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务部网站
2025-11-28 15:26:49
(原标题:我要找中国医生做手术)
11月27日早晨,南苏丹北部一所中学课堂上。32岁的威廉在教室里为学生上课,摆脱折磨自己近两年的腹痛之后,他身心轻松。
11月3日,威廉从靠近苏丹边境的小城辗转来到首都朱巴,在朱巴教学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手术。那台手术,由第十三批中国(安徽)援南苏丹医疗队普外科医生吴春利主刀。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一台手术,但在电力不稳、设备老旧、耗材紧缺的环境里,被推到“极限”。
威廉住在南苏丹北部,与苏丹交界。近两年,腹痛反复折磨着威廉。当地医院按胃溃疡、消化不良治疗,但是药一停,痛又回来了。直到一次在条件较好的医院做超声检查,他得知“可能有阑尾问题”,被建议去邻国乌干达,或到首都朱巴进一步检查。来到朱巴后,他先去了两家私人医院复查,B超结果都指向阑尾炎,建议尽快手术。但威廉迟迟没有签字。
“他说,最后还是决定来朱巴教学医院‘看看中国医生’。”吴春利回忆。当时,医疗队医生助理迈克尔先把检查单发给吴春利,看完后,吴春利立刻回了三个字:“要手术。”见到威廉后,吴春利先用手仔细触诊,再一项项问病程细节,威廉有点惊讶:“你问得比前面几家都细。”威廉后来对他说:“能遇到愿意听你说话、认真做计划而且免费的医生,很难得。”“我问他‘是否就在这儿做手术?’他头点得很坚定。”吴春利回忆,在诊室里,他拍了拍威廉的肩:“别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你的。”
阑尾切除是个常规手术,为何威廉的选择如此慎重?随着手术的实施,这场“极限考验”开始了。刚准备麻醉,角落里唯一一台监护仪突然黑屏。“不等了,我们去把备用的抬过来。”吴春利和麻醉医生、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家友对视一眼,同时转身出门。他们穿上白大褂一路小跑……模块较大和导联较多,不好搬,两人轮流拎着。一位当地护士提醒:“可能是插座接触不良。”大家赶紧用力把插头塞进缝隙。由于威廉身高体壮,麻醉穿刺和剂量都和普通病人不同。“姿势摆对了,椎间隙就是打不进去。”几位当地麻醉师围着看了两三次,都没成功,最后只能把威廉扶坐起来,重新穿刺。
威廉身高将近2米、肌肉发达,意味着腹壁更厚、切口更深,阑尾位置更难寻找。吴春利决定采用“三厘米小切口开腹”。“找阑尾找了15分钟。”他回忆,“在国内用腔镜,十来分钟就结束了。”更棘手的是电刀已经超过推荐使用期限,当地又只有高温高压消毒方式,容易损伤绝缘层,带来漏电和感染风险。最终,团队做了一个在国内手术室几乎不会出现的决定——放弃电刀,完全手工操作。这意味着手术必须慢。由骨科方勇医生,耳鼻喉科王雅堂医生当助手,感染科张亚飞医生当手术巡回,临时组成外科手术团队……汗湿的手术衣贴在背上,移动式无影灯照明范围有限,苍蝇偶尔闯进视野里——这些细节都在逼迫每个动作更精准。
近一小时后,威廉那段“十几厘米、像蚯蚓一样粗长”的慢性炎症阑尾被完整切除,几乎没有明显出血,切口被一层层关好。
手术完成并不是终点。吴春利最担心的,是切口感染。朱巴教学医院的VIP病房,其实只是单间、配一台电风扇和一个独立卫生间,没有监护设备,也没有中心供氧。术后第一天开始,吴春利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威廉:问发热、疼痛、排气排便、饮食、活动;亲手换药、检查切口、测量生命体征,叮嘱他尽量保持伤口干燥。术后第二天复查,威廉恢复状况良好:已经排气、排便,可以少量进食,下床活动自如,切口触痛明显减轻。虽然医疗队的抗生素并不宽裕,但决定把最好的第四代头孢优先用在威廉身上,后续口服抗生素,则主要靠队员从国内随身带来的药品支撑。
复查那天,威廉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走进诊室,郑重地递给吴春利。里面是一封工整的手写感谢信:从个人的谢意,写到对整个中国医疗队的感谢,再写到对中国和南苏丹友谊的理解。
就在威廉返岗前不久,南苏丹主流媒体《城市评论报》刊发报道,是一则“跨越山海的治愈故事”:久治不愈,误诊,辗转,最后“决定去找中国医生”。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一句话是——“中国医生不仅治好了一个人,也改变了我们对医疗的期待。”
从1970年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算起,安徽援外医疗已经走过55年:36批医疗队、1375人次,足迹从也门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再到南苏丹、布基纳法索和柬埔寨。累计门急诊患者超过850万人次、手术32万余台次。2012年起,安徽援外医疗的重心转向南苏丹。13批医疗队、近200名队员先后在朱巴教学医院接力。他们帮当地医院建起电子胃镜室、宫颈疾病筛查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现代化微生物实验室,也把中医针灸、推拿等技术带到尼罗河畔。
“像威廉这样‘点名要找中国医生’的情况,这些年在增加。”第十三批中国(安徽)援南苏丹医疗队队长,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处监察专员、一级调研员张尔庆说。在他看来,“小手术,也是大考场。我们希望让当地人看到的是,中国医疗队不是来‘帮一阵子’的,而是愿意和他们一起,把医疗水平一点点往前推。”
11月11日,在《城市评论报》的专访中,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马强介绍,中国同南苏丹合作重点聚焦在民生和发展领域,致力于让南苏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帮助南苏丹民众过上美好生活。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朱巴教学医院改扩建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硬件水平,助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造福南苏丹人民。
商务部网站
2025-11-28
商务部网站
2025-11-28
商务部网站
2025-11-28
商务部网站
2025-11-28
商务部网站
2025-11-28
证券时报网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