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美国名校留学,柳暗花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6 16:24:40

(原标题:美国名校留学,柳暗花明)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2026年秋季学期出国留学申请季已经揭幕。目前,英国、澳大利亚高校陆续发放offer,美国高校本科早录即将开始。

“我收到了一所英国G5大学(指牛津大学等英国5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的面试邀请,同学里也有人收到了英国名校的offer,但我们都不急,准备等等美国高校的申请情况。”深圳一所国际化高中学生谭望(化名)说。

近年来,国内留学生目的地“英升美降”的趋势明显。

“现在赴美留学的环境确实不明朗,所以去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学生增加,但美国高校的质量仍然领先,我高中三年也是以赴美为主做的准备。” 谭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的目标大学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虽然赴美留学总人数仍在减少,但如今颇有柳暗花明的迹象,因为美国名校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开始逆势反弹。

留学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当美国名校录取人数增加,美国留学的“质价比”是否有所回升?

“英升美降”趋势加强

在每个申请季,英国高校的offer总是最先抵达。

西南地区一所国际化高中校长王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校毕业生已经陆续收到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名校的offer。

“作为一所创办时间不长的学校,为了在办学之初拿到好成绩、打出品牌,我们有意选择将赴英方向作为重点,因为英国高校招生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 王清说。

这样的选择不是个例。深圳一所并非传统名校的公办高中国际部,开设的赴英方向班学生有上百人,赴美方向班只有十几人。

近年来,随着赴美留学环境日趋复杂、赴英留学性价比优势凸显,总体留学人数发生结构性变化。

近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的《2024/25学年Open Doors美国国际教育报告》(下称《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4/25学年共有26.6万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美国就读,同比减少4.1%,继上年被印度反超以后,今年差距进一步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留学生变化曲线还与美国国际生整体曲线相反。

2024/25学年,美国国际生总人数达117.8万人,同比增长5%,中国留学生减少4.1%;美国本科国际生总人数达35.7万人,同比增长4%,中国本科留学生7.9万人,同比下降10.2%。

“美本留学生总人数不足8万人,意味着平均每届本科留学生不到2万人,这可能是历年最低的水平了。“第三方国际教育机构宜校创始人肖经栋说。

相反,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通过该系统被英国本科录取的中国学生达到12380人,比去年大幅增长13%。

英国高校的数量只有美国的约5%,但两国新录取中国本科留学生人数已经相当接近。

极化现象

虽然赴美留学人数持续减少,但在肖经栋看来这并不意外,早在10年前出国留学一片红火时,他就预测中国每年赴美国前30名水平高校留学的本科生只有1万多人。

“因为这些高校每年招收国际生的名额是有限的。” 肖经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最近一个数据揭示了赴美留学柳暗花明的一面。《门户开放报告》显示,R1类高校(美本前50)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比例有所上升,2024/25学年为14.7万人,占比约30.1%,比上个学年增加1.9万人,占比也提高1.8个百分点。

总量减少,名校增加,为什么赴美留学会出现如此极化的现象?

“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顶尖大学还是最多的,它的科研实力、毕业后的就业和薪资水平也依然领先。因此,那些本身成绩优秀、有明确学术或职业追求的学生,依旧会把美国的这些顶级高校作为首选。” Apply7趣申请创始人潘鹏凯说。

“换句话说,整体人数在下降,但留下来的这部分学生,更集中地流向了最顶尖的学校。” 潘鹏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名校毕业给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比如,上海市规定,世界排名前50院校毕业留学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市认定的世界前50院校名单共有94所院校,其中美国占40所,而英国只有10所。

随着美国名校国际生稳步扩招,2025/26学年的国内留学生人数可能继续增加。

宜校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5年拿到了26份“藤校”offer,占全国总量的15%,其中包括2个哈佛大学、3个普林斯顿大学、3个哥伦比亚大学。深圳中学有20人被USNEWS排名前10大学录取,其中包括2个加州理工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录取结果喜人,拿到了15份“藤校”offer,比去年增加36%。其他名校录取更是增加明显,比如南加州大学录取人数增加了283%。

从性价比到质价比

可以看出,赴美留学之所以柳暗花明,是因为底部已经浮现,即留学生向名校集中的趋势稳定且持续。

这给预备留学人员的规划策略、国内留学产业链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首先,瞄准美国名校学生的留学规划、准备周期变长。

“我是从初中毕业就有了赴美留学的坚定想法,反观身边的同学,有的甚至是高二才转向留学方向。赴美留学重在打造兴趣特长‘人设’,因此准备要更加充分。” 谭望说。

潘鹏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多学生会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围绕未来就业来倒推专业选择,理工科、商科、数据和 AI 这些就业导向强且毕业薪资高的方向更加受欢迎。

其次,国际化高中和出国留学服务行业的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潘鹏凯说,国际化高中的生源门槛在不断抬高,学校不仅要吸引成绩优秀的学生,还需要在学术管理、竞赛、科研、活动资源等方面持续投入,才能确保学生在申请季有足够亮眼的成果。同时,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谁能拿出更好的升学结果,谁就更具吸引力。

王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美国“藤校”招生非常看中学生的背景,录取的国内留学生集中来自少数几十所国际化高中。

如今,办学实力强的国际化高中在美国名校录取中自然占优势。深圳国际交流书院是国内申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绝对头部,2025年继续拿到了41份“牛、剑”offer,但更亮眼的是,2025届210余名美国方向毕业生拿到了252份美国前30名水平高校的offer,包括斯坦福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等。

“对于留学咨询机构也是一样。过去那种相对简单的填表、改文书的服务已经远远不够了,越来越多家庭会看机构能不能提供长期规划、学术和活动设计、心理支持乃至压力管理等服务。” 潘鹏凯说。

这种需求的升级,把机构推向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头部机构因为资源和案例优势而加速“虹吸”,中小机构则面临要么做差异化、要么卷入价格战的困境。

第三,更多家庭考虑留学的性价比,但目标美国名校的家庭更考虑质价比。

“面对现在更复杂的留学形势,内地预备留学人群的规划方式其实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大家变得更理性、更精打细算了,不再盲目只盯着某一个国家,而是会综合比较教育质量、费用、就业政策、签证稳定性等因素,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区之间横向权衡。” 潘鹏凯说。

但当调研了105所国际化高中2025年招生情况后,肖经栋颇为吃惊,学费15万元/年以上的高收费学校招生竟然逆势增长。一般来说,偏美国方向的学校学费要高于偏英国方向的学校。

“高净值家庭对子女留学的回报和就业普遍不看重,更注重子女的成长而非留学的性价比,同时由于留学规划的时间比较早,沉没成本高,不大轻易改变留学方向,这使得学费越高的学校招生反而更好、更稳定。” 肖经栋说。

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出现了分化,既有留学是消费和投资的区别,也有留学早晚不同的差异,还有留学方向的关注点不同,这些变化对国际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