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庆州到深圳:APEC共倡“开放创新”,亚太多边合作接力前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3 21:09:03

(原标题:从庆州到深圳:APEC共倡“开放创新”,亚太多边合作接力前行)

(资料图)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当地时间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这也是韩国时隔20年再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主席国。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共建可持续的未来:连接、创新、繁荣”,围绕三大优先事项展开——强化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实现包容性增长与繁荣。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领导人再聚首,在全球人工智能的浪潮与贸易保护主义的逆风中,从经贸、科技创新、数字与全球治理议题出发,寻求多边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在APEC这个全球瞩目的多边舞台上,多场重要的外交活动在此展开,包括中美元首会晤,中国与韩国、加拿大、泰国、日本等国领导人的系列双边会谈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APEC会议在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和关税战、贸易战冲击蔓延扩散的背景下召开,具有稳定信心、凝聚共识的关键意义,而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的经济合作机制,APEC为成员提供了坚持开放合作的重要对话和发声平台。它的意义在于重申了亚太地区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传递了“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济”的合作信号,并致力于通过强化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和实现普惠包容,共同抵御全球经济逆流对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和经济增长的冲击,为世界经济注入“亚太信心”。

会议发表了《2025年APEC领导人庆州宣言》《APEC人工智能倡议》和《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等成果文件。峰会期间,中方也提出三点发展建议,包括强化数智赋能、坚持绿色低碳和落实普惠共享。

随着APEC峰会落幕,中国接过东道主“接力棒”,2026年APEC峰会将在深圳举行。有分析认为,深圳地处太平洋沿岸,几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选择深圳,象征着中国将以更大魄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亚太合作也面临一系列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世界对亚太合作的新征程充满期待。APEC诞生的30多年来,已逐步发展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机制,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APEC作为一个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多边平台,其成功举行,充分证明了坚持多边主义、推进贸易与投资开放合作仍是大势所趋,任何逆流都无法改变这一主流方向。同时,APEC的成功举办还表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依然在众多经济体中——特别是APEC成员之间拥有广泛共识,进一步彰显了未来经济发展应秉持开放、包容、可持续的方向。

据韩国官方称,本届APEC峰会有三项优先事项,对应三大目标,分别是“促进贸易与投资”、“通过创新驱动增长”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刘晨阳对媒体表示,本次APEC会议有两大特点,一是会议紧扣APEC 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创新数字化与可持续增长,为会议取得成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结合东道主自身特点与诉求,今年韩国首次将AI治理作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要议题,契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

对此,刘晨阳表示,APEC在过去30年的议题设置,总能紧跟区域合作的新趋势,反映绝大多数成员对参与亚太合作的兴趣和利益诉求,这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除了议题与时俱进,APEC峰会还是多边外交平台,多国在此互动频繁。10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深入讨论了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共同维护好、落实好两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此外,中方还先后与加拿大、泰国、日本和韩国展开双边活动和双边会谈。

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靖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中国与APEC其他经济体经济联系便十分紧密,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有8个是APEC成员,中国还是13个APEC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次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双方重新审视中美关系和世界发展趋势,为两国协同合作的契合点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与韩国、加拿大、泰国、日本等国领导人的系列双边会谈,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与亚太各国的合作空间。这些高层互动不仅有助化解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层面增进相互理解,为构建更加稳定的区域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中国在这些会谈中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既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又展现出大国担当,为区域合作注入正能量。”张靖佳说。

许利平进一步表示,APEC作为一个多边舞台,从其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往往呈现出“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的特点。他表示,中美两国领导人借此平台举行会晤,就一系列重大经贸议题达成共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与积极预期。同时,中泰两国领导人也在此会晤,双方就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加强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等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了双边关系的深化与发展。中国与加拿大领导人的会晤,则标志着中加关系正逐步恢复与重启,为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APEC峰会发表了《2025年APEC领导人庆州宣言》(下称《庆州宣言》)、《APEC人工智能倡议》和《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等成果文件。

《庆州宣言》锁定“联通、创新、繁荣”三大优先领域,明确“推进亚太自贸区议程,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张靖佳表示,《庆州宣言》从打造最具活力和互联互通的区域经济、助力区域数字与人工智能转型、共享增长成果这三个方面体现APEC达成的共识。

