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充电宝一哥”负债99亿赴港融资,安克创新差钱了?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11-19 11:18:31

(原标题:“充电宝一哥”负债99亿赴港融资,安克创新差钱了?)

导语:安克创新的“科技梦”能借到港股“东风”吗?

1、业绩增长:安克创新营收规模持续增长,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突破 210 亿元,储能等业务快速扩张,出海品牌势能依然强劲。

2. 现金流告负:全球召回持续发酵、质量体系隐忧,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转负、存货大增、新业务线盈利不足。

3. 单一渠道依赖:在现金流吃紧、分红不断、亚马逊依赖度高的背景下,安克创新快速推进港股 IPO 的动机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年里,安克创新一直是跨境品牌的“样板间”。

它从亚马逊上的一条充电线起家,早在2013 年就在亚马逊平台成为充电品类销售冠军,首次获得 "充电宝一哥" 称号;随后安克创新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又推出自研储能系统、扫地机器人、光伏一体化设备,甚至喊出要做“几十个品类持续成功”的全球技术品牌。

近日,$安克创新(SZ300866)$更是决定启动港股IPO,“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推进全球化战略”。但受到大规模召回充电宝事件影响,安克创新今年的业绩并没有为公司IPO给出很好的“背书”,在全年营收依旧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安克创新却出现经营性现金流转负、存货大增、负债率新高等问题。

此外,安克创新在今年7 月发布公告称,正在对香港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进行研究论证等工作。当时有“路透社”等媒体报道称,安克创新计划2026年在港上市,集资约5亿美元(约39亿港元)。然而安克创新并未确认相关时间表,也没有募资细节。

然而从7月份“研究”到11月“决定”,安克创新只用了不到四个月,赴港上市的决议就通过了董事会审议,这从外界看来,似乎是过于“效率”了。令人关注的是,在召回事件和财务指标波动的背景下,安克创新能否以高效率登陆港交所?

01 经营现金流从历史高点直接掉到负值

自2020年上市以来,安克创新在年度财报上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一直为正流入,2024年年末更是达到24.75亿元的历史高点。但到了2025 年,这一“稳健趋势”似有被扭转的迹象。

2025年前两个季度,安克创新的经营性现金流都表现为净流出,其中1季度为-2.88亿元、二季度为-8.45亿元。到了第三季度,虽然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达到2.67亿元,但前三季度整体仍为净流出。数据显示,安克创新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8.65 亿元,同比下滑 152.38%。

这是安克创新继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告负之后,再次出现净流出,且流出金额远高于2021前三季度。

而同时,安克创新的营收仍在持续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到210.2亿元,同比上涨

27.79%,为何营收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的局面?

安克创新解析称,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提前备货支付现金,以及支付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安克创新因业务量增加、销售旺季以及关税原因等主动增加备货,存货金额达到61.47亿元,相比2024年末大增90.11%;而应付职工薪酬约为8.96亿元,相比2024年末下降-34.92%。

相对于安克创新官方给出的原因,市场层面则更关注另一个事件:大规模充电宝召回。

今年6月,安克创新发布产品召回公告,因充电宝安全隐患,决定对生产日期从2024年5月至2025年2月、一共涉及7个型号的充电宝产品进行召回,总计召回数量为712964件。

安克创新副总裁张希表示,召回是因为某上游电芯(锂电池)的供应商,在未告知公司的情况下,私自对电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进行了改变,这次改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5年以来安克创新全球召回产品总数已超238万台,相关直接成本预计在4.32亿至5.57亿元之间。其中在今年10月,安克日本公司(Anker Japan)召回约41万台移动电源以及超10万台内置锂电池的蓝牙音箱,此前该公司旗下产品引发41起火灾事故。

2019年至今,安克在日累计召回产品超百万件,日本相关部门已向安克发出行政指导,要求全面排查在日销售的所有锂离子电池类产品。

从号回原因看,虽然是供应商的责任,却也暴露了安克品质管理体系的一些“漏洞”,在质量体系、来料检测、流程管控等方面,安克创新未能阻止供应商的“违规更改”。

针对此类召回事件,安克创新在2025 年半年报中已计提1.3 亿元产品质量保证金,同时记入2.38 亿元存货跌价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召回情况看,安克创新有多次召回,这意味着因召回而造成的计提也不会是一次性的,召回链条越长、影响越广,后续损失越大。

02 营收上扬、负债抬升

如果只看营收和利润,安克创新完全不属于“有危机”的公司。

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 210.19 亿元,同比增长 27.79%;归母净利润19.33 亿元,同比增长 31.34%;第三季度单季仍保持19.88% 的营收增长

