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比亚迪“天神之眼”掀中国智能驾驶平权革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比亚迪(002594)
事件
2月10日晚,比亚迪在一场盛大发布会上大手笔地将旗下王朝、海洋共计21款车型全面升级为“高阶智驾”版,包括售价仅7万元的海鸥,通过“加配不加价”的战略创新,打破了传统价格战的局限,实现智驾功能的大幅下沉。
点评
“天神之眼”推动产业链价值重估。比亚迪2025年“智驾平权”战略从消息面看酝酿已久,发布会内容相对符合预期,但舆情面仍超预期。比亚迪成功摆脱了过去对供应商方案的依赖,通过迅速扩充至超5000人的智驾研发团队,全力推进全栈自研,迅速缩小与智驾行业一流企业之间的差距。智驾平权将掀起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主流产品综合性价比的激烈竞争,并进一步降低智驾技术门槛。我们认为,智驾平权与技术加速迭代的大趋势早在去年便已初露端倪,在特斯拉FSD谋求入华及L3智驾法规逐步放开的催化下,高阶智驾的渗透率已显著提升。比亚迪全系升级“天神之眼”不仅促使以智能化为卖点的新势力车企拿出真本事,力争在2025年实现真正L3级智驾的落地,也倒逼整个行业加大对智驾软硬件的投入,推动国内智能驾驶产业链价值重估。
从智驾平权到数据霸权。“智驾平权”的背后,车企必须在算法迭代、数据闭环与用户体验上构筑全新壁垒。据我们初步测算,若比亚迪今年有50%销售车型搭载最新“天神之眼”方案,则全年至少有275万辆新车将实现高速NOA及以上智驾技术。这一举措不仅打造了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还通过“影子模式”实时采集真实路况海量数据并回传,形成飞轮效应,驱动端到端大模型迭代升级。目前每日新增训练里程已达7200万公里,预计到2025年底将突破1.5亿公里,接近特斯拉2024年末的日均训练水平。我们认为,比亚迪有望在12至18个月内完成全系智驾版本切换,庞大数据量为端到端模型训练提供充沛燃料,形成“数据-算法-体验”的闭环优势。
供应链受益中高阶智驾市场空间打开确定性,建议关注智能驾驶增量零部件。硬件层面增量主要来自于1)100TOPS以上域控制器,建议关注本土智驾车端芯片相关标的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集成制相关标的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知行汽车科技;2)感知传感器,建议关注车载高清摄像头相关标的舜宇光学、联创电子等,高算力平台增量传感器激光雷达相关标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3)线控底盘,建议关注拓普集团、伯特利、保隆科技、耐世特。
软件层面,在中算力平台(高速NOA)上算法架构还是多段式/Rule-based和“BEV+Transformer+OCC”为主,多数Tier1供应商能力足够,因此在算法供应商层面,由于部分整车厂当前自研能力不足或车型多而适配效率不足,利好具备相应能力的Tier1供应商。
风险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智驾车型迭代进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fund](//static.stockstar.com/etf/159601202502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