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力拓拟剥离美国硼资产 未来垄断趋势加剧中资企业的危与机

来源:财闻

2025-11-27 11:04:58

(原标题:力拓拟剥离美国硼资产 未来垄断趋势加剧中资企业的危与机)

据外媒11月26日报道,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Rio Tinto)计划在两周内剥离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硼矿资产,买家可能是私募股权或化工企业。据力拓官网数据,加州鹏产品占到全球近30%的市场需求。

硼,这种看似小众的工业矿物,实则是玻璃纤维、陶瓷釉料、农业肥料乃至国防航空航天、稀土永磁材料等关键领域不可或缺的“工业味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美国和土耳其是全球最大的硼生产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硼消费国。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地质调查局将硼列入其最新版的关键矿物清单。

力拓此举,绝非一次简单的商业剥离,可能是重塑全球硼市场格局的战略性事件。

巨头离场:全球硼市场垄断格局恐将固化

当前,全球硼市场已呈现高度集中的双头垄断格局,主要由土耳其的埃蒂矿业(Eti Maden)和英澳合资的力拓集团所主导。力拓旗下的加州硼矿是全球最大的硼酸盐矿床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稳定全球供应举足轻重。

力拓的退出,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议价权向上游倾斜,此次最有可能的收购方将是专注于硼业务的财团或战略投资者。无论买家是谁,一个独立且以硼为核心业务的“新巨头”诞生后,将与埃蒂矿业形成更为纯粹和稳固的双头垄断。两者在市场份额、定价策略上的协调性可能更强,全球硼产品的定价权将进一步向上游集中,下游客户的议价空间被压缩。

全球高品位硼资源高度集中于土耳其和北美。力拓资产的易手,使全球硼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减少一个,并可能引入新的地缘政治变量。若收购方带有国家战略背景,硼这种“关键矿物”的战略属性将愈发突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不仅受市场供需影响,更易受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冲击。

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短期市场波动。长期来看,新东家为收回巨额收购成本并最大化投资回报,很可能采取更积极的利润导向策略,推动长期合同价格上行,全球硼产品的价格中枢有望稳步提高。

中国窘境: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隐忧

中国是全球硼产品无可争议的消费霸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朱发岩近期指出,硼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玻璃、陶瓷、冶金、信息技术及核工业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硼资源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自2021年起年需求量已突破100万吨。但受限于国内固体硼矿资源濒临枯竭的现状,我国70%以上的硼资源长期依赖进口。

硼资源的消费结构紧密贴合中国的基础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其中玻璃纤维占比超50%,作为风电叶片、汽车轻量化、电子基板的核心材料,无碱玻纤对硼的需求最为旺盛。陶瓷釉料与农业肥消费合计占比约30%,此外稀土永磁材料作为新能源车、风电、机器人产业的“心脏”,钕铁硼永磁体的生产离不开硼元素的添加,是增长最快的需求领域之一。

然而,与巨大的消费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硼资源先天的“贫血症”。中国的硼矿资源主要以品位低(中国B₂O₃含量普遍为10%-15%,而美国含量高达25-30%)、杂质高、开采成本高的硼镁矿为主,且历经数十年开采,富矿资源逐渐枯竭。尽管有营口金龙集团等龙头企业支撑,但国产硼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均难以与国际高品质产品竞争,导致中国硼原料的对外依存度极高。

破局之道:中国保障硼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路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不能也无法将产业安全完全寄托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多措并举,构建自主可控、多元稳定的硼供应链体系。

技术突破,激活“存量”与“变量”仍是关键,一是攻克低品位矿利用技术,加大对硼镁矿高效选矿、节能冶炼技术的研发投入,力争降低国产硼的生产成本,提升自给率。二是加速盐湖硼资源开发,青海、西藏的盐湖蕴藏着巨大的硼锂钾共生资源。需重点突破盐湖提硼,特别是硼锂分离的技术瓶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这将是中国硼资源未来的最大希望所在。西藏矿业拥有西藏扎布耶盐湖的独家开采权,该盐湖是世界公认的巨型锂、硼、钾等多金属矿,硼资源潜力巨大,但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大规模开发有待时日。

其次是探索替代材料:在部分非关键应用领域,鼓励研发非硼替代品,减少对硼的绝对依赖。

三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参股海外(如南美、塞尔维亚等)的硼矿项目,建立多元化的海外供应基地,这是缓解国内资源短缺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从含硼工业废料(如废玻璃、废磁材)中回收硼的体系,变“城市矿山”为宝贵资源,作为供应的有效补充。同时加强储备,将硼列为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建立国家与企业相结合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以应对可能的供应危机,为产业调整赢得缓冲时间。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