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11-05 20:10:40
(原标题:年轻人要特色、银发族要服务,酒店分层时代来了!华住将如是作答)
临近2025年末,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收官。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这个时期应该是众多产业对“分水岭”感悟极深的一个节点。
过去市场相对简单粗暴的规模红利、人口红利已接近消化完。接踵而来的,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诉求加速冲击大多传统赛道的发展逻辑。在这样的转型关口,即便是历经市场锤炼的龙头企业想要再进一步一时之间也不是件容易事,甚至可能困于过去的时代特色中。
作为与日常出行紧密绑定的服务产业,酒店市场就是处于这样的境况中:连锁化率首次出现回调;25Q2全国酒店空置率再度上升、RevPAR快速下滑;企业端,锦江、君亭等本土连锁企业营收、利润双承压,国际品牌在华业绩亦普遍收缩。
站在“十五五”即将开启的节点,酒店业的增长逻辑正在被重构,此时关键问题在于:变革聚焦在哪些维度?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以华住为代表的酒店服务供应者,又将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继续谱写自己的“新时代成功叙事”,走好下一个二十年。
空置率升、RevPAR降,酒店业承压前行
纵观中国现代化酒店产业,至今已历经了五个阶段,逐步洗礼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消费服务型产业:从经济开放后的市场萌芽起步,到21世纪初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红利扩张,再到供给侧改革推动的结构调整,眼下已进入由数字化转型与消费分层驱动的复苏期。
在这期间,产业内涌现出多家规模与品质并重的知名连锁品牌,包括拥有汉庭、全季、桔子水晶、花间堂等多层次品牌的华住,整合了铂涛、维也纳的锦江,以及亚朵集团等。
时至今日,中国酒店市场的格局也已进入相对稳态阶段,行业竞争重点也从传统的物业空间经营,转向以品牌、数据、供应链和会员体系为核心的综合商业网络构建。
稳态之下,再增长却成为了新问题。从市场维度来说,尽管2025年中国居民出游人次、出游花费均以高速增长再破新高,但中国酒店市场的消费行情并不太乐观。
供给端,连锁化率是整个行业不能忽视的变量指标。但2024年该指标一改过去多年持续上升趋势,首次出现下滑,从2023年的40.95%降至40.09%,这种异动警示着酒店存量规模增长的阶段性停滞,以及行业要全面向质量提升的发展紧迫性。
而需求端,据行业报告统计数据,2025年Q2全国酒店空置率提升11.2%,RevPAR同比下滑9.7%,同样不及预期。
此外,酒店企业陆续出现的业绩增长困局也透露出了些许端倪:君亭酒店今年前三季度利润近乎腰斩,接近转亏;锦江酒店25H1营收、净利润双降,后者降幅高达32.5%;其余国际酒店集团在大中华区的表现也全面承压。
华住韧性最强,上半年营收微增至118亿元的大体量,净利润更是涨超41%,但就纵向对比去年同期其增速来说,增幅也存在放缓,同样显示了市场总需求增长的乏力。
酒店业的下半场:用动态供给匹配分层时代
行业困境的深层次矛盾在于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此时,企业能把握的是以供给迎合多变的需求、以供给引导新需求习性的出现。
作为在业内具备一定引领性地位的头部玩家之一,华住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创始人季琦直言要将“供给侧改革”视为行业最大机会。
这点,华住在此前举办的20周年庆中就酒店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拆分式解读其实是非常到位的。
其就地理位置、收入人群、年龄分层三个维度,提出了三个“三个市场”概念,精准勾勒了可供企业进行供给改革的具体方向:
在年龄结构维度上,企业可就青年、中壮年和银发族三大群体市场截然不同的消费特征进行酒店产品设计与供应。譬如,年轻一代消费者需求的多元个性特性正驱动酒店业从“功能住宿”向“体验消费”转型。
在消费能力维度上,奢侈、中产、平价市场将长期共存,构成酒店业的基本盘。在中国经济持续上行的宏观背景下,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为酒店业的高端化提供了广阔空间,而超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正是这一趋势最坚实的潜在客群。
在地域结构分析,中国酒店市场层次分明,涵盖发展成熟的发达地区、稳步增长的省会城市以及纵深广阔的县域市场。而后者连锁酒店渗透率偏低,正预示着其巨大的未开发潜力。一个新的变量在于,这两年国内长假旅游习惯已延伸至下沉市场,由此激发的基础设施与服务需将成为酒店供给端的新机遇。
