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0 19:57:20
(原标题:AI从技术到生态,乌镇峰会的开源共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乌镇峰会的叙事坐标,已从“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简称“乌镇峰会”)正式闭幕。
(乌镇峰会开幕式现场,拍摄/柳宁馨)
十年前,人们在乌镇峰会上研究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2025年,硬科技创业者获得更多的关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逐渐兴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乌镇峰会首日的“六小龙乌镇”对话上,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自己在突破,包括跟国内外的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在机器人领域的具身模型、多模态模型的探索。
2025年的乌镇峰会,互联网已成为技术底座,嵌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更多的产业现实。随着开源浪潮兴起,大模型企业拥抱开源生态,技术进一步走向开放、普惠、智能。
互联网行业的新信号正显现出来,从流量竞争走向产业革命。
今年,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重返乌镇,谈的是无人物流,透露京东将在明年建成全球首个全无人的配送站。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透露,阿里巴巴正在建设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打造超级AI云。
在“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高管们都在谈算法、AI和产业应用。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表示,AI的核心价值在应用,蚂蚁围绕用户需求和自身积累,在AI时代锚定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三大领域,“AI在高度严谨领域的落地,不仅要做到专业化,也要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建立伦理规范。”
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论坛”上,快手科技高级副总裁马宏彬认为,AI技术浪潮正在从单纯的技术突破走向大规模应用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AI技术,正在从程序员手中的‘技术秀’向产业一线的‘效率革命’演进。”
一些新的智能形态也引发讨论,例如“空间智能”。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指出,空间智能是继大语言模型之后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其可以用在机器人等物理AI上,也可以用于视频生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此的理解是,今天都讲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但大家会觉得这都是语言,语言束缚了世界的边界,有了空间智能,就可以说世界的边界才是真正的边界,“我们应该把语言的边界拓展成世界的边界。”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上,一些“空间智能”项目显现出来。
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是“构建新一代空间智能平台”。该公司CTO丛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空间智能”技术实现的是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虚拟空间的内容和真实世界中的人进行实时交互,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3D沉浸式信息呈现方式,是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可以作为未来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层技术平台规划。
“空间智能”技术有哪些落地场景?
丛林表示,文旅、教育等都是核心落地场景,“我们通过核心空间智能服务去构建核心景区、教育场景的3D副本,通过开发平台让开发者在此构建相关内容和应用。用户通过XR眼镜、AI眼镜、手机和3D投影仪等硬件形态触达这些应用,实现文旅和教育产业的沉浸式内容体验升级。”
如果说人工智能、空间智能代表了互联网的未来形态,那么“开源”则构成了这一未来的基础结构。在乌镇峰会上,开源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阿里巴巴创建了全国最大的AI开源社区“魔搭”,过去三年,业界头部模型均在“魔搭”社区率先开源。在社区的AI开发者中,有超过20.74%来自50人以下小组织,独立开发者占比达到13.7%。
吴泳铭认为,技术普惠是AI时代的全新机遇。新一代AI产品采用自然语言交互,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可以普惠分享技术红利。
在“六小龙乌镇”对话中,2023年成立的科创企业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罕见地对外发声。
深度求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表示,“从创业之初,我们就以追求和实现AGI为根本目标,在实践中长期坚持技术开源来推动技术普惠,在与社区的交流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有意义的反馈,这反过来也推动了我们自身的发展。”
黄晓煌透露,群核科技今年也推出了空间认知模型SpatialLM,当时一推出来,在开源社区Hugging Face的趋势榜上仅次于DeepSeek-V3-0324版本,排在第二,不断增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影响力。
开源不再只是程序员的技术理想,而成为AI竞争的新范式,让算力、算法、数据在开放体系中重组创新。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今年首次面向开发者办赛,新设置了开源项目赛道。面向个人的“开源竞技挑战赛”,共有 632 名开发者参加,最终评选出 8 个最具贡献价值者。
丛林认为,AI行业的发展一直依赖于开源社区的贡献,空间计算平台通过开放地图采集工具和内容应用开发平台,联合国内外众多顶级开发者进行内容共创,通过开发者的实际使用反馈反哺工具迭代并沉淀核心地图数据,进而吸引更多开发者形成正向飞轮循环。
智能化与开源的结合,意味着中国数字经济的新变化,技术不再只是企业竞争的壁垒,而成为公共创新的基础。
智通财经
2025-11-10
智通财经
2025-1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财闻
2025-11-10
智通财经
2025-11-10
财闻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