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4 20:21:33
(原标题:A股监管“闪电速度”!1570万重罚背后,这些变化正改变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张长荣
资本市场监管执法正跑出“加速度”。近日,ST东尼(东尼电子,603595)因信披违法被处以1570万元罚款,而从立案调查到最终处罚落地,全程用时不到7个月,充分展现了监管部门“早发现、快惩处、严纠正”的执法新效率。
这张罚单只是监管提速的一个缩影。近期多个行政处罚案例的处理周期显著缩短,其中白银有色从披露立案信息到收决定书仅用43天,富煌钢构从立案告知到收事先告知书书仅间隔1个月零12天,*ST金泰、ST美晨等案件处理周期也大幅压缩,“监管快车道”正在全面贯通。
更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通过优化执法流程、创新监管手段,实现了执法效能的整体提升。在保持处罚力度的同时,大幅缩短案件处理周期,既及时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也为投资者维权争取了宝贵时间,推动资本市场朝着更加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
这种执法效率的提升,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正在迈向成熟,通过高效精准的监管执法,为市场健康运行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构筑起更加坚实的防线。
一纸罚单再次印证监管“长牙带刺”的节奏正在加快。
11月12日,ST东尼公告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从立案调查到最终结案整体用时不到7个月,再现“早发现、快惩处、严纠正”的监管新常态。
该公司因重大合同进展披露不及时、定期报告虚假记载等行为,被处以合计1570万元罚款,成为2025年信披违法案件中又一典型速裁案例。
根据决定书,ST东尼的违法事实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其在重大合同进展披露上“慢半拍”。2023年1月,ST东尼子公司签下一笔价值6.75亿元、占比最近一期营收过半的重大订单,然而合同履行期间交付进度严重滞后,截至当年10月底实际完成率仅6.74%。面对这一重大风险信号,公司选择“沉默”,直至2024年1月才对外披露,导致投资者在近一年内都无法获知真实情况。另一方面,ST东尼在财务数据上动手脚,其通过三重操作粉饰报表:将研发费用“包装”成存货,导致少计研发费用5681万元;对关联方代垫资金“视而不见”,不予入账;还压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规模。这几项操作叠加,导致2022年年报虚增利润3878万元,2023年半年报虚增利润7228万元,如同一层精心涂抹的“财务脂粉”,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面貌。
对此,监管重拳迅速落下。ST东尼被处以700万元罚款,六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870万元。其中,时任董事长领到350万元个人罚单,时任总经理被罚170万元,两任财务总监各罚100万元。这种“罚公司更罚责任人”的处罚结构,彰显了监管直指“关键少数”的决心。
本案中,监管响应速度尤为引人注目。ST东尼于2025年4月25日被立案调查,10月29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至11月12日决定书正式落地,全程不到7个月。其中从立案到事先告知用时6个月出头,从事先告知到最终处罚不足半个月,节奏紧凑,显示监管在处理信披违法案件方面已形成标准化“快车道”。
ST东尼从立案调查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整体用时不到7个月,这一处理速度并非孤例。当前,“早发现、快惩处、严纠正”的监管新趋势已然形成,从立案调查到处罚下达的全流程效率显著提升。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仅10月23日以来的20余天内,就有至少8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从立案调查到收到事先告知书或决定书的用时在10个月以内,展现出监管效能的整体跃升。
其中,白银有色的案例尤为突出。该公司从9月11日披露立案调查信息,到10月24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全程仅用43天。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富煌钢构,其从9月26日被立案到11月7日收到事先告知书,仅间隔1个月零12天。此外,*ST金泰整体用时约6个月,ST美晨用时约7个月,ST天圣用时约10个月,这些案例的处理周期均较以往同类案件有明显缩短,标志着“监管快车道”模式正在诸多案件中得以复制。
这种处理效率的大幅提升,显示出监管部门在处理信披违法案件方面已形成标准化、高效化的执法流程。通过优化调查取证、审核认定、事先告知、最终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衔接,监管部门大大缩短了案件处理周期,使得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惩处,有效维护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监管效率的显著提升,不仅体现在案件处理速度上,更反映了资本市场执法体系的深层次变革。
当前,监管思路已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纠偏”延伸,呈现出“惩防治”并举的清晰路径。
在ST东尼案中,浙江证监局早在2024年就已就其部分违法问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通过监管关口前移,及时阻断财务造假行为的持续蔓延,有效防止了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这种监管思路的转变还体现在分类处理能力的增强上。对于资金占用等严重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监管部门采取了更为严厉和快速的打击措施。例如在阳煤化工案中,从立案到最终处罚仅用时两个多月,彰显了对资金占用行为“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在*ST聆达案中,从事先告知到最终决定仅用半个月,显示出监管部门对违规担保等高风险行为的高度警觉和快速反应能力。
这种差异化、精准化的监管策略,既确保了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增强了对市场乱象的震慑力。
随着监管透明度不断提高和执法体系持续完善,这种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正逐步常态化,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监管部门通过快速执法与制度改革形成合力,一方面及时清除市场“毒瘤”,另一方面确保不适合继续上市的企业有序退出,推动“进出有序”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智通财经
2025-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子弹财经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