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4 20:08:14
(原标题:新基建开路,“十五五”抢先机!“适度超前”拓展增长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取得重大突破,离不开与之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方面重点提到,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对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而在《建议》中,对于“十五五”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部署则是“适度超前”。
受访专家认为,“适度超前”是顺应“十五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与增长动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建议》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这些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而其规模化发展高度依赖算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底层能力建设需先行布局。在城镇化进程放缓、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未来增量基建空间将转向与新质生产力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
《建议》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其中提到,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对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而在《建议》中,对于“十五五”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部署则是“适度超前”。
事实上,回顾“十四五”规划,也曾对基础设施有过“适度超前”的部署,不过,彼时是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部分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
随后,中央及各部门也曾多次在基础设施布局上提到“适度超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加快推进园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能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号也在持续释放。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中指出,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到,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对于如今“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写入《建议》又该如何理解?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顺应“十五五”时期国内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与增长动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在城镇化进程放缓、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未来增量基建空间将转向与新质生产力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专业首席分析师魏玥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首先是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其次可以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够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进一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比以往在传统基建领域超前发力,如今政策财政更倾向于投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领域,比如算力中心、5G网络和新能源项目。“这体现出政府希望通过新基建带动产业升级,同时控制债务风险。而‘适度超前’则意味着在新基建领域仍需提前布局、加快投入,拓展未来经济增长空间。”他说。
“‘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蔡伟指出,“这要求新型基础设施不仅要支撑科技创新,更要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新型基建打通‘科技—产业—经济’循环”。
在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提到,《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了4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这4个方面来把握。
郑栅洁表示,固本升级,就是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扩容提质,就是要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强基增效,就是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对于强基增效,具体而言,郑栅洁提到,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邮政快递、电力、宽带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举措,将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最后突出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通过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等关键硬件保障,为产业体系高效运行提供坚实基础,确保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类产业在良好的硬件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构建起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面向“十五五”,新基建如何做到“适度超前”,又如何提供有力支撑?
魏玥表示,“适度超前”要求找准方向、把控节奏并保持定力,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需要通过动态规划、弹性设计和分段实施等平衡前瞻性与实用性,并利用多元化融资手段保障资金来源。
蔡伟表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视角下, “十五五”建议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这些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而其规模化发展高度依赖算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底层能力建设需先行布局。
在蔡伟看来,“适度”意味着需要通过统筹规划引领,确保与产业需求、技术趋势和经济承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与资源浪费。同时,要优化空间布局,通过存量资源盘活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国一盘棋”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超前”则要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导向,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进行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斑马消费
2025-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观点
2025-11-04
智通财经
2025-11-04
观点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