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牛刀财经
2025-11-21 22:00:31
(原标题:汤向阳是合格的珍酒李渡CEO吗)
作者丨肖影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2025年上半年交出营收、净利润双降近40%的惨淡答卷;执掌近20年的“最贵CEO”颜涛卸任,老将汤向阳携股权激励正式接棒CEO。
这家承载“易地茅台”传奇的酒企,早已不是“换帅就能破局”。上半年,白酒行业在多重压力下负重前行,“失速”成为行业常态。
眼下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凭品牌、渠道护城河“强者恒强”,而珍酒李渡核心产品量价齐跌、库存高企,汤向阳接下来压力重重,能否成为合格CEO,正面临关键考验。
01 接棒即“承压”:不只是下滑的业绩,更是断裂的增长逻辑
汤向阳上任时,珍酒李渡的业绩颓势已不是短期波动,而是增长逻辑的深层断裂。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4.97亿元同比下滑39.6%,经调整净利润6.13亿元同比下滑39.3%,核心品牌珍酒的表现堪称“断崖式下跌”:
营收14.92亿元同比锐减近半,销量从6932吨降至4612吨,平均售价从38.98万元/吨跌至32.34万元/吨,“量价齐跌”直接戳破了此前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泡沫。
更严峻的是,这种颓势早有伏笔。
2021年至2024年,珍酒销量从14761吨持续萎缩至12284吨,核心产品增长乏力的同时,另一品牌李渡虽实现销量增长,吨价却从49.2万元/吨暴跌至34.8万元/吨,降幅超29%。
2024年公司营收微增0.5%的“体面”下,是权益股东应占利润暴跌43.1%的残酷现实。“以价换量”都无法稳住营收,当核心品牌连续多年失去增长动能,珍酒李渡的增长逻辑已基本断裂,汤向阳接棒时面对的,远不只是一份下滑的财报,更是一个需要重构增长路径的烂摊子。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变动中的“利益绑定”也暗藏压力。汤向阳获得的83.3万股普通股及333.33万股未归属股权激励,看似将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挂钩,但在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这种绑定更像是“背水一战”的信号:若不能快速止住颓势,股权激励将沦为“画饼”,而企业可能在行业分化中进一步丧失话语权。
02 行业“绞杀”:中小酒企的困境,从来不是“换帅”能解的
珍酒李渡的困境,本质上是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马太效应”的缩影。2025年三季度,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存货总额却同比增长11.32%达1706.86亿元,行业库存压力空前;但分化的残酷在于,头部企业与中小酒企的抗风险能力早已不在同一维度。
贵州茅台91.29%、泸州老窖87.11%的高毛利率,背后是成瘾性消费、稀缺性、文化溢价构筑的三重护城河,即便行业下行,仍能凭借品牌力维持利润;而珍酒李渡这类企业,既缺乏能与头部对标品牌的核心产品,又没有足够的渠道掌控力与库存消化能力,自然在行业调整中首当其冲。
这种分化的根源,在于白酒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
过去,中小酒企尚可通过区域渗透、渠道压货实现营收增长;但如今消费需求重塑,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背书、品质稳定的产品,渠道也更愿意聚焦高毛利、周转快的头部品牌,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
珍酒李渡的“量价齐跌”,正是这种趋势的直接体现:
当核心产品珍十五在次高端市场面临茅台、五粮液下沉挤压,又遭遇区域强势品牌围追堵截,既无价格优势,又缺品牌溢价,业绩下滑便成了必然。
更致命的是,珍酒李渡缺乏“穿越周期”的爆款产品。
茅台有飞天、洋河有蓝色经典、汾酒有玻汾,这些现象级产品不仅是营收主力,更是品牌价值的载体;而珍酒李渡虽有“珍酒”“李渡”双品牌,但前者连续多年增长疲软,后者靠降价换增长,始终未能打造出一款能支撑品牌力、抵御周期波动的爆款。
在行业存量竞争加剧的当下,没有爆款就没有话语权,这也是汤向阳接棒后面临的核心难题。他需要解决的,不只是“如何卖更多酒”,更是“如何打造让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好产品”。
03 破局关键:汤向阳的“三把火”,烧对方向才能活
对于汤向阳而言,接棒后的破局之路没有捷径,必须在产品、渠道、品牌三方面烧对“三把火”,才能让珍酒李渡在行业分化中活下来。
第一把火,必须烧向“产品聚焦”。
过去珍酒李渡试图通过多品牌、多产品线覆盖市场,却导致资源分散,没有一款产品能形成绝对竞争力。
汤向阳需要果断收缩产品线,集中资源升级优化核心产品珍十五,提升其在次高端市场的差异化优势;同时深挖李渡的“文化IP”。
‘作为“中国白酒活化石”,李渡拥有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这一独特资源,若能将文化底蕴转化为产品溢价,而非单纯靠降价换销量,或许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第二把火,要烧向“渠道去库存与效率提升”。
当前行业库存高企,珍酒李渡的渠道压力必然不小,汤向阳需要放弃过去“压货式增长”的老路,通过终端动销激励、数字化渠道管控,加速库存消化;同时优化渠道结构,减少对传统经销商的过度依赖,布局直营、社群营销等新渠道,提升对终端消费者的掌控力。
只有渠道“活”起来,产品才能真正卖出去,而非堆在经销商仓库里。
第三把火,需烧向“品牌价值重塑”。
珍酒的“易地茅台”历史、李渡的“文化遗产”身份,都是宝贵的品牌资产,但此前并未转化为消费者认知。
汤向阳需要通过精准的品牌传播,将“品质”“文化”等核心价值植入消费者心智,摆脱“性价比”标签的束缚。在白酒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价值买单,而非单纯为价格妥协,只有重塑品牌认知,才能真正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结语:中小酒企的生存启示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分化加剧的当下,“换帅”只是表象,真正的破局在于能否认清自身定位,找到差异化的生存路径。
对于珍酒李渡而言,未来的路注定艰难。需要在头部企业的挤压下找到缝隙,在消费需求变化中快速调整,更需要在产品、渠道、品牌上实现根本性突破。
汤向阳的股权激励,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若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将成为白酒行业“逆袭”的经典案例;若不能,则可能在行业洗牌中进一步沉沦。
而对于更多中小酒企来说,珍酒李渡的困境提醒它们:
靠规模扩张、渠道压货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聚焦核心产品、深耕品牌价值、提升渠道效率,才能在“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中找到生存空间。
白酒行业的黄金时代或许尚未结束,但属于中小酒企的“野蛮生长”时代已彻底落幕,唯有主动求变,才能穿越周期,活下去,并且活得好。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