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05 19:33:47
(原标题:地平线与小鹏:中国技术“武装”大众)
11月5日,两个跟大众汽车有关,但看似又无关的发布会同天举行。地平线与小鹏,两家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以各自的优势,为这家德国车企的智能化重构提供“武装”。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官宣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地平线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将在中国自主设计并研发系统级计算方案,为大众的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支持。
大众把与智驾相关的部分研发职能前置到中国本地,核心环节开始在中国做定义和验证。中国已是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化“试验场”,前沿技术的落地已经无法绕过中国。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下重构了行业秩序。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2018年的400多万辆下降至2024年的275万辆,失去了延续三十年的销量冠军。
比亚迪、华为、理想、小鹏等品牌在智能驾驶和座舱系统上的快速迭代,暴露出传统车企在软件体系上的结构性滞后。对于大众来说,“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只能持续深化,而研发体系重组便是现实的起点。
地平线是这一轮调整的关键伙伴。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聚焦车载智能计算的公司,地平线的强项在于软硬件协同和规模化量产。双方新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承担着为大众在华车型开发系统级计算架构的任务。它的作用不仅限于系统优化,更在于帮助大众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智驾研发体系。
根据最新消息,酷睿程将负责研发大众集团首款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算力范围在 500 至 700 TOPS 之间,用于处理来自摄像头与传感器的车端数据,计划三至五年内量产。
这款芯片将采用 3 至 4 纳米制程工艺制造,并将部署在大众集团的 第三代中国电子电气架构(CEA) 中。根据规划,到 2030 年,大众在中国销售的新车中将有 80% 基于该架构开发。
这意味着,大众在中国启动了一次从系统架构到算力芯片的本地研发实验。对于一家长期依赖英伟达、Mobileye方案的欧洲车企而言,“打破”这件事情最为艰难,将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尽管大众没有说明该芯片是否会出口,也未披露生产环节安排,但其战略意图也已清晰,决心在中国建立底层算力和系统架构的自研能力。
这是大众在中国的第二条软件路线。另一条路线始于2023年,它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成为首个通过股权合作切入本地新势力的外资车企。
11月5日,小鹏在广州举办的科技日上发布第二代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宣布全球开源,并确认大众是首批合作伙伴。这款模型能够在无高精地图的条件下实现自主决策,强化车辆对场景的语义理解能力。
与地平线合作的“体系和工程”能力不同,小鹏的优势更偏向算法与大模型,通过AI推理增强驾驶行为的自学习能力。
同一天的两场发布会,让外界看到了大众在中国“造软件”的两种路径。地平线更像是体系内的工程伙伴,帮它把算力架构、芯片方案和验证流程落在中国;小鹏则是算法层面的合作方,把数据和模型的灵活性带进大众的系统,同时能让大众在高阶辅助驾驶队伍中不掉队。
一个是组建自己的“体系”,一个是保持相对的“先进”,两家公司共同构成了大众在中国智能化版图的现实轮廓。
地平线在这次合作中扮演的是体系构建者的角色。酷睿程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将大众在功能安全与系统集成上的工程规范,与地平线在芯片设计、算法优化和本地量产方面的经验结合。这意味着与智能驾驶直接相关的研发链条首次在中国实现闭环。
地平线的优势在于“能把智能驾驶做成工业品”。截至2025年8月,其征程系列车载芯片累计出货突破1000万套,合作车企超过40家,覆盖400余款车型,累计服务车主超600万人。
最新一代“征程6”系列覆盖从L2辅助驾驶到城区辅助驾驶的全阶应用,算力范围10至560 TOPS,基于自研的BPU(智驾专用计算架构),十年间性能提升超过千倍。它不仅提供芯片,更懂得如何在成本、功耗与工程复杂度之间取得平衡。这种能力,是传统车企在转向软件定义汽车过程中最稀缺的。
小鹏的角色完全不同。它代表算法驱动的一端,试图用大模型重新定义自动驾驶。第二代VLA模型采用阿里云三万张算力卡训练,参数规模达到720亿,每五天迭代一次。
模型能够在没有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完成路径规划与场景决策,实现“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复杂小路接管里程提升13倍。车辆能识别路人手势、判断红绿灯状态,甚至提前预测交通流动。小鹏的技术底层是行为理解,写规则已是过往。
大众定点与小鹏的合作,核心原因在于速度。VLA的算法与数据闭环,为大众提供了可直接接入的AI能力。通过合作,大众获得中国团队在模型构建与场景适配方面的经验,让其智驾系统能更快适应本地复杂路况。
更重要的是,小鹏宣布将VLA全球开源,大众成为首批合作伙伴,同时定点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这让大众能在中国的算法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也让小鹏迈出从车企向技术输出方转型的一步。
两条路径形成了互补关系。地平线提供结构,小鹏提供速度。前者是工程逻辑的延展,后者是算法逻辑的注入。大众正在用这种双线共振的方式,在中国重建自己的软件秩序。
这种共创模式也反映出汽车产业权力结构的变化。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制造效率之争,而是系统与生态的竞争。大众在中国与本地科技公司联合定义下一代智能架构,是一次被动却必要的转型。CARIAD的全球项目曾因周期过长、成本过高而饱受质疑,中国市场的合作模式,则让它有机会以更快节奏重新积累软件能力。
时代的变化已经不可逆转,全球汽车制造体系从硬件到软件的迁移还会持续。过去几十年,欧洲车企定义了制造标准,如今,软件和智能化的定义权正在向中国转移。大众选择主动靠近这股力量,通过“共创”在新的技术秩序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众曾以流程、标准和稳定著称,如今它正在适应一个以速度、数据和模型为特征的产业节奏,过去的优势依旧还存在。智能驾驶的竞争正在进入系统化阶段,而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不仅是大众最大的市场,也正在成为它的研发前沿。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