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首次覆盖: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提速,业绩进入上升通道

来源:海通国际

作者:Lin Yang

2024-06-17 08:37:00

(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首次覆盖: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提速,业绩进入上升通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万集科技(300552)
投资要点:
2024年一季度收入取得高速增长,有望充分受益智慧交通建设。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4.11%;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去年同期为-0.29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50.64%;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12.78%。公司专用短程通信、智能网联和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国外地区实现收入2013.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17%。同时公司在智能网联、激光雷达方面持续加大市场及研发投入,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及对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全方位布局车路协同生态。将车路协同分别从车、路、云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生态构建,车方面针对网联车打造了车载激光雷达、车载V2X通信终端等感知和通讯设备,对自动驾驶车辆以及相关算法进行能力建设;路方面打造了以激光雷达为主体、辅助AI视频相机、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单元等为一体的路侧智能感知系统,通过路侧RSU可以为车提供感知服务;云方面,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基于高精度地图、三维建模以及多源感知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孪生、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功能,主要构建车路协同场景的可视化服务和数据服务,并通过仿真能力验证车路协同场景的可行性,通过云端为车和路提供远程数据和操作服务。公司在外延式扩张并进方面,参股的上海雪湖主要从算力方面给公司提供边缘计算的算力支撑,上海济达依靠自主开发的交通仿真软件在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方面为公司提供仿真能力的建设。
智慧高速领域的领先者,项目经验丰富。建设全息感知、控制诱导、协同计算与融合通信四类智能数字化设施,满足“全覆盖、全场景、全触达”需求,以GIS、高精度地图、BIM模型、北斗授时构建时空底座,接入道路实时动态数据,构建道路实时动态数字孪生模型,形成智慧高速可视化管控系统,同时利用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实时与非实时分析、挖掘、发现,打造高速公路智慧大脑。典型的智慧化建设项目包括如下:国内首条全域全路段轨迹连续跟踪智慧高速—重庆渝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项目,大流量城市下沉数字隧道实践案例—富春湾大道数字隧道项目,浙江数字孪生隧道建设验证重点试点项目—杭金衢高速浙江新岭隧道,山东省内第一个智慧收费示范站—崮山收费站等。
发布基于ETC系统的车路协同安全提升和信息服务方案—“交通守望者”。公司已提前布局车路协同OBU全系列产品,包含可扩展伴侣式OBU、语音播报单片式OBU、语音播报双片式OBU、智能OBU一体机等,并通过支付宝、抖音、京东、天猫等互联网线上渠道和高速公路线下渠道在全国销售。公司OBU产品迭代升级,主动引领ETC行业及客户需求的新变化。路侧产品方面,在保持传统RSU市占率的同时,公司开发了通信区域更大、定位更精准的ETC车路协同路侧单元,实现信息精准采集和发布。城市应用拓展方面,公司将ETC停车硬件、ETC管理平台、城市级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更多的市场项目落地。高速公路解决方案方面,标准化收费站系统、智能门架稽核系统、稽核工单机器人系列产品在河南、四川、贵州、安徽等多个省份批量应用。
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密集发布,两部门印发通知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节奏正在提速。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并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L4+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推动了车辆、道路与云计算之间的协同进步,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智能网联城市端应用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4年5月1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实施目标: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在融合创新方面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车路云、船岸云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产业化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智能网联生态,产品矩阵完善,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当前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节奏正在提速,公司有望抓住此次机遇充分获益。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专用短程通信产品和动态称重产品,我们预计在政策有望快速落地,体现在相关项目不断落地和放量,公司产品矩阵齐全,项目经验丰富,将充分受益,2024年公司对应产品销售有望提速增长,2025-2026年公司产品销售快速增长。2024-2026年,给予专用短程通信产品收入增速为40%、35%和32%;动态称重产品收入增速为40%、38%和35%;激光检测产品收入增速为20%、19%和18%;智能网联电子产品收入增速为35%、36%和37%。随着产品出货量的增长,各项成本有望下行,我们假设各个产品毛利率小幅上扬。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47/16.72/22.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0.27/2.12亿元,EPS分别为-0.44/0.12/1.00元,SPS分别为5.85/7.84/10.34元。基于车路云等智慧交通未来大规模投入和万集科技业务产品的契合度,给予2024年PS7倍,目标价40.96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