这些不同维度不同市场的消费诉求,将是未来十年中国整个消费市场进行大变革的核心,自然也包括酒店业。作为“衣食住行”的基础组成部分,出行天然具备持续增量和加法升级的双重属性。
基于这一判断,华住集团明确将下一个二十年的战略重点,锚定于将这三个“三个市场”再系统性地深耕一遍。
而其底气,来源于手中一套已然成型的品牌“利器”:以“全季”引领中档市场,以“桔子水晶”、“城际”、“花间堂”开拓中高端与生活方式领域,并以“汉庭”作为稳固规模和现金流的基石。
这一多元互补的品牌体系,已初步实现对前述“三个市场”的战略覆盖,也是其在这一轮行业周期调整中尽显龙头韧性与增长能力的核心。
学会做时代的企业:华住的动态能力
站在企业层面,时代的际遇正在悄然扭转,未来的成功者往往能率先感知这一变化。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梯斯提出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所指出的:企业固然需要核心竞争力,但比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更新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历史上有太多企业凭借某一阶段的优势成为行业龙头,却在环境变化中固守旧有模式,走向了衰落。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念在企业管理学中的具象化。
作为中国连锁酒店的代表性企业,华住似乎再次敏锐洞察到变革的紧迫性。其已直接在20周年司庆中明确提出下一个20年的核心目标是重塑中国酒店业,且初步给出了一套面向未来的方法论体系。
这套打法,于整个行业而言还是非常值得参考学习的。具体来看:
其首要前提是深耕中国市场。华住认为,未来全世界最大的酒店品牌一定诞生在中国。一方面,尽管当前国内酒店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精耕细作,但整个中高端市场本质上仍深陷对“西方范式”的路径依赖。
而另一方面,国潮文化的复兴崛起正在重塑消费偏好。新一代年轻消费主力军愿意为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付费,具备东方美学与中国服务水准的酒店产品,有望获得更强的定价权与溢价能力。据艾瑞咨询调研指出,消费者为国潮设计支付溢价的意愿普遍在10%–30%。
而在实际案例中,老铺黄金的文化溢价、泡泡玛特代表的情绪经济早已做出示范,而不同消费领域的底层逻辑实则相通,酒店业也可以从中挖掘类似的需求增量逻辑。
穿透这种供给与当代中国消费者真实需求间的断层现状,新的时代机遇与破局点也就一目了然。
其次,以会员和科技为两翼,以品牌引领为核心竞争力打造三位一体护城河。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华住既不是单纯只做一个优秀的酒店管理者,也不是想成为一家数字化科技企业,其终极目标是要持续打造并强化自有品牌价值。
科技创新与流量运营,本质都只是为品牌赋能的手段。华住其实已经构建了一个层次清晰、协同有力的品牌矩阵。其中,汉庭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酒店品牌;全季则以近3500家门店的规模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中档品牌之一,还被全球知名《HOTELS》杂志评为2024年“全球TOP50酒店品牌”第四名,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可见一斑。
但其野心远不止于此。按照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的预判,全季和汉庭要做的是霸榜全球单一品牌排名榜前二,且要在不久后就实现。
最值得期待的是,立足于本土文化,放眼全球市场,华住全新品牌——全季大观正试图做出全新解答。在不久前的20周年活动中,华住首席设计师周光明首次发布了“全季大观”产品线,计划以“水、云、松、茶”为元素,构建出一套含蓄内敛、富有雅韵的东方美学体系。
接下来,华住计划以全季大观为基点,通过打造充满东方礼遇感的独特空间体验,重新定义一套东方式酒店的新范式。其甚至直言强调,站在全季这个“巨人”肩上,我们要打造的东方品牌,必将走向世界。可见其新品牌的熊心之大。
20年后的结果没有人能准确预估到,但历史的规律清晰可见: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企业。酒店的终极产品从不是房间,而是一种与时代同频的能力。作为上一个周期的赢者,至少华住正以持续进化的姿态,争取下一个二十年的胜利。
来源:港股研究社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