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美股“失落阵营”消费股迎财报“大考” 美国家庭“压力山大”是病根

来源:智通财经

2025-11-05 21:29:40

(原标题:美股“失落阵营”消费股迎财报“大考” 美国家庭“压力山大”是病根)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5年股市曾创下多项纪录,但消费品股票却远远落后,并未参与这场盛宴。本周,多家大型消费企业将陆续发布财报,而投资者正准备迎接更多冲击。

服装制造商、餐饮运营商和鞋类销售商表现惨淡,Lululemon Athletica(LULU.US)、墨西哥连锁快餐Chipotle(CMG.US)和Deckers Outdoor(DECK.US)今年跌幅均超45%。食品杂货、酒类和卫生纸等必需消费品销售商同样滞后,百富门-A(BF.A.US)、荷美尔食品(HRL.US)和塔吉特(TGT.US)跌幅至少达27%。

若从追踪非必需消费品企业的标普500细分指数中剔除亚马逊(AMZN.US)和特斯拉(TSLA.US),该指数2025年表现基本持平。根据标普全球的分类体系,这两家科技巨头被归为消费企业,但多数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近期它们的股价走势主要受人工智能(AI)前景推动。

消费股低迷凸显美国家庭压力

大量消费企业股价表现不佳,凸显出美国家庭面临的多重挑战。近几个月企业持续裁员,导致劳动力市场趋于疲软;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使得食品、服装和电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同时,高企的抵押贷款利率也对房地产市场造成打击。

本周,麦当劳(MCD.US)、外卖平台DoorDash(DASH.US)和永利度假村(WYNN.US)等企业正陆续发布财报,投资者有望通过这些财报了解消费板块的最新动态。而该板块的风向标企业之一沃尔玛(WMT.US)需等到约两周后——即11月20日才会披露财报。

周三盘前,麦当劳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未达到市场预期,但全球同店销售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显示,2025年Q3营收70.8亿美元,市场预期70.95亿美元,上年同期68.7亿美元;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3.6%,高于市场预估的3.55%;净利润22.8亿美元,每股收益3.18美元。

AI热潮掩盖消费股困境,市场呈现“杠铃型”分化

截至目前,火热的AI交易热潮已足以掩盖消费股日益加剧的困境。标普500指数当前接近历史高点,今年涨幅达15%。

琼斯交易机构服务公司(JonesTrading Institutional Services LLC)首席市场策略师迈克尔·奥罗克(Michael O’Rourke)表示:“若当前没有AI投资热潮,且今年就业市场放缓、消费者压力显现,投资界目前的担忧情绪会更强烈。”

他指出,这种市场分化印证了股市的“杠铃型”结构:一端是少数AI相关企业和股票表现强劲,另一端则是劳动力市场担忧与家庭支出压力拖累多数股票。2025年以来,标普500科技板块涨幅已达27%。

美国银行股票与量化策略师萨维塔·苏布拉马尼亚姆(Savita Subramanian)称,亚马逊和特斯拉的财报表现,还掩盖了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其他企业第三季度利润的收缩;必需消费品企业该季度利润预计将下降1%。

她在周一的研究报告中警告,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将受冲击”,且在市场聚焦AI相关资本支出大幅增长的当下,消费趋势已开始出现“裂痕”。

内德·戴维斯研究公司(Ned Davis Research)美国板块策略师罗布·安德森(Rob Anderson)提供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消费股的弱势:过去六个月,标普500必需消费品板块中仅5%的个股跑赢大盘,这是过去50年来最低比例之一。

政府停摆下裁员成关注焦点,市场对“无就业繁荣”存分歧

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策略师和投资者不再依赖官方劳动力市场数据,转而更多关注企业裁员公告。

10月28日,联合包裹公司(UPS.US)宣布将裁员3.4万人,震惊华尔街;同日,亚马逊表示计划裁减1.4万个企业岗位;几天前,塔吉特也宣布将裁减8%的企业岗位,约1800个职位。

22V研究公司(22V Research LLC)总裁兼首席市场策略师丹尼斯·德布歇尔(Dennis DeBusschere)表示:“更多裁员或裁员公告激增,将成为重大担忧。”但他补充道,“幸运的是,目前多数企业表示员工情绪良好。”

不过,华尔街部分观点认为,本轮财报季的裁员对股市有利。花旗集团全球宏观策略师亚当·皮克特(Adam Pickett)和德克·威勒(Dirk Willer)将这种现象称为“无就业繁荣”。他们认为,包括AI发展导致的额外裁员,将促使美联储采取更宽松的政策。

两位策略师在周一的报告中写道:“这可能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涨,进而带动更多AI相关资本支出,引发更多裁员,最终让美联储政策更加宽松——如此循环往复。”“考虑到美国经济周期性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一趋势目前可能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我们认为股市可能已开始着眼于明年‘经济过热’的风险,因此我们维持看涨立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