这样的数据,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都属于优等生。

但在上述业绩指标增长的“背面”,安克创新则是另一幅面孔:利润在涨,经营性现金流却在掉;营收在涨,负债却在升。

短短5年的时间,安克创新的总负债和资产负债率已经翻了6倍和2倍有余。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安克创新总负债增长至99.13亿元,资产负债率增长到49.52%。而2020年上市时,当年资产负债率仅为21.75%,总负债约为15.19亿元。

增加的负债,是因为部分投向了新品类业务。

安克创新过去几年一直在讲“大故事”:储能、机器人、打印机、AI 智能硬件。但这些故事,有的还没孵化成功,有的已经连续多年亏损。

从结果来看,安克创新还是要回到“源头业务”——充电设备、储能、影音等成熟赛道。

除了新品业务外,外界比较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克创新对亚马逊平台依赖度过高:营收几乎“一边倒”。

2025 年,安克创新来自亚马逊的收入达到64.29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49.97%,2024年同期占比则达到52.26%;2024年全年,安克创新来自亚马逊的收入达到134.1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为54.3%。

这意味着,亚马逊的平台政策变化会直接左右安克创新的收入;FBA 和广告成本上涨也会侵蚀毛利;而美国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会成倍放大,安克创新不得不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这种风险甚至包括“封号”,如果出现最坏结果,安克创新是否有足够现金流进行债务兑付、运营成本支出呢?

03 阳萌的“多品类梦”,能借港股上市实现吗?

2011 年,湖南人阳萌在深圳创立安克创新,用最朴素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在亚马逊上卖移动电源、充电线。他抓住了“跨境电商出口红利”和“智能机普及浪潮”两股东风,成了最典型的出海品牌代表。

这些年,安克从“卖配件”扩充到多类产品,包括便携储能、家用储能、光伏一体化系统、扫地机器人、打印机、蓝牙音箱与影音系统、人形机器人预研甚至三维交互智能硬件等。

阳萌的野心已经不再是“全球卖配件”,而是“成为宝洁和 TI 那样在几十个品类成功的公司”。

然而,这个“多品类梦”正在给公司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首先是团队流动剧烈,机器人事业部门重组两次

这些年安克创新挖来了小鹏自动驾驶核心人物、小米智驾团队负责人以及多位具身智能、算法、算力工程师。

但多个负责人在短期内离职,团队被迫重组,“三维移动型机器人”“三维交互机器人”的研发进度受到影响。机器人业务的技术储备和组织难度,远超安克此前的积累。

此外,储能业务虽然增长快,但需要巨额资金托底。

储能业务是安克创新近两年最能打的方向,2024 年实现 30.2 亿营收,同比大增 184%。

但储能是:高研发、高渠道成本、高售后、高服务支出,且北美、欧洲市场的认证要求极高。

安克创新要扩产、建服务体系、做本地仓储,每一个动作都是“高投入”。

为顺利推进新品研发,安克创新必须要储备足够的现金,而这次觉得赴港融资也正是“题中之意”。安克创新表示,本次发行上市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科技力、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及业务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其他一般性运营资金等。

只是令人关注的是,在上述这些业务正需要充足现金流支撑的同时,安克创新却依然保持持续分红。2025年上半年,就在经营性现金流告负的同时,安克创新董事会却计划派发现金股利3.75亿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占 2025 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2.16%。

按持股比例来看,安克创新实控人阳萌和妻子贺丽合计持股比例约47.45%,阳萌夫妻可分走约1.78亿分红。

在负债率走高、库存走高、现金流告负的背景下,这种派息动作难免被市场关注。

港股上市可以救“当下”,但救不了“长期”。安克创新要保障现金流充足、稳定,最主要的还是尽快实现新品“造血”功能。

在硬件行业里,品牌信誉的损伤往往是滞后显现的。召回事件短期看是财务数字,但长期是品牌心智的裂缝,而这类裂缝可能会在未来的新品推广、渠道谈判、用户留存上不断放大。

这次港股上市,会成为安克创新的又一座里程碑,也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要么从资本补血中走出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要么在不断扩大的品类和成本压力中,成为又一个“看起来很强,里面很虚”的增长故事。

最终关键不在IPO 能融资多少,也不在市场情绪,而在安克创新能不能补上过去十年长期被忽略的那一课——质量体系、供应链管控和经营性现金流纪律。

这是任何一家硬件公司必须面对的底层逻辑,不能靠故事解决,也不能靠上市解决。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