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三季报披露收官!A股资本运作密集,“进与出”共构市场生态

来源:证券之星APP

2025-11-06 16:57:26

2025年10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收官,基金三季报的重仓股分布亦同步揭晓。

从数据来看,CPO板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被多只基金大幅加仓,阿里巴巴、东方财富、药明康德、工业富联等核心资产也同样获得增配。在业绩披露窗口与情绪回暖的叠加下,市场迎来了新一轮资本运作密集期,多家公司披露了回购、增持、减持等公告。

回购释放信心、减持兑现收益,这一“进与出”的资本双向流动,构成了当前市场的真实生态。而在A股市场,“减持”往往被情绪化解读为负面信号。

每当出现控股股东或高管减持公告,市场情绪常会受到扰动,部分投资者将其与“资金出逃”“高位套现”画上等号。

但实际上,监管早已为上市公司建立起完善的预披露制度,控股股东、董监高减持均需提前公告、限定比例与时间,这意味着减持并非突发事件,而是一种可预期的资本行为。

牛市中的“减持现象”: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

减持,是牛市中的常见现象。去年“9·24行情”之后,市场在11月前后也经历过一波集中减持潮。当公司股价走出价值区间,投资人选择部分兑现收益,本身也是对公司成长阶段性成果的肯定。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9月以来,医药生物板块震荡调整,但杠杆资金持续加仓三季报净利润增长超20%的个股。其中,CRO龙头药明康德融资净买入超17亿元,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80%,显示机构资金对其基本面的认可。

因此,A股的减持现象更应被视作“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既释放流动性,推动良性循环,也促使优质企业合理估值。

全球对照:英伟达、亚马逊的“减持与上涨”

放眼全球市场,减持与上涨并非矛盾体,而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常态表现。

就在10月29日,作为AI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者英伟达,开盘股价上涨,公司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跨入这一市值门槛的企业。然而,这家AI巨头的掌舵人黄仁勋在过去数月持续减持。

今年3月,依据10b5-1规则,英伟达披露了在该规则下的年度减持计划,黄仁勋计划出售不超过600万股股票,截至10月底已累计抛售532.5万股,套现约9.2亿美元,减持进度接近90%。但与此同时,英伟达股价年内上涨超54%,仅用113天市值就从4万亿升至5万亿美元。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2024年、2025年初连续数轮减持亚马逊股票,累计套现超过150亿美元,而亚马逊股价仍在创新高,市值突破2.2万亿美元。分析人士指出,这类“计划性减持”是企业家在财富高度集中时的资产再平衡,是成熟市场中的理性操作,而非对公司基本面的否定。

回到A股:理性看待,回归基本面

在AI、医药、生物科技等高波动行业,企业高管与大股东的财富高度集中于公司股票。持股多年、兑现部分收益,并不意味着“离场”,而是成熟市场主体的理性操作。阶段性减持、转为现金或再投资,往往是财富管理与风险对冲的自然选择。

作为英伟达在A股产业链的映照,新易盛年内股价涨幅一度接近400%,多家大股东相继减持,但新易盛股东数出现大幅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股东人数较二季度末的9.80万人环比大涨58.46%至15.53万人。而机构资金趁势加仓,多家公募基金在三季报中大幅提升持仓比例,部分产品甚至将新易盛列为前十大重仓股。

药明康德也于三季报后披露了实控人旗下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2%股份,属于IPO前存量股退出,不涉及公司管理层。公司在手订单达598.8亿元,TIDES业务同比增长121.1%,全球CRDMO布局持续扩张。这意味着,公司仍处于全球化扩张与业绩高增长阶段。市场的分歧在于节奏,而非方向:有投资者因减持“用脚投票”,也有资金在加仓布局下一阶段增长。

这种分歧恰恰印证了A股市场的“成长烦恼”:投资者对减持的敏感度仍高于公司基本面,但随着全球化布局深化,长期价值认知或向全球市场靠拢。

在监管规则日趋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合规、透明、可预期的减持行为,恰恰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体现。真正影响企业长期价值的,仍是业绩、创新与全球竞争力。

资本市场的本质是流动与循环。正如英伟达在减持中创下市值新高,亚马逊在套现后再创历史峰值,A股的龙头企业也正在以开放姿态适应这种资本运作的常态化节奏。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