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媒体
2025-11-05 09:00:00
(原标题:构建韧性投资组合的必要性)
历史证明,危机往往始于被忽视的角落。投资者虽无法精准预测顶部,但可通过风险管理和韧性组合降低损失。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这一古训在当下全球资本市场尤为适用。尽管表面繁荣,但潜在风险信号已然显现。
根据最新数据,美国科技股在标普500中的市值占比已逼近历史高位,人工智能(AI)成为资金追逐的核心焦点,而防御性资产(如公用事业、消费必需品等)的配置比例却降至低谷。这种资产失衡反映出市场过度乐观。
更令人警醒的是,2025年9月,美国汽车产业链企业Tricolor Holdings和First Brands Group相继申请破产,暴露了消费疲软、信贷风险和表外融资的深层隐患。同时,黄金价格于2025年10月历史性突破4000美元/盎司,悄然传递出对现有货币体系信心的动摇。
正如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创始人Kenneth Griffin在2025年10月7日警示:“美国经济正处于‘糖高’状态,投资者虽享受股市上涨,但正通过黄金等资产对冲美国主权风险。” 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而是系统性风险的前奏。
在繁荣表象下,投资者需保持清醒,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具备抗周期能力的韧性投资组合,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剧变。
市场过热迹象显现
2025年,全球资金高度集中于美国科技股,尤其是AI相关企业。根据摩根大通数据,信息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已达标普500的近30%,而领先科技公司如英伟达、微软和苹果的总市值超过10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AI热潮形成“AI即未来”的集体狂热,社交媒体、财经论坛和投资圈层无不围绕AI展开热议,投资者面临“不买AI就错失未来”的心理压力。然而,这种“一哄而上”的行为与历史泡沫时期如出一辙。
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在互联网热潮下飙升至5000点,投资者坚信“新经济”将颠覆一切。但泡沫破裂后,指数暴跌77%,一些明星企业迅速破产,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当前AI热潮类似,许多AI企业估值远超盈利能力。例如,某些AI初创公司收入仅数千万美元,市销率(P/S)却超过50倍,远高于合理水平。高盛和国际货币基金(IMF)等机构在2025年警告,AI投资显示出泡沫迹象,类似于dot-com(网络概念股)时代。 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在2025年10月3日表示,AI正处于“工业泡沫”阶段,尽管长期有益,但短期过热风险显著。
尽管AI在医疗(如精准诊断)、制造(如智能工厂)和金融(如算法交易)等领域展现革命性潜力,但技术落地需要时间。个人电脑普及耗时五十年,互联网经历dot-com泡沫后才真正成熟。AI发展亦将充满波折。若AI商业化不及预期,或美联储利率政策突变,市场情绪可能迅速逆转,触发大幅回调。投资者需警惕高估值资产的脆弱性,做好应对市场波动的准备。
消费疲软与金融链条脆弱性显现
Tricolor Holdings和First Brands Group的破产,是美国经济底层问题的缩影,其象征意义远大于事件本身。
Tricolor Holdings是一家二手车零售商和次级汽车贷款提供商,专注于为无社会安全号码或信用记录的买家(如移民)提供高息贷款,年利率高达20%。其商业模式本质是“次级贷款2.0”。2025年9月10日,Tricolor申请Chapter 7破产清算,资产和负债均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涉及超过2.5万债权人,并涉嫌双重抵押担保和数据欺诈。
此事件源于美国司法部对公司欺诈指控的调查, 初步调查显示,公司存在“普遍欺诈”,规模“异常庞大”。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汽车贷款违约率达5.1%,某些州高达9.8%,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时期水平。
破产影响了底层消费者(如无证移民),并导致银行如JPMorgan Chase、Fifth Third和Barclays面临数百亿美元损失。
美国最大二手车商CarMax同样承压,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暴跌40%,股价年内下跌30%。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和高利率环境导致贷款成本上升。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中,汽车是大部分上班族的通勤刚需。当底层民众无力偿还车贷,消费体系根基开始动摇。美联储数据显示,2025年汽车贷款余额达1.66万亿美元,逾期金额创十年新高,预示消费经济面临断裂风险。
此外,学生贷款宽限期结束进一步加剧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约200万汽车贷款借款人新增学生贷款违约记录。
First Brands Group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售后零部件供应商,2025年9月29日,其申请Chapter 11破产保护,负债超过100亿美元,包括隐藏的表外债务。
公司长期依赖“库存融资”和“票据融资”等手段,美化财报,评级从AAA骤降至CC,债券价格崩盘。
此事件与2008年雷曼兄弟危机相似,雷曼通过“Repo 105”隐藏500亿美元债务,最终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同样,2023年WeWork通过高杠杆扩张掩盖亏损,因债务违约破产,波及商业地产和债券市场。First Brands事件已传导至私募基金、投行和债券市场。标普则警告,类似表外融资在企业中广泛存在,可能成为新一轮危机的导火索。
Tricolor和First Brands的破产是系统性风险的苗头。
美国GDP过半以上依赖消费,当下零售销售增长率降至低位。汽车贷款违约上升预示消费体系潜在崩溃,将拖累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
表外融资、私募债和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工具被广泛用于美化财报。一旦流动性收紧,类似企业将面临现金流危机,引发多米诺效应。
2007年次贷危机从小型机构蔓延至投行,当前事件可能重演。2025年,高利率环境加剧企业融资成本,标普500中20%的企业面临债务再融资压力,可能成为下一块“多米诺骨牌”。
有前例可鉴,2023年硅谷银行因利率上升导致债券损失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潮。类似地,2025年Tricolor和First Brands的破产可能放大非银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导致信贷市场收紧。
黄金破位
黄金价格于2025年10月突破4000美元/盎司,历史上,金价大幅上涨常伴随货币与政治秩序危机。
现成的历史案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当前金价突破源于美国债务已突破38万亿美元和通胀担忧。然而,这一信号未引发广泛讨论,市场仍沉浸于AI热潮。这种“集体忽视”恰恰是危机前兆,类似2007年次贷危机前对抵押贷款的漠视。
构建多元化韧性组合
面对风险,投资者应坚持“三不原则”:不加杠杆、不玩合约、不借钱投资。
避免资金锁定在高估值、低流动性的资产中,如部分AI概念股。流动性是危机中的“氧气”。定期再平衡组合,确保风险敞口可控。
进行多元化配置。比如,AI与科技(38%):配置部分高质量股票如英伟达、微软等,分享增长红利。但限额控制,避免过度暴露。 防御性板块(62%):医疗、工业、必需消费品、金融和公用事业等,盈利稳健。当AI泡沫破裂,资金将轮动至这些低估值板块。
可以参考巴菲特的智慧与桥水基金的实践。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巴菲特短期跑输市场,但此后伯克希尔·哈撒韦逆势上涨80%。同样,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在2008年危机中实现正收益,核心在于跨资产分散。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2025年长期资产配置报告建议,谨慎乐观,维持股权和债券平衡。
此外,可以考虑适度配置黄金(5%-10%)作为对冲。探索价值股和美元之外资产,如新兴市场债券,以应对“去美元化”。
投资者无法精准预测顶部,但可通过风险管理和韧性组合降低损失。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保持敬畏,构建能在各种经济环境下稳健增长的投资结构。唯有如此,方能在风暴来临时,成为穿越周期的“航船”,而非“山顶资本”。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05
观点
2025-11-05
天眼查
2025-11-05
观点
2025-11-05
天眼查
2025-11-05
乐居财经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