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旭辉架构大洗牌!百亿债重组后 轻资产扛起“活下去”大旗

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2025-11-17 23:23:34

(原标题:旭辉架构大洗牌!百亿债重组后 轻资产扛起“活下去”大旗)


喊出“二次创业”的旭辉朝着目标方向又进了一步。

近日,市场有消息称,旭辉集团开启了新一轮架构调整,范围包括重资产和轻资产两个维度。

其中,重资产层面的调整主线是区域合并、聚焦核心。具体操作包括撤销苏皖区域集团、东南区域集团、华南区域集团、上海区域事业部、长沙事业部及下属城市公司;新组建华东、华南两大事业部,华东区域事业部覆盖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江西,华南区域事业部覆盖广东、湖南、湖北、广西、海南。

这部分业务的管理模式同步调整,城市公司平台取消,改为片区制,区域设项目管理、营销、财务等核心部门,实现总部直管一线。另据媒体报道称,旭辉集团在11月12日于内部发文,称将撤销北京区域集团及下属城市公司,新成立华北区域事业部,负责旭辉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山西、东北三省的战略经营和业务发展。

轻资产业务方面则进行独立化细分运营:撤销了3大建管区域,分别为苏皖区域、东南区域、上海区域及其下属省级公司;新成立5家省级公司,即建管苏南公司、上海公司、浙江公司、安徽公司、苏北公司,后续拟新增广东公司。

两条业务线,一缩一扩,折射出旭辉的转型诉求。

今年8月,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公开提到,要彻底告别“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旧模式,转向“轻资产、低负债、高质量”的新路径,并明确聚焦“收租、自营开发业务、房地产资管业务”三大核心板块,对标铁狮门、黑石等国际知名企业,计划三年内实现重新“站起来”。

更早之前的境外债重组方案说明会上,林中也曾谈及未来的三大核心业务,其中收租业务对应旭辉持有的上海、北京等一二线城市优质商业资产组合;自营开发业务要高度聚焦,收缩深耕少数核心城市;房地产资管业务则是学习美式开发商经验,向铁狮门、黑石方向发展。

目前,旭辉已经搭建起代建平台——旭辉建管。不过,从股权结构层面上来看,旭辉建管独立于旭辉控股集团。有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旭辉建管累计在管项目超240个、总建筑超3600万平方米,其中国资和政府代建占比超51%;今年上半年,新增项目中的复委项目数量占比达25%,回款同比增长近60%,销售额同步增长160%。

相比之下,开发销售业务则萎靡加剧。

今年上半年,旭辉控股录得合同销售额10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3.1亿元下滑50%。这之中,约有88%的销售额来自住宅业态,办公楼/商业占比约12%。若按地区划分,上述百亿销售额中,有37.6%来自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区域占比24.4%,环渤海25.5%,华南地区只有12.5%,该区域也是此次调整中被撤销的区域之一。

这也对旭辉的经营面造成冲击。

截至6月末,旭辉控股物业销售已确认的收入约78.62亿元,同比下跌50.4%,占已确认收入总额的64%。

“造血能力”也在急剧下滑。截至6月末,旭辉控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4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8.74亿元减少近79%。同期,该公司拥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01.61亿元,其中包括约17.31亿元的质押性银行存款,以及约42.99亿元特别用途的银行监管账户资金。

这些资金已难以为旭辉的正常经营提供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旭辉控股未能偿还的银行借款、优先票据、可换股债券(包括债务及衍生工具部分)及利息,分别约为184.73亿元、288.53亿元、12.76亿元及83.23亿元,构成违约或交叉违约。

化债依旧是当前旭辉的主要课题。今年9月,旭辉控股公告称,公司境内公开市场债券的整体重组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7笔债券涉及金额合计约100.6亿元。

境外债方面,其68.5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已获法院批准,整体削债比例为66%,预计削减52.7亿美元。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