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11-18 20:59:03
(原标题:新股消息 | 东山精密(002384.SZ)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一大边缘AI设备PCB供应商)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11月18日披露,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山精密,002384.SZ)递表港交所主板,瑞银集团、海通国际、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东山精密是全球第一大边缘AI设备PCB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汽车、工业与物联网设备,并正迅速将能力扩展至数据中心终端市场。
招股书显示,东山精密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具备全球化视野与布局的创新驱动型公司。自成立以来,东山精密在核心产品领域建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一大边缘AI设备PCB供应商、全球第二大软板供应商和全球前三大PCB供应商。
东山精密围绕核心价值客户打造了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公司的PCB、精密组件、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块和光模块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数据中心、通信设备、工业控制设备。公司积极发挥研发、工程、供应链及营运方面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是行业内少数能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提供丰富多元产品组合的供应商。此外,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东山精密是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PCB、光芯片和光模块能力的供应商,其合计约占AI服务器物料成本的9%至14%,在多数AI服务器中其成本占比仅次于GPU,增强了公司进入高增长数据中心终端市场的能力。
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覆盖全球前五大消费电子品牌厂商中的四个、全球前五大纯电动汽车厂商和全球前五大云服务供应商中的四个。公司在客户产品设计早期阶段便深度参与,从而与客户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并把握最新行业发展与技术趋势。结合智能制造能力及全球布局,这一方式对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效率以及供应链稳定性的高标准要求至关重要。
东山精密致力于扩张全球制造布局,同时提升本地区域化运营和服务能力,以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需求。近期公司对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GMD的收购正是这一战略的进一步体现,借此将制造专长融入本地化运营实践,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一流的服务。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客户收入贡献达77.7%。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亚洲、北美、欧洲及非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设施,公司的境外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20%。
下图展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成就:
财务资料
收入:
公司于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分别录得收入315.80亿元(人民币,下同)、336.51亿元和367.70亿元。于往绩记录期间,电子电路为公司的最大收入来源。
毛利:
公司于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分别录得毛利50.91亿元、46.80亿元和42.17亿元。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毛利下降,主要是由于通信设备组件的毛利减少及其他(主要为LED显示产品)的亏损增加。
年内利润:
公司于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分别录得年内利润23.68亿元、19.65亿元和10.85亿元。
行业概览
PCB行业
PCB是电子设备中的基本构件,提供精确电气互连、低损耗信号传输和机械支撑等关键功能。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推动对PCB提出更严苛的要求,尤其是在更高电路密度、增强信号完整性及改进热管理方面,这反过来直接促进了PCB行业的技术升级。此外,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正在产生对高端PCB的巨大需求,为该行业创造了重要的增长机会。
按不同应用领域划分,2024年,全球PCB行业市场规模中,数据中心PCB市场规模为125亿美元,通信PCB市场规模为93亿美元;数据中心受益于AI的发展,增长迅速,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增长为210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9%。通信PCB的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达到117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7%。2024年,消费电子PCB、汽车PCB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59亿美元、92亿美元,受益于边缘AI设备快速发展,消费电子行业以及汽车电子行业在智能化趋势下不断推陈出新,2029年,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40亿美元、11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4.1%、4.5%。
PCB可以按产品结构分为单层及多层PCB、HDI、软板以及封装基板。按不同产品结构区分,2024年,以销售收入计,全球单层及多层PCB、HDI、软板及封装载板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65亿美元、128亿美元、128亿美元及129亿美元。预计至2029年,全球单层及多层PCB、HDI PCB、软板及封装载板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428亿美元、184亿美元、155亿美元及201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3.3%、7.5%、4.0%及9.3%。
