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狂飙的阿里和腾讯,AI应用生态之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1 15:26:01

(原标题:狂飙的阿里和腾讯,AI应用生态之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章驰 实习生 邓凯

大号练废了怎么办?改个名字重开,阿里就是这么干的。腾讯则是把新的技能点在大号里全部拉满。两家大厂这两天AI的野心可谓是锋芒毕露,我们来好好捋一捋。

11月13日,阿里的“秘密项目”终于浮出水面,原来是改名变身了3次的千问App,它是基于Qwen开源模型打造的个人AI助手,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其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希望借助Qwen的开源技术优势,成为AI时代的安卓,全面对标ChatGPT,加入全球AI应用的顶级竞赛。

此前,阿里一直把AI市场重头放在B端,论AI技术能力,Qwen已是全球第一的开源大模型,可惜在C端却不太叫座,月活用户规模甚至不足字节旗下豆包的十分之一。据QuestMobile披露,截至今年9月,字节旗下原生AI App豆包和DeepSeek用户规模断层领先,是月活唯二过亿的应用。而通义APP,则位居第十。

从此刻开始千问面向AI to C端的时机终于到了。从2023年10月底向发布通义千问APP,到2024年5月,更名为“通义”,到如今再改名“千问”重新上线,千问不止会“聊天”还要会“办事”,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这一决策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亲自拍板。

其实阿里用户增长最快的to C AI应用产品是夸克。夸克与千问形成战略协同,11月18日夸克全面接入千问对话助手,推出全新的AI浏览器。目前通义千问和夸克都被归入阿里的“AI to C”板块。

2025年的云栖大会上,吴泳铭说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智能体将取代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软件。阿里的这套操作逻辑就是在AI时代,把用户留在阿里生态内。

腾讯也走了同样的路径。

11月13日,腾讯公布了三季度业绩,AI系统性地融入到腾讯各个核心业务。腾讯的AI战略是以“混元”大模型为技术底座,用“元宝”打通腾讯的内部生态。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微信最终会推出一个AI智能体,让用户在微信内部就可利用AI完成多项任务。手握微信这个超级入口,腾讯在AI智能体的赛道上占尽了先天优势。

无论是阿里千问的升级还是微信智能体的布局,大厂看到的都是一个持续成长但格局未定的市场。目前国内的行业现状是,一个超级APP还远没有到来,仍未有一款AI应用能够稳定突破亿级日活(DAU),OpenAI 10月披露ChatGPT全球周活跃用户超过8亿,以此推断日活可能接近2亿。

AI时代的流量之争,传统的“入口”价值被重新定义,大厂们不仅要抢占用户,更在争夺“端到端闭环”的控制权,构建各自的AI生态体系。这是一种全新秩序的建立。

千问可以调动阿里的电商、出行、健康等板块,构建一个内循环生态。腾讯元宝已打通微信、QQ、腾讯会议等内部产品,覆盖社交、办公与消费多场景。但生态的建立下,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AI合规要求正日益严格,智能体跨平台工作访问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随之增加,数据合规怎么做?这会成为新的用户权益与使用安全问题。

同样,一旦智能体成为核心入口,在流量掌控与商业链路中的主导地位将显著增强。平台抽成、优先级排序等原有议题,将面临更为尖锐的挑战。监管机构未来势必会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2025年被视作“AI应用元年”,大厂经历了过去几年在大模型技术的积累,迎来了场景布局和能力延伸的最佳机遇。C端应用如何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如何丝滑调用串联各项功能,形成一个安全良性的生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