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AP嫒彬内地全线闭店 爱茉莉又要另起“新炉灶”?丨美妆变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9 21:17:02

(原标题:AP嫒彬内地全线闭店 爱茉莉又要另起“新炉灶”?丨美妆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近日,爱茉莉太平洋旗下高端护肤品牌AP嫒彬微信小程序、天猫等线上渠道均显示闭店升级,其线下上海久光专柜精品店也已关闭。

“公司决定调整AP嫒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对此,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应称,“这是集团品牌组合战略的主动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中国消费者。”

而这距离AP嫒彬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仅过去一年多。2024年7月,AP嫒彬在上海静安久光百货开出了内地首店,爱茉莉太平洋代表理事兼社长金昇焕到场致贺词,他表示,“AP嫒彬今年以全新品牌形象面世,而在中国内地的上市,也是助力品牌迅速向全球市场扩张的重要一步。”

然而,市场反响远未达预期。截至闭店前,其天猫店铺粉丝数不足500人,店内仅上架7—10款产品,单价从419元至4279元不等,其中销量最高的“双重修护紧致面霜”仅售出约50件。

显然,短暂的试水之后,爱茉莉太平洋果断选择了调整。“集团也没给(AP嫒彬)什么资源去做传播,”一位接近爱茉莉太平洋中国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韩妆一贯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还是平价为主。一个全新的品牌要在中国市场立住高端的定位和形象,没那么容易的。”

埃哲森的消费者调查显示,2025年,在美妆护肤领域,偏好国货的消费者比例已经超过国际品牌,而在2021年的调研中,国际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具备压倒性优势,尤其在美妆护肤领域,近八成消费者优先选择国际品牌,国货的占比仅为一成多。短短四年之间,市场格局全面重构。

“这几年,我们很重视的情绪价值、自豪感、文化自信,都让大家更多地会倾向于去尝试并选择国产品牌。”埃森哲商业研究院总监邓玲表示,“国货崛起的背后,展现了消费者从品牌崇拜或者说品牌惯性到一种价值理性的转变。”

“激烈的市场竞争亦是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生动缩影。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共同推动行业创新与升级,中国美妆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副总裁许达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护肤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彩妆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预计全球美妆市场规模将突破5.2万亿元,中国占比提升至28%,其中科技美妆贡献率超40%。”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又正式引入了其另一护肤品牌Aestura瑷丝特兰,单品价格带在100元到200元之间,试图以更具性价比的策略撬动市场份额。许达仁介绍道,“中国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补水保湿’的基础诉求,对成分安全和科技含量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为响应这一市场变化,我们积极布局科技护肤领域,引入旗下专业护肤品牌瑷丝特兰。”

在奢派护肤难以立足的情况下,爱茉莉太平洋选择推出功能性护肤品牌,不得不说其对中国消费者需求洞察颇为精准。毕马威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追随大牌与营销,而是更加关注产品成分、安全性与实际功效。就连欧莱雅也买下了韩国皮肤级护理品牌Dr.G蒂迩肌,主打敏感肌护理。  

退与进之间,是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的反思与探索。

不可否认,近年来,爱茉莉太平洋显得有些滞后了。不仅是来自国产品牌的挑战,各大国际品牌也在中国市场高度活跃,而爱茉莉太平洋已在“双十一”默默无名,其旗下品牌无一入围天猫美妆TOP20、抖音美容护肤TOP20榜单。要知道这可是一年一度的护肤美妆品牌的“大比武”,线上存在感的缺失,使其在年轻消费者主导的数字化战场逐渐掉队。

近年来,关于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撤柜消息不断,不少品牌已从线下线上多渠道转至专注线上。此次新引进的品牌瑷丝特兰,据介绍,也已陆续入驻天猫、抖音、京东、唯品会平台,并重点推进与头部主播的合作等。今年进博会期间,爱茉莉太平洋也与天猫国际签约,进一步深化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战略协作。

而爱茉莉太平洋前两年的业绩下滑,也终于在今年扭亏为盈。据财报,2025年第三季度,其大中华区营收增长8.5%,达10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成为本季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和生态环境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强劲的消费活力和韧性,也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更高效、个性化美妆的升级需求。”许达仁指出,“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转变(AI First)”是爱茉莉太平洋五大战略之一,要将数智化转型延伸至消费触点等多个场景。“通过数据优化来捕捉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让商品能快速贴合市场需求。”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