益。
成长:长期来看,AI和机器人的产业趋势仍然很强,技术进步的速度仍然很快,大厂资本开支增加带来的机会较多。短期来看,未来一个季度,AI和机器人可能会面临两个扰动:(1)A股历史上,几乎不依赖业绩驱动的成长股牛市阶段有2014-15、2019年,这两个阶段成长股有2个季度超额收益后,往往会有季度相对收益的回撤。(2)美股科技股调整较多,后续能否重回牛市或将影响全球AI产业链的估值。
配置方向:(1)进可攻退可守(银行、钢铁、建筑):海外经济敏感性低,国内政策敏感性高;指数权重相比投资者配置比例大;长期破净个股占比多,市值管理受益方向。(2)新消费:自下而上,业绩趋势和产业逻辑能自洽;自上而下看,宏观层面外需不确定,内需更确定,后续还可能有稳内需的政策,新消费也有望受益。(3)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4)有色金属(黄金、稀土):产能格局强,经济弱受影响小,经济强或政策支持下也可能受益;内部黄金稀土等受益于地缘格局的细分行业可能有所表现。(5)房地产:估值位置偏低;稳增长政策可能还有新增举措。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