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创金合信基金毛丁丁:美股创新药兼具beta和α机会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11-07 09:48:47

(原标题:创金合信基金毛丁丁:美股创新药兼具beta和α机会)

创新药是驱动医药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亦是投资领域关注的重点板块,但自9月10日以来,曾节节攀升的A股创新药开始调整, 港股创新药亦遭遇大幅震荡下行,创新药后市走势如何?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QDII)基金经理毛丁丁分析,AH创新药的beta行情已经告一段落,但未来拥有全球竞争力药物的公司将会走出阿尔法机会,而美股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兼有beta和α机会。

未来美股创新药板块兼有beta和α机会

复盘投资,毛丁丁指出,2024年底观察到A股、港股和美股的医药板块均大幅跑输各自大盘约30%,当时考虑到技术进步依然在进行中,预判2025年将迎来三地医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与回归。事实上,2025年1-8月,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5-10倍涨幅的股票。

毛丁丁继续分析,市场行至当下,创金合信基金对比了2019-2021年和2024-2025年两次AH创新药牛市中代表性指数的阶段最大涨幅情况,结论是两次牛市中各个指数的涨幅已经基本相当,同时各个创新药指数的估值水平也超过了历史估值区间平均值一倍标准差的水平。总体上看,AH创新药的beta行情已经告一段落,但基于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的趋势还在,所以未来拥有全球竞争力药物的公司将会走出阿尔法机会。

当下应重点关注美股。毛丁丁强调,美股创新药板块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很差,2023-2025年上半年,美股生物科技代表性指数(如XBI)跑输纳斯达克指数超过100%,主要受到了高利率、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疫情阶段性透支基本面、中国创新药抢占产业链部分生态位等因素困扰,美股生物科技板块相对于美股大盘的估值水平达到1992年以来的历史底部,生物科技的IPO情况也异常惨淡。随着2025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重启降息、特朗普医改压力缓解、跨国大药企加快并购步伐以及各种新兴技术的进展,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开始逐步修复,并且开始跑赢大盘。考虑上述边际改善因素都还在进行中,所以美股创新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修复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兼有beta和α机会,投资者也可以关注XBI指数的阶段表现。

产品三季报披露已重点布局美股创新药

公开资料显示,毛丁丁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2015年毕业后加入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任权益产品部行业研究员,2020年底入职创金合信基金,先后担任医药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从业10年来一直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投研工作, 3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现与皮劲松同任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股票基金(QDII)基金经理。

据基金合同,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股票基金(QDII)主要精选全球医药生物相关证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股票基金(QDII)2025年度三季报披露,报告期内专注配置创新药产业链,7月份重点配置了港股创新药,8-9月份陆续增配美股生物科技公司,优先配置了部分未来半年到一年具备关键业务进展的中小市值 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三季报显示,其十大重仓股均为美股。该产品A类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40.34%,超额收益为41.58%。谈及自身投资框架,毛丁丁表示,会重点寻找基本面趋势向上的1-3个细分行业进行轮动配置。具体而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上而下方面,综合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趋势、政策导向等基本面分析,筛选重点配置方向和细分行业,同时通过资本市场所处市场状态、市场风格等特征分析调整组合风格、仓位及权重。自下而上寻找优质公司,这类公司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好上加好型,即当前好,未来1-2年会加速变好,5-10年天花板很高;第二类,困境反转型,即当前很差、但未来1-2年会迅速改善;第三类,新技术爆发型。

中美创新药投资逻辑有所区别

谈及不同市场的创新药投资逻辑,毛丁丁分析,由于中国创新药企业已经一定程度嵌入了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之中,因此A股、港股、美股创新药的底层投资逻辑没有本质不同,都是要通过分析各自在研药物的技术特点、全球竞争格局、未来峰值进行定价和投资,兼顾分析政策、利率等估值影响因素。

不过,考虑到中美各自创新药产业在全球化程度、本土市场容量、产业生态成熟度方面有差异,所以在实际投资逻辑层面会有一定区别。具体而言,中国创新药产业处于相对初期阶段,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产业投资特征,即大部分公司的涨幅会通过一轮beta完成,能够穿越牛熊的只有极少数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公司,因此A股、港股的创新药投资逻辑更加关注政策、资本市场周期、产业及技术映射等因素。

相比而言,美国创新药产业生态比较成熟,跨国大药企和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分工明确,有不同的投资逻辑。生物科技公司数量众多,整体负责探索和试错,现金流依赖资本市场融资,估值受到利率水平、技术迭代、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因此投资时更关注利率环境和公司自身技术领先性,不需要过多关心商业化;跨国大药企数量稀少,整体垄断临床后期试验以及全球商业化,前期管线一大来源是来自对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或并购,自身现金流实力雄厚,估值受利率影响较小,更多关注其自身产品梯队及组合带来的长期成长性,因此投资时更关注业绩确定性以及是否抓住了大的技术浪潮。

毛丁丁最后表示,在创新药全链条政策支持以及临床试验成本效率方面,中国在全球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药物开发技术在快速迭代的各类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间,全球的创新药产业链基本都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之间进行利益分配,但2010年-2020年,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深度嵌入全球创新药生产链条中,2020至今,中国创新药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占据了前端知识产权端的一部分生态位,相信未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中拿到的份额将与日俱增。

注: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成立于2023年11月17日, 业绩比较基准: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60%+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益率*2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15%,该产品A类份额,截至2025年9月30日,成立以来、2024年、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44.14%、-9.83、58.26%,同期业绩基准分别为9.51%、-0.60%、6.88%。数据来源:创金合信基金,已经托管行复核。

历任基金经理:皮劲松,2023年11月17日——至今; 毛丁丁,2023年11月24日——至今。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