PCB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包括覆铜板、铜箔及铜球。铜材料成本占PCB总原材料成本的70%,因此PCB成本与铜价高度相关。全球年均铜结算价格从2019年的5,999.7美元╱吨增长至2024年的9,146.8美元╱吨。未来,随着全球范围下的产业升级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日益推动,铜价预计将预计在相对高位区间持续保持相对平稳。
软板行业
软板指以柔性覆铜板为基材制成、可弯曲折叠的PCB。其具备轻薄、可弯曲、高配线密度等性能优势,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及高可靠互联的关键基础元件。在消费电子领域,软板是实现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及可穿戴设备内部显示模块、摄像头、生物识别等模块间高速信号传输的主流方案;在汽车电子领域,软板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车载显示。在工业控制领域,FPC凭借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高可靠性和空间适应性,使得工业设备实现稳定高效的连接。随着边缘AI设备在更小巧的设计中集成更多功能,能够实现三维布线和高密度互连的FPC,在高端化与定制化趋势的推动下需求将持续增长,成为边缘侧PCB产业价值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全球软板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128.0亿美元,将于2029年增长至15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019年至2024年,从各个应用场景贡献的市场规模来看,消费电子是软板最大应用场景,2024年,其对应的市场规模为97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约75.8%,但占比较2019年的80.3%略有所下降。未来,消费电子市场受益于智能手机、AR/V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出货量增长,驱动软板市场规模增长。汽车电子是全球软板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达14亿美元,占比10.9%,预计2029年,该占比将升至14.2%,主要原因是EV渗透率提升、智能驾驶技术能力升级,以及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所带来的车身端崭新应用场景。
边缘AI设备PCB行业
边缘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正成为驱动边缘AI设备产业升级与价值重塑的核心因素。Edge AI设备主要包括了AI消费电子终端、汽车终端、工业终端、医疗设备等。一方面,在AI消费电子领域,硬件换机新周期和单品价值提升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另一方面,边缘AI是实现ADAS与智能座舱人机共驾的关键技术,推动汽车从运输工具向移动智能空间演进。
按照出货量统计,2024年全球边缘AI设备的出货量达到约3.6亿台,2029年,全球边缘AI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20]亿台,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7%。随着边缘AI设备推陈出新,边缘AI设备将会有更多崭新的功能与应用场景,驱动了电子器件在终端上的形态和性能体现,也驱动了其单价的提升。就出货量而言,AI手机、个人计算机及平板计算机是边缘AI设备中出货量最大的三大类别。预计各产品细分领域中具备AI功能的机型渗透率如下:就智能手机而言,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13.2%升高至2029年的59.4%;就平板计算机而言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20%升高至2029年的67.0%;就个人计算机而言,渗透率则将从2024年的18.6%升高至2029年的72.0%。
全球边缘AI设备PCB行业作为支撑边缘节点AI计算的核心载体,其市场规模随边缘算力需求爆发实现快速扩容。全球边缘AI设备PCB市场乃整个全球PCB市场的一部分,相当于部署于边缘AI设备中的PCB市场规模。其乃全球PCB市场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市场份额正稳步增加。2024年全球边缘AI设备PCB行业已突破98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2.5%。从增长预期看,受益于生成式AI在边缘场景的渗透与边缘AI部署加速,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2029年边缘AI设备PCB市场规模将增至317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6.4%,显著高于全球PCB行业整体的增速。
董事会及高管资料
董事会包括十一名董事,包括五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的任期为三年,任期届满时可连选连任。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独立非执行董事连任不得超过六年。
股权架构
袁永刚先生、袁永峰先生和袁富根先生为最大股东集团,分别持股16.53%、13.51%和3.21%。
其他A股股东合计持股66.74%。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持有8,839,701股A股作为库存股,该等股份不附带任何股东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表决权及股息权。
中介团队
联席保荐人: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广发融资(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公司法律顾问:有关香港及美国法律:富而德律师事务所;有关中国法律:海问律师事务所
联席保荐人法律顾问:有关香港及美国法律:安理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有关中国法律:金杜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行业顾问:灼识行业咨询有限公司
合规顾问:新百利融资有限公司
智通财经
2025-11-18
智通财经
2025-11-18
智通财经
2025-11-18
智通财经
2025-11-18
智通财经
2025-11-18
智通财经
2025-11-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