“本次APEC峰会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成果丰硕。其中,推动自由贸易依然是各方坚定不移的共同立场。”许利平向记者表示,《庆州宣言》还在多个新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就人工智能议题提出了共同愿景,为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亚太地区的新增长动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倡议;三是在应对低生育率与老龄化等人口结构性挑战方面,各成员国同意开展积极的政策对接与合作。

杜兰则认为,《庆州宣言》是APEC成员对当前挑战的共同回应。《庆州宣言》重申了对自由贸易的承诺,明确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议程,这对于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具有鲜明的意义。此外,会议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宣言,并发布了《APEC人工智能倡议》和《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表明成员对全球供应链韧性、数字经济和AI创新等新议题的高度重视。这些共识聚焦未来发展方向,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和区域一体化,确保亚太在全球变局中保持活力和增长动力。

商务部11月2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11月1日在会见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金正官时指出,中韩应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框架下合作,推动尽快恢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方还在APEC峰会上提出五点建议,包括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和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许利平表示,构建一个普惠、包容、开放的亚太经济体,核心在于深化开放,推动制度型相互开放。鉴于亚太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必须坚持包容性合作。此外,各方还应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更为深入和务实的合作。

目前,APEC处于转型与改革阶段。未来,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文化交流、能力建设等将成为APEC区域内合作的重点内容。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在数字基建、人工智能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在新兴领域的先发优势将转化为亚太经济体的“创新红利”。

杜兰表示,在创新领域,中国发挥着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N”的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绿色技术等新兴领域。中国成为全球新技术的“推广场”,是由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商业转化能力。任何新技术一旦在中国市场得到验证和应用,就能迅速实现规模化,极大地降低成本并积累迭代经验,从而加速其在全球的普及,“中国将通过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治理与合作,为全球工商界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应用场景丰富的、宽广的创新舞台。”

展望未来,张靖佳分析称,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的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APEC框架将促成科技企业知识融合碰撞,提升知识体系活力,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同时,中国将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弥补数字鸿沟,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

随着APEC东道主“交棒”,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

当地时间11月1日,中方宣布将于明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从上海到北京,再到深圳,中国在APEC舞台上的作用和贡献日益丰富,体现了对亚太合作的引领、对多边主义的践行、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支持。毛宁还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相信深圳将为世界呈现一次精彩纷呈的盛会,期待各方明年共赴深圳之约。

这将是继2001年的上海、2014年的北京之后,中国第三次担任APEC东道主。张靖佳认为,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将在2026年担任APEC东道主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这是服务中国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通过引导亚太合作朝向包容、普惠、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能够有效对冲地缘风险,为国内的持续发展营造稳定而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二,这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主办APEC,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巩固RCEP等既有协定成果,并积极塑造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规则,确保外部市场的可靠性与增长性。其三,这是稳定亚太地区安全稳定的关键。作为APEC东道主,中国将获得宝贵的机会来凝聚各方共识,推动APEC、RCEP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互促,推动建立更符合地区共同利益的区域合作新架构,从而提升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APEC再到中国,为何“落子”深圳?据了解,此前深圳已多次承办APEC相关活动,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连续五届在深圳举办。而深圳最为外界所称道的,是它在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所成就的发展奇迹。

地处太平洋沿岸,深圳用40多年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

杜兰表示,之所以选择深圳作为下一届APEC峰会的举办地,既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魄力,也是为了利用深圳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互联互通方面的优势,推动APEC在这些关键领域取得务实成果,为亚太地区增长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

深圳是著名的“创新之都”,孕育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创新既是深圳的基因,也是亚太发展的重要引擎。中方多次在APEC会议上倡导创新驱动,提出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企业数字身份、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倡议。

“深圳的开放文化与APEC的理念不谋而合。”许利平表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其核心特质正是创新、包容与开放。这种城市精神与亚太地区所倡导的开放融通、联动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因此,选择在深圳举办下一届APEC峰会,无疑将向亚太乃至世界传递强有力的信号,推动亚太地区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