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投顾业最严罚单!28年老牌机构遭摘牌 年内已开近70张罚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0 20:03:17

(原标题:投顾业最严罚单!28年老牌机构遭摘牌 年内已开近70张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易妍君 见习记者刘夏菲

罚款300万元、撤销业务牌照,行业年内“最严罚单”宣告了一家28年老牌投顾机构的主业终结,也加速了行业深度洗牌、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近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北京中方信富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方信富)处以300万元罚款,并撤销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对其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张松给予警告并罚款60万元,同时采取6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招致此番重罚的根源,则是公司在合规底线上的一再失守。处罚书显示,中方信富及张松主要存在两大违法事实:一是未按照规定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二是向证券监管部门报送的文件、资料有虚假陈述。

事实上,此次对中方信富的“重拳出击”,仅是近年来投顾行业监管趋严的一个缩影。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处罚日期计,截至11月19日,年内监管部门已对45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开出67份行政处罚单,受罚主体不乏天相财富、启明星、百瑞赢等知名持牌机构。

业内人士指出,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倒挂,催生了部分投顾机构的侥幸心理。随着行业严监严管趋势渐明,以往依赖“忽悠式”营销、忽视合规内控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专业投研能力、严格合规经营与完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正成为影响投顾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更重要因素。

双项违规触发“最严”重罚

从证监会公布的处罚书来看,中方信富的核心违法事实主要有两项。

第一项指向业务留痕缺失,即“未按照规定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经查,2021年至2023年,中方信富未完整保存13名客户的营销服务记录;未完整保存2020年对221名客户业务推广、协议签订、服务提供等环节的留痕记录。

第二项则指向上报信息作假,即“向证券监管部门报送的文件、资料有虚假陈述”。一是,在被责令暂停新增客户期间暗中新增223名新客户;二是,上报监管报表与经审计的审计报告数据不符;三是,上报自查报告对相关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存在虚假陈述。

图:证监会对中方信富开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为何一家老牌机构会在业务留痕与信息报送环节连续、多次出现疏漏?

一位投顾机构合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违规细节来看,机构的业务留痕缺失有“故意规避过程监管”之嫌,“这一违法事实往往不是孤立存在,常伴随着业务过程中的其他违规行为,比如虚假、夸大宣传等违规承诺等,因此才没有保存完整记录。”而报送文件虚假陈述更是“挑战监管权威”,抬高监管成本。

“这已经是系统性违规了,从业务前端到监管报送,接连‘踩红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中方信富的违法行为,不仅暴露出其内部控制的失效,更反映了其对监管规则和市场诚信的漠视,最终直接损害投资者权益,更扰乱了行业监管秩序。

证监会对中方信富违法行为的认定,印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判断。证监会指出,中方信富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对此,中方信富与张松方面曾进行申辩,对文件资料缺失归咎为“客观原因”,称相关客户实为“存量客户”,对报表差异归因于“核算口径理解不一致”,以此否认存在主观故意,并请求从轻处罚,免于撤销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

然而,证监会在复核后,并未采纳其申辩意见,最终作出处罚决定,对中方信富处以300万元的罚款,并处撤销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对张松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采取6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事实上,中方信富在业务经营中的合规隐患早已显现。此前,中方信富及旗下分支机构已多次被监管“点名”,违规问题涉及合规管理、营销宣传、人员资质等多个方面。仅在今年内,中方信富就有两家分支机构分别领受罚单。

今年1月,中方信富郑州分公司因存在向证券监管部门报送的文件资料存在不实信息等违规行为,被河南证监局责令改正。4月,中方信富深圳分公司因业务推广过程中,个别营销人员存在误导性宣传等情况,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回溯中方信富28年的发展轨迹,这家1997年成立的机构,是国内较早一批面向国内外资本市场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全国性公司。2011年以来,公司陆续在上海、沈阳、杭州、南京、深圳等地成立分公司,强化全国性服务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信富还涉足私募业务。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示信息,该公司自2015年1月起登记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截至发稿,该登记信息状态仍为正常。

图: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机构公示

年内已开67份罚单

事实上,中方信富并非首家被“摘牌”的投顾机构。

早在2022年,上海证华与上海森洋两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便因提供、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以及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等严重违规,被撤销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

图:证监会撤销两家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许可公示

随后的2023年,曾被称为“新三板证券投资咨询第一股”的福建天信投资,也因多次向监管部门提交虚假陈述材料而遭“撤牌”。

加上中方信富此次被“撤牌”,近3年时间里,已有4家持牌投顾机构因业务违规而被逐出行业市场。这些看似零散的个案,实际上是近年来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监管持续升维的缩影。

监管升维的趋势也体现在日趋密集的日常监督中。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处罚日期计,截至11月19日,年内监管部门已对45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开出67份行政处罚单,其中处罚主体不乏天相财富、启明星、百瑞赢等知名持牌机构。

从违规行为来看,误导性宣传是投顾机构违规的“重灾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67张罚单中,涉及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导性宣传问题的有高达32张,占比近半。其他违规行为还包括内部制度不完善、违反税收管理规定等。

证券投资咨询行业为何违规行为频发?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倒挂,催生了部分机构的侥幸心理。

上述受访人士表示,对部分投顾机构来说,通过虚假宣传营销等违规操作招揽客户,具备显著的高回报;而即使被罚,罚款金额通常相对较低。这些机构因此心存侥幸,合规意识淡薄。

记者梳理年内67张罚单发现,目前针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处罚决定以行为纠正类措施为主,其中41例仅“责令改正”。其他常见处罚还包括出具警示函、登记诚信档案、暂停新增客户2~6个月等。

相较之下,年内涉及罚款的处罚仅4例。从执法主体与处罚事由来看,其中2例由证监会开出,均与投顾机构上报信息真实性有关:除中方信富此次被罚300万元外,另一被罚主体为黑龙江省容维证券数据程序化有限公司,其因上报信息存在虚假陈述行为被处以3万元罚款。

另外2例涉及罚款的罚单则由税务部门开出,处罚事由均涉财税领域:成都汇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因偷税问题而被罚款501.71万元(少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的百分之五十);江苏天鼎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则因记账资料遗失且未及时完成整改,被处以2000元罚款。

随着中方信富的处罚落地,行业严监严管的趋势更明。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案例有着多重意义。

在监管手段上,此次动用“撤牌”的“资格罚”,是对多次违规、屡教不改机构的终极惩戒,明确传递出“合规红线不可逾越”的强烈信号,通过对不合规机构的出清,倒逼行业整体走向专业化与规范化。

在问责机制上,此次对中方信富实控人张松的重罚,强化了“追责到人”的监管思路,有利于压实管理层“看门人”的责任,从内部治理源头加强内控,树立对“从严监管”的敬畏。

从行业影响看,此次处罚或将促使投顾机构重新审视自身商业模式。在监管趋严背景下,以往依赖“忽悠式”营销、忽视合规内控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专业投研能力、严格合规经营与完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正成为影响投顾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更重要因素。

据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9月,证监会公示的持牌证券咨询机构共有78家。而这一数字在2009年3月为93家。15年间,全行业机构数量净减少15家。伴随监管趋严,行业洗牌预计将